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旗帜下:对肯尼基萨克斯管音乐创作演奏特征的几点审美思考

2012-08-15 00:44陈共萌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萨克斯管肯尼音乐创作

陈共萌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音乐系,山东 东营257000)

肯尼基(Kenny G)是当代“世俗”音乐文化史上最成功的萨克斯管演奏家和作曲家,其创作并演奏的《茉莉花》、《回家》、《永浴爱河》等浪漫的萨克斯管音乐,在我国已风行了近20年且至今魅力不减。萨克斯管(Saxophone)亦称“萨克斯风”,也即“萨克斯的声音”,是19世纪40年代初期,由比利时音乐家阿道夫·萨克斯设计研制,在法国生产而成,并以研制者的名字命名的现代管乐器。这一乐器从出生到被音乐界认可,再到为音乐家和世俗大众所喜爱,经历了百余年的演变过程。

肯尼基萨克斯管音乐创作与演奏的魅力及其来源,可以从多重社会生活层面和多个音乐文化视角予以阐释。“音乐的内容应该包括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直觉、非想象的音乐性内容,即可听的内容,它是音乐中客观的内容因素。另一种是非直觉的、想象的,可以称为非音乐性的内容,即可视、可思的内容;它需要依靠主观的想象去实现,由此,也是音乐中带主观色彩的内容因素。”[1]笔者在此拟借助肯尼基萨克斯管音乐“创作内容之社会生活主题”,对肯尼基萨克斯管音乐创作演奏特征进行几点审美意义上的阐释。

一、肯尼基的萨克斯管音乐创作,多方面地反映了世俗大众现实生活中的美

肯尼基萨克斯管音乐之创作特征之一,是它多方面反映了世俗大众丰富的现实社会生活。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2]15肯尼基创作并演奏的萨克斯管音乐,是以世俗百姓为音乐受众、以世俗大众的日常社会生活为艺术来源的,其以乐曲曲目标题为标志的音乐触角紧贴世俗大众的生活脉搏,渗透并深入到了世俗百姓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早晨,他有《结束孤独夜》、《再爱一次》和《清晨》;上午,他有《生之歌》、《在雨中》与《奇迹》;中午,他有《孤独》、《绿袖子》和《小鼓手》;下午,他有《萨德》、《露丝姊妹》与《爱情故事》;傍晚,他有《回家》、《雪橇行》和《宁静》;入夜,他有《沉醉在月光下》、《人鬼情未了》与《午夜行动》。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肯尼基的萨克斯管音乐,几乎变成了民众生活中“背景音乐”的代名词,电梯、酒店、书店、商店甚至人们居家中的厨房里,随处都能听到的肯尼基那亲切柔和的萨克斯管音乐。

肯尼基的萨克斯管音乐创作在展现世俗大众的社会生活时,是以生活之中的“美”与“美好的事物”为对象的,而在乐曲曲目(标题)的命名与选用上,则做到了应时而生随季而转,深得天地人伦造化之功:春天,他有《望春风》和《茉莉花》;夏季,他有《海滩的陌生人》与《仲夏夜》;秋天,他有《秋日私语》和《剪影》;冬季,他有《圣诞歌》与《冬之美景》。这种表现“生活美”和“现实美”的曲目还有《故乡》、《婚礼之歌》、《歌唱鸟》、《海洋微风》等等。

“人声化”或曰“拟人声化”是萨克斯管的音色特征之一,与“人声”的交融与交流互动,也是肯尼基萨克斯管音乐的主要特色之一。在创作畅销专辑之余,肯尼基还经常与当今流行乐坛的“天王”、“天后”们合作演出。这也为肯尼基的萨克斯管音乐创作,在多层次反映世俗大众社会生活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与更为广阔的表演互动空间。肯尼基优雅的萨克斯管乐声,曾出现在阿龙·尼维尔、迈克尔·波顿、惠特尼·休斯顿、席琳·迪翁等的畅销曲与冠军曲中。在与迈克尔·波顿联袂的《别让我为爱等待》一曲中,肯尼基那柔美缠绵的高音萨克斯与迈克·波顿高亢浑厚并略带嘶哑的男声交相辉映,真可谓是沉吟与亢奋交叠,欢笑与痛哭共舞,既再现了爱的甜美与幸福,又表现出了情的饥渴与焦虑,既强有力烘托出了波顿的铁汉柔情,又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了肯尼基的浪漫情愫。

