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伟 严华
(简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简阳 6414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临床脑卒中病人中较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轻微,常有头晕、一过性失语、黑矇或一过性肢体活动不灵[1]。国外研究报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90d和1年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是9.5%和14.5%。所以,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能降低短暂性脑缺血的再发生率和发展至脑梗死的风险。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我们采用灯盏花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要点:(1)为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可反复发作,少者1~2次,多者数10次;(2)可以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3)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分钟至1h左右,症状和体征应在24h以内完全消失。
选取我院就诊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2~88岁,平均(62.59±7.42)岁。发作持续时间小于10min者21例、11~30min者12例,30min以上者7例;发作次数1次者18例、2~3次者12例、3次以上者10例;刻板发作22例、非刻板发作18例。患者均在发作后24h内就诊,排除局灶性癫痫、心房纤颤、阿斯综合征、美尼尔病、良性位置性眩晕和风湿性疾病等,并且无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辅助检查:颈动脉彩超检查提示粥样斑块形成29例,9例相应部位动脉轻度狭窄。
患者治疗期间均常规进行降压、降脂及降糖治疗,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每日1次。同时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43108,规格:2mL:5mg,以灯盏花素计)40mg加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然后改为口服,1次2片,1d3次,连用3个月。治疗期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根据临床症状评价疗效,设1周、3个月2个观察点。有效:临床症状迅速中止,随访期间无复发或发作频率减少>50%。无效:临床症状的发作未得到明显控制,发作频度无减少或较前增加,或临床症状发作频率减少未超过50%,须更换其他方法治疗,或近期内发生脑梗死等不良转归。
40例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和观察,35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控制,有效率87.50%。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患者一般临床症状可持续10~20min,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在1h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h,关键是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CT或MRI检查无相应的责任病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尽管很快恢复,但是其缺血部位的脑组织在病理学上已经出现改变,如果缺血、缺氧持续时间较长而不可逆时,则形成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很多,常见的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溶血磷脂酸及高C-反应蛋白水平等,如高脂血症可以导致动脉内膜脂质沉着,引起脑动脉硬化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管腔狭窄而发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1)微栓子。栓子来源大多来源于心脏,脱落的栓子随血流到达微血管引起栓塞,栓塞后血管再通使血流迅速恢复。(2)血液动力学改变。在血管本身狭窄病变的基础上,某些因素引起低血压,血流显著下降。(3)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偏头痛发作、恶性高血压等造成的脑血管痉挛,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其他:血黏度增高,临床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血液高凝状态。
我们采用灯盏花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7.50%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发作频率明显降低。灯盏花素从菊科植物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有效成分,是灯盏花甲素和灯盏花乙素的混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灯盏花乙素具有对抗血管收缩作用,可使脑动脉张力迅速下降,舒张脑血管特别是张力血管,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同时,灯盏花素还可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激活纤溶系统,增加纤溶活性,降解纤维蛋白原,从容有效降低血液黏滞度和溶解微血栓。动物模型研究中发现:灯盏花素通过抑制蛋白激酶C的激活,减少脑缺血再灌注的脑梗死范围和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数量,降低脑组织和血中TXB2含量,抗ET和TXA/PGI2平衡失调,清除氧自由基,对抗脂质过氧化,从而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总之,灯盏花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可以有效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频率,并能有效预防复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陈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血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2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