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生型宫颈癌术前组织间插植放疗的价值研究

2012-08-15 00:47:13刘宏军师文华吴佩蔚张光武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19期
关键词:外生副反应宫颈癌

刘宏军 师文华 吴佩蔚 张光武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南阳 473009

外生型宫颈癌术前组织间插植放疗的价值研究

刘宏军 师文华 吴佩蔚 张光武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南阳 473009

目的探讨外生型宫颈癌术前组织间插植放疗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0年4月的41例外生型宫颈癌患者,21例采用术前组织间插植放疗,20例采用术前常规体外照射。结果A组CR13例(61.9%)、PR7例(33.3%)、PD1例(4.8%),有效率95.2%。B组CR5例(25%)、PR10例(50%)、PD5例(2.5%),有效率 75%。两组无一例肿块增大。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完全缓解率(CR)61.9%和B组25%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A组腹部闷痛1例,未发现近期放射性直肠反应及膀胱反应,无骨髓抑制。B组II级肠炎3例,无腹痛,无骨髓抑制。结论外生型宫颈癌术前适量的组织间插植放疗,可迅速缩小肿瘤,利于手术且副反应轻,是一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宫颈癌;外生型;组织间插植放疗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2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肿瘤≥4cm的外生型宫颈癌由于肿瘤体积大,易出血,术中易播散,直接手术疗效欠佳。 组织间插植放疗在外生型宫颈癌术前的应用,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副反应轻,效果很好。我院于2008年10月~2010年4月收治的41例外生型宫颈癌患者,21例行术前组织间插植放疗为A组,20例行体外照射为B组,观察两组放疗后的疗效,副反应及手术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外生型宫颈癌41例患者,经病理学证实:鳞癌39例,腺癌2例,据 FIGO 分期:IB18例,IIA11例,IIB12例。 年龄 30~58岁,中位年龄44岁。

1.2 方法

A组采用WD-HRD铱-192高剂量率后装机,行术前组织间插植放疗。治疗程序根据巴黎计量学系统按个体优化处理。插植针数按其肿瘤大小及形状而异,2针平行,3针呈正或倒三角形,4针呈正方形,针间保持平行。插植深度以肿瘤外突之厚度而异,放射参考点为源旁1.0cm,每次参考点吸收剂量10Gy(1次/周)。间质插植总剂量为10~30Gy不等[1]。具体操作:患者常规消毒,首针应从肿瘤中心开始,然后依照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次序插针,插植结束后应根据插植针的常度,选与相适应的传导管与主机连好,然后按治疗计划进行。治疗结束拔针后,于阴道内填塞无菌纱布止血。

B组采用6MV直线加速器常规体外照射,全盆腔前后对穿照射,上界L5上缘水平,下界为闭孔下缘,外界为髂前上棘内1~1.5cm。 5 次/周,2Gy/次,总量 15~20Gy。

两组均在放疗后休息2~3周,再行宫颈癌根治术。

1.3 疗效评定标准

行妇科检查于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2周,观察放疗前后宫颈局部肿块变化情况。按WHO标准[2],分为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50%;无变化(PD):肿瘤缩小<50%;进展(SD):肿瘤增大>25%。临床有效为CR+PR。

副反应评价标准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联合毒副反应标准,分为1~5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进行检验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及4格表精确概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疗效

临床症状上两组阴道排液或阴道出血都有所缓解。A组CR13 例(61.9%)、PR7 例{33.3%}、PD1 例(4.8%),有效率 95.2%。B 组CR5 例(25%)、PR10 例(50%)、PD5 例(2.5%),有效率 75% 。 两组无一例肿块增大。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完全缓解率(CR)61.9%和B组25%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2.2 副反应

A组进行组织间插植放疗56次,出现1例下腹部闷痛,未发现近期放射性膀胱及直肠反应,无骨髓抑制。放疗后出现2例阴道少量出血,经无菌纱布填塞压迫24 h后止血,肿瘤在消退过程中未发生大出血,也没有继发感染;B组进行常规体外照射,出现II级肠炎3例,对症处理后临床症状均缓解,无腹痛,无骨髓抑制。