二、肯尼基的萨克斯管音乐创作与演奏,多角度的表现了世俗大众的心灵情感

肯尼基萨克斯管音乐之创作特征之二,是它多视角的表现了世俗大众的心灵情感。美学意义上的心灵情感主要是指人在宗教和世俗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崇高感、悲剧感及快感、痛感等。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活动的基础是:人在用听觉或视觉领会别人的感情表现时,能够体会到那个表现自己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感情。只要观众和听众感染了作者所体验的感情,这就是艺术。”[2]227音乐及其它一切艺术作为感情的对象,实质上就是对象化的感情,从这一点上说,音乐是感情的一种“独白。”

当然,在肯尼基的萨克斯管音乐创作与演奏中,由于他对世俗大众主题的关怀与偏爱,这种“独白”就超越了创作与演奏者个体,而成了他所代表的世俗大众这一群体的感情告白。他那鲜花伴着微笑的《快乐人生》和《心之乐园》,发散出的是生活百姓的快乐;他那呻吟中挟着快慰的《伤感》与《永浴爱河》,唱出的是世俗大众的悲欢;他那戚楚中伴着爱怜的《孤独》和《违背医嘱》,演出的是黎民百姓的无奈;他那冥思中凝结着悲怆的《圣母颂》与《天堂之约》,奏出的是普世大众们的期盼。

在肯尼基创作并演奏的萨克斯管音乐中,抒情小品《永浴爱河》是一首将萨克斯管绚烂的音色以及强烈的抒情意味发挥到极致的乐曲。这首颇具世俗情感魅力的乐曲所表现出的乐思简直就是一幕“幻梦”:在清冷的月圆之夜,海浪撕扯着沙滩,一对情人依偎在嶙峋的礁石上,开始了对寒风和暗夜的倾诉。平稳圆润的乐句像在感叹爱的温馨,而婉转波折的乐段,又像爱的缠绵或是悲凉。随着即兴段凄美激昂的高音连绵不绝的划过夜空,这时的音乐仿佛要穿透人们的身心,将在夜风中被至爱充盈的情侣们陶醉、升腾、融入永恒的银河……正是由于肯尼基这首情感与灵性得到美丽绽放的乐曲,使千万世俗大众的情感与灵性也得到了美丽的绽放,才使这首浪漫乐曲在专辑发行了4年之后,仍然停留在美国告示牌排行榜流行榜上,并获得了全球1993年格莱美奖的“最佳演奏曲之作曲奖”。这首金曲也是肯尼基所钟爱的音乐会保留曲目,在其《浪漫韵律之夜》音乐演奏会(2009)专辑里,我们仍能领略到此曲迷人的风采,只是年过半百的肯尼基在对其稍加“变奏”的完美演绎中,又给它注入了岁月之沧桑和人生之洗练。

在肯尼基的萨克斯管音乐创作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以“圣诞”为主题的音乐曲目。“圣诞”文化是西方乃至全世界基督教信众社会生活圈中一个重要的文化分支。“圣诞音乐”是宗教世俗化的表现,是世俗与神圣的结合,也是世俗大众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需求。肯尼基的“圣诞”主题音乐不但曲目量大质精,深得史上各种圣诞音乐的精髓,也将萨克斯管的音乐特质展现的淋漓尽致,已成为其音乐创作与演奏的特色之一。在肯尼基的萨克斯管音乐专辑中,《奇迹》与《信念》是史上最畅销的圣诞及演奏乐专辑,是将肯尼基推至萨克斯管演奏之“天王”高峰的作品。在两个专辑的25首乐曲,大多是世俗大众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圣诞乐曲,如《白色圣诞》、《圣诞树》、《圣母颂》等,堪称是两斛斟满神圣之光世俗温情的“圣杯”。

三、肯尼基的萨克斯管音乐创作与演奏,风格多样的满足了世俗大众对音乐的文化需求

肯尼基之萨克斯管音乐创作特征之三,是其饱蕴浪漫之气的独特音乐风格。所谓“音乐风格”是指音乐作品或音乐创作中所显示出来的音乐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它表现在题材选择、形象塑造、结构布局、技巧运用等多个方面,是一定历史条件下音乐家的思想气质、生活经验、审美情趣、艺术修养、艺术才能等精神特点的具体体现。世俗大众因所处的地缘、国度、宗教背景及价值观与社会阶层的不同,对音乐的品味与风格的欣赏程度及需求也各有差异。肯尼基的音乐风格,总体来讲是属于世俗化抒情类的“流行音乐”,若按照现行的分类,大致可归类为“当代爵士”或称“轻柔爵士”。

