罗俊杰
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卫生预防保健所,江苏苏州 215128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以外范围所患上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疾病。受到社会人口结构老龄化、滥用抗生素以及病原体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我院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社区获得性肺炎80例,其中男39例,女41例,年龄37~81岁。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等。入选患者均可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1],且排除医院获得性肺炎、严重心肺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等症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静滴莫西沙星0.4g+生理盐水250 mL,1次/d,连用15 d;观察组静滴左氧氟沙星0.5 g+ 生理盐水100 mL,1次/d,连用15 d。疗程内所有患者均停用其它抗生素药物。
痊愈:各项临床症状表现基本消失并恢复正常;显效:各项临床症状表现明显得到缓解;进步:各项临床症状表现减轻;无效:各项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采用SP SS 16.0统计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当P<0.05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40例中,痊愈15例,显效11例,进步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40例中,痊愈7例,显效7例,进步5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4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用药期间,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其中恶心2例,食欲不振、头晕各1例,发生率10%;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其中食欲不振2例,恶心2例,发生率1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社区性获得性肺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肺炎类型,可能致病的病原菌多样,主要包括了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2]。由于我国细菌耐药问题形势严峻,许多患者体内产生了耐青霉素菌株,如果再应用普通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能取得较好疗效。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新型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物在体外抗菌活性可达到氧氟沙星的2倍,进入到呼吸系统组织内部后,作用于细胞中包含的病原菌微生物以及肺泡巨噬细胞,起到了明显的抗菌效果。特别是左氧氟沙星能够对各种厌氧菌、革兰阴性(阳性)菌产生较强的抗菌作用,并且还具有显著的组织穿透性,全面快速的清除细菌,且细菌的耐药性较低[3]。在本组资料中,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0%,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一致。因此,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可靠,不良应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S].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 651- 655.
[2]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17 - 22.
[3]宁超值.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3 6例[J].临床医药,2011,20(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