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礼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甘肃 定西743000)
舌诊即观察患畜舌质和舌苔变化以诊察辨识病证的方法,是前人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兽医诊法之重要组成部分,然近年来,舌诊在临床上近乎被遗弃。作为畜牧兽医工作者,我们本应继续潜心研究,将它继承并发扬。现就个人对“舌诊”的认识和体会介绍如下,以便与同仁再学习,再讨论。
长期的兽医临床实践证明,舌象变化犹如畜体内脏的一面镜子,举凡脏腑虚实、气血盛衰、津液盈亏、病性寒热及病位浅深、病势预后,均能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诚如《临床验舌法》所云:“凡内外杂证,也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倾,往往证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可见临证察舌之重要。舌诊反映了中兽医察病辨证的特色和独到经验,其不仅被历代兽医所重视,而且近代的兽医临床实践证明其具有很高的科学性。
1.1 舌诊方法 让患畜头向光亮处,使其张口并将舌牵拉伸出口,舌体要舒张平展,充分暴露。望舌一般先看舌苔的有无、厚薄、腐腻、润燥、色泽;再察舌质的色泽、质地、斑点、胖瘦、老嫩及动态等。望舌要迅速,以免伸舌时间过长而造成假象,必要时待2~3min后复查1次,为了明确诊察,还可配合刮舌,揩舌等有效办法。
1.2 注意事项
1.2.1 光线要充足 光线的强弱常影响色泽的变化。舌诊最好在充足柔和的自然光线下进行,如无条件的可在白炽灯照射下望诊。
1.2.2 种间差异:各种动物或不同的品种其舌象各不相同,但都有其固有的形、色、泽、神、态及舌苔,只有熟悉和把握好其正常状态下的舌象,才能将舌诊的妙用尽数发挥。
1.2.3 要注意染苔 某些草、料或药物常可使舌苔染色变成染苔;进食粗硬草料时又会使舌苔变薄;张口呼吸或饮水多少不同又会使舌苔润燥发生变化,诸如此类,临证察舌时应注意分辨。
1.2.4 季节与时间 舌象亦随不同季节或时间而稍有变化。如夏季湿盛,苔多偏薄腻;秋季燥盛,苔偏薄干;冬季严寒,舌多湿润。晨苔厚而暮苔薄。
1.2.5 畜龄与体质 老龄畜气血渐虚,舌多裂纹或乳头多渐萎缩;少壮畜多红润荣活。
2.1 舌诊的内容 舌诊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舌质即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为脏腑气血之所荣,故诊舌质可了解畜体脏腑虚实、气血盛衰,其对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较之舌苔更为重要;舌苔乃舌面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是胃气上蒸而生,故诊舌苔可诊察胃气强弱、病邪性质、病位浅深及判断病势预后。而舌质和舌苔的变化统称舌象。一般正常舌象表现为舌体柔软、活动自如,色淡而荣润鲜明,苔薄白,颗粒均匀,干湿适中,俗称“淡色薄苔舌”,因病邪而致舌质、舌苔之异常变化,即为病理舌象。
2.1.1 诊舌质的神、形、色、态 舌之有神与否,主要表现在荣枯、灵钝方面,荣即荣润而有光彩,枯即枯晦而无光彩,灵指灵便自如,钝指迟钝呆滞,形即舌体的形状,色为舌质的颜色,态乃舌体的活动状态。
2.1.2 诊舌苔的色、质 苔色指舌苔的颜色,苔质为舌苔的薄厚、腐腻、润燥、剥落及无根有根等。
2.2 舌象与八纲的关系
2.2.1 淡白舌(舌质) 舌色较正常的淡浅,红色偏少而白色偏多。其多因气血亏虚、血不荣舌,或阳气不足,不能载血荣舌而致,故此象主虚证或虚寒证。若舌色淡白瘦薄,为气血两虚,可伴见脉象细弱;若舌色淡白而舌质胖嫩多津,且边有齿痕,多为阳虚寒湿盛,可伴畏寒肢冷或浮肿等,临床上多见于慢性或机能性低下的患畜。
2.2.2 红绛舌 舌色较正常更为鲜红者为红舌,深红者为绛舌,绛舌为红舌的进一步发展,两者常并称为红绛舌。红绛舌多因阳热亢盛,气血上壅,或因邪热内入营血,耗伤营阴,血热充斥于舌而致,此象主热证。舌红而苔黄燥者,属实热证;若舌红而苔薄或无苔,则多为阴虚火旺。舌质由红转绛,提示热势渐增,病情加重,反之,热势渐退。舌尖红绛为心火亢盛;舌边红绛为中焦热盛。
2.2.3 青紫舌 舌呈青或紫色,或舌上有青紫斑块、瘀点,皆称青紫舌,多因气血不畅所致。此象所主却有寒热之分,若全舌青紫湿润者,多属寒凝血瘀;若全舌青紫而兼绛,且干枯少津者,多属热盛伤津,气血壅滞;若见舌质部分青紫瘀斑称瘀斑舌者多属内有瘀血之征。斑在舌尖为心血瘀阻;斑在舌边为肝郁血瘀,斑位舌中,多主血瘀胃络。
2.2.4 娇嫩舌与苍老舌 舌体纹理细腻,形色娇嫩称娇嫩舌,反之为苍老舌,娇嫩舌主虚证而苍老舌主实证、热证。《辨舌指南》云:“凡舌质坚敛而苍老,不论苔为何色,病多属实。”