在肯尼基的萨克斯管音乐创作与演奏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显示出了爵士乐痕迹,如《回家》、《快乐的生活》、《伤感》等“原创作品”的音乐主题,都是建立在“切分音”之上的,其演奏中也有明显的“节拍移位”和“强弱倒置”等技法的运用,只不过这些早期作品在总体风格上摆脱了爵士乐的框架,音乐旋律的即兴演奏部分较少,节拍与节奏也多趋于稳健,音乐的情调与色彩也多以欢快亮丽为主,这些与传统爵士乐的基本风格有所区别。例如对拉丁爵士风格乐曲 《伊波涅玛女孩》的演奏,肯尼基与此曲的“原创”者斯坦·盖茨的演奏相比,“爵士味道”就过于寡淡。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演绎生涯的历练,肯尼基及其萨克斯音乐也日益“爵士化”,这一点在他的《浪漫韵律之夜》演唱会(2009)专辑中,就有非常充分的展现。特别是其《歌唱鸟》一曲中大段即兴变奏,炫技手法之高超与华彩效果之渲染,完全可以与一代宗师“大鸟”查理·帕克媲美。

音乐大师伯恩斯坦曾说:爵士音乐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情绪表现,是一种很特别的新鲜而活跃的当代艺术[3]。笔者认为,肯尼基的萨克斯管音乐与经典爵士乐之间的最大“交集”,就是体现了爵士乐的本质和灵魂——“自由与创造”。虽然其与传统意义上的爵士乐已渐行渐远,但其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演进,将音乐触角伸向世界各地、融合各种文化音乐元素的探索,却为未来爵士乐的发展探索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为了使其萨克斯管音乐在创作和演奏风格方面,更有效的为中国及东南亚以华裔为主的世俗大众所理解和接受,肯尼基在他的萨克斯管音乐创作当中,还大量运用了中国所特有的五声音阶与亚洲风格的调式及和声来谱曲配乐,像《茉莉花》、《回家》、《望春风》这些在我国拥有很高知名度的作品,都是以五声调式发展而来的。其中《望春风》本是20世纪30年代邓雨贤先生所作的一首中国民谣,我们现在能够欣赏到的邓先生作曲的“中国民谣”还有《月夜愁》、《春宵吟》、《满面春风》等,肯尼基的这首《望春风》在其独特的艺术诠释下,不仅保留了原曲“少女情怀主题”流畅委婉的旋律,巧妙融合着少女的俏皮与淡淡的哀愁,还使得乐曲呈现出了仿佛唐诗宋词一般“春风”、“春色”、“春思”与“江南少妇”交相叠印的迷离之美,展现了萨克斯管这一乐器在演奏技法和表现风格上独有的艺术特质。

在目前的中国,萨克斯管已成为音乐大众中最为普及的西洋管乐器。正如评论家肖复兴所说:“肯尼基一曲《回家》,让萨克斯这种乐器和中国人格外亲近,在大街小巷几乎都可以听到肯尼基的萨克斯管乐曲,像一个略带沙哑忧郁、鼻音很重的人在轻轻地诉说。”[4]据初步统计,自1982年其《Kenny G》同名唱片问世以来的近30年间,肯尼基已陆续录制出版了近30张唱片,而且几乎每张都得到了我国音像出版界和世俗大众的追捧与喜爱。

肯尼基改编创作并演奏的上百首萨克斯管音乐,既是他为世俗大众们构筑的音乐殿堂,也是当今时代的音乐文化中的人道主义杰作。他的萨克斯管音乐,已经成为世俗大众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多年星转斗移,但“肯尼基”仍在世俗大众们的音乐天空中高挂,他用口唇间魔杖般舞蹈着的萨克斯管,为我们打造了一个世俗音乐的时尚奇迹,使“肯尼基”和“萨克斯管”,几乎成了当今时代流行文化的音乐图腾。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80.

[2][美]麦·莱德尔.现代美学文论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3]尹志发.萨克斯管爵士风格演奏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1.

[4]肖复兴.音乐笔记[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25.

猜你喜欢
萨克斯管肯尼音乐创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吕其明音乐创作及其启示
萨克斯管在演奏过程中的音色控制
西藏当代音乐创作研究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关于萨克斯管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探究
我国萨克斯管未来的发展思索
探究演奏者对萨克斯管音色的控制与掌握
肯尼威克人的跨世纪之争 美洲第一人
营销死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