2.3 手术情况

两组病例均按宫颈癌根治术规范完成手术,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不可控制大出血,无输尿管、神经、直肠及膀胱损伤。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A组明显小于B组。

3 讨论

外生型宫颈癌又称菜花型,其特点是组织脆,呈息肉或乳头状样,触之易出血,并产生血性、浆遗液性渗出,且当病灶较大时可占据阴道上部,有时不能查清肿物的大小、部位以及扩散情况[3]。以上特点给手术切除造成困难,术中易出血,癌细胞易播散,所以术前缩小瘤体很重要。

组织间插植放疗是将针状容器插入肿瘤或其临近组织进行放疗。因为放射源微型化,高强度,计算机使用,使治疗损伤小,时间短,可以使肿瘤直接受到高剂量照射,而周围组织受量少[4],所以在外生型宫颈癌术前应用组织间插植放疗,可以迅速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感染,降低癌细胞活性性及术中播散,有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并可获得切除边缘最宽的无瘤边带[5];同时因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放射剂量衰减梯度大,直肠、疾控机构工作水平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2)建立铁路疾控机构多种机制,促进铁路疾控机构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综合能力提升。①学习培训机制:检测能力的提升关键是检测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为此,应制定一个中长期在岗检测人员锁定目标的学习培训计划,分阶段予以实施。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内部培训等多种学习培训方式,共性存在的问题集中理论培训,并结合技术、仪器设备实际操作进行带教。加强路内、路外、横向、纵向的学习交流,增强学习和创新意识,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了解专业工作发展动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了解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检测技术能力和水平,达到学习培训效果。②例会机制:建立全路疾控机构每年一次、铁路疾控中心内部半年一次的检测工作交流例会制度。参加人员包括分管实验室工作的领导、业办(质管办)、检测科及相关科室负责人、检测科业务骨干等,以此达到定期交流总结检测工作经验和技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③技能演练、盲样考核机制:建立每年一次(含理化、微生物项目)的检验技能演练和盲样考核制度。在演练和考核过程中,既兼顾常规检测项目,又突出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毒物项目等突发事件检测项目,以此带动和促进检测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检测能力的提高。达到岗位练兵的目的。

(3)加强实验室内部的全面管理。为保证管理体系不断改进、有效运行,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质有序,铁路疾控机构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运行,需强化体系文件等的宣贯实效,相关科室内部和质管部门管理意识,关键岗位人员作用意识,管理层重视意识以及全员自觉行为意识,达成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等意识。

(4)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铁路疾控机构软硬件建设。铁路疾控机构及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最大限度的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装备,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同时继续争取仪器设备等硬件的投入,为提升检测综合能力创造物质条件;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检测工作,努力改善检测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抓好用人机制建设,根据铁路疾控机构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用人政策,搞好检测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努力提高人员整体素质,促进铁路疾控机构实验室检测综合能力的提升。为铁路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贡献力量,为铁路运输安全保驾护航。

[1]郭红梅.浅议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措施[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5,32(2):94

[2]卫生部、国家发改委.关于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S].2004.

[3]戴飞.建立铁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探讨[J].淮海医药,2005,23(2):165

R737.33

A

1672-5654(2012)07(a)-0101-02

2012-04-16)

猜你喜欢
外生副反应宫颈癌
外生型新乡贤有效参与乡村治理研究
——基于嵌入理论的分析视角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separation over a backward-facing step with high Reynolds number
2018年全疆口蹄疫疫苗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分析
新农民(2019年19期)2019-02-20 08:08:23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 03:58:55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变革路径:从“外生”到“内生”
经济师(2016年4期)2016-11-19 18:21:19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副反应的处置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疾病(2015年3期)2015-12-05 01:45:07
甲下外生骨疣一例
Survivin、NF-кB和STAT3 mR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