2.2.5 胖大舌与瘦薄舌 若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肾阳虚,津液不化,水饮痰湿阻滞而致;若舌体肿胀满口而色深红,多为心脾热盛而致;若舌肿胀色青紫而暗,多见于某些中毒之症。舌体瘦小而薄,多是阴血亏虚,舌体失荣之象。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瘦薄而色红绛少津,多为阴虚火旺,津液耗伤之证。
2.2.6 芒刺舌 舌面乳头增生肥大,高突如刺,触之棘手,称为芒刺舌。多因邪实热盛,热入营血,营热郁结,充斥于舌而致。依据芒刺所在部位亦可分邪热所在脏腑。
2.2.7 齿痕舌 即舌体边缘见有牙齿痕迹。多为脾虚寒湿内盛所致。
2.2.8 光滑舌 舌面光滑无苔,平如镜面。多因胃阴枯竭,胃气大伤,无力蒸生新苔所致。故无论舌色如何,舌面光滑乃胃气衰败之象。若色淡白光滑是脾胃损伤,气血亏极;红绛而光滑,是阴精枯耗,胃肾阴竭。
2.2.9 吐弄舌 反复吐而即回,或时时舐弄口唇周围者为弄舌。两者皆属心脾蕴热。
2.2.10 舌苔颜色 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里证、热证;灰黑苔所主也有寒热之分,灰黑燥苔,多兼舌质红绛,甚至苔起芒刺,多为里热实证;灰黑润苔,多兼舌质淡暗,甚则舌淡紫,水滑,多为阳虚寒盛,痰饮内停,
2.2.11 舌苔厚薄 舌苔的厚薄以见底否为辨别依据,一般而言,病初病轻邪在表者苔较薄,舌苔由薄渐厚,表示邪渐入里,里滞渐显,病势渐重,反之亦反。
2.2.12 舌苔润燥 有糙苔和滑苔之分,糙苔主热盛伤津,阴液耗伤;滑苔主寒湿内盛之证。
2.2.13 舌苔腐腻 苔质颗粒较大,质松而厚,形如腐渣堆积舌面,刮之易脱为腐苔,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泛而成,常见于积食、痰浊之证。苔质颗粒细小,质地细腻,形如舌面覆盖一层滑腻苔垢,刮之难去为腻苔,多见于痰饮、湿浊内停而阳气被抑之患。
2.2.14 剥苔 舌苔部分或全部脱落称剥苔,属胃气匮乏,胃阴涸竭而不能上潮生苔所致。全部剥落又称镜面舌或光莹舌,多预后不良。
3.1 舌质和舌苔综合诊察的重要性 疾病变化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病理过程,舌质与舌苔的变化,均是内在复杂病变在舌象上的具体反映。尽管诊舌质察舌苔各有侧重,但畜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故病变的邪气所属、脏腑虚实、气血盛衰、病性寒热均可不同程度地反映于舌质与舌苔的变化上。因此,在分别掌握舌质、舌苔的基本变化和主病的前提下,又要苔质结合综合分析,以期求得互参互验,使诊断更趋正确。虽有“察舌质以测脏腑之虚实,观舌苔以知邪气之浅深”之说,但临证时尚须对舌质、舌苔具体分析、综合判断,方可准确地判断舌象意义,为临床辨识病证提供可靠的依据。
3.2 舌诊的临床意义 舌象变化是畜体病变的客观反映。临床上依据舌象变化,可以判断畜体正气强弱、分辨病邪性质、区别病位浅深、推断病势进展、估计病性预后等。所以,舌诊在中兽医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1 判断正气强弱 畜体正气强弱,可从舌象上明显反映出来。例如舌质淡红润泽,活动灵便,说明正气强盛,津液充盈;舌质浅淡不泽,晦暗不鲜,说明阳虚气弱,阴血不足;舌质淡暗光莹,舌苔全无,多属胃气衰败。
3.2.2 分辨病邪性质 寒邪为患舌苔多白;热邪为患舌质多红而苔多黄燥;痰湿内盛,舌多淡胖而苔多白腻;瘀血内停,舌多青紫或有瘀斑。
3.2.3 区别病位浅深 舌苔的厚薄足可反映病位的浅深,在外感病中更为明显。如舌苔薄白,多见病初,病位尚浅;苔厚则表示表邪渐而入里或里滞已成,其他如舌尖映心,舌边映肝胆而舌中映脾胃等。如《辨舌审内脏》说:“辨舌质,可决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3.2.4 推断病势进展 由于舌苔的变化,常反映着邪正消长与病位深浅。故察舌苔常可推断病势进展,尤在急性热病中有特殊意义。如舌苔由白变黄,由薄变厚,多是病邪由表入里、由寒化热、由轻变重;舌苔由润变燥,多是热渐伤津;舌苔由燥变润、由厚变薄,往往表示津液渐复,病邪渐退。
3.2.5 判断病情预后 诊察舌质舌苔可借以推断病情、估计预后。如舌苔由厚渐退,是邪气渐退,正气渐复,预后良好;但本有厚苔,突然舌苔剥落,舌面光莹,不生新苔,多属胃气衰败,预后不佳。《舌质舌苔辨》云:“舌苔无论何色皆属易治,舌质既变,即当察其色之死活,……故治病,必察舌苔,而察病之吉凶关乎舌质也。”舌质既主脏腑虚实,正之盛衰,便有“舌质如绵当日死,舌面光莹三日亡。”之说。
总之,舌诊是前人在长期的兽医临床实践中挖掘和积累的宝贵财富,若能结合其他各诊,互相参照,全面分析,定知其妙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