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民
中医看病必须观舌按脉,观舌又必须观舌质、舌体、舌苔、舌脉等四方面。在癌症的防治中,观察舌质色泽的变化,尤其动态变化非常重要,从中甚至可以判断癌症的预后吉凶。
癌症患者见淡红舌——吉
淡红舌是健康人最常见的舌色,色泽淡红,不深不浅,滋润而有光泽, 显示气血通达、津液滋养的生气。据统计,健康人淡红舌比癌症者多2.8倍。淡红舌的癌症患者,病变也多较轻浅,预后较好。
红绛舌多属阳热偏胜,阴虚火旺,癌症患者比较多见。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舌丝状乳头减少,菌状乳头数量增多,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等是形成红绛舌的原因。
淡白舌多因气血双亏,阳气衰微,血液不能充分上营于舌,晚期癌症者较多。
青紫舌常提示瘀血、寒极或热盛。古人认为:“噎膈(类似于现代的食管癌、 贲门癌)有瘀者极多。”现代医学对青紫舌的研究很广,发现它多见于晚期癌症患者,与缺氧、血栓、高铁血红蛋白增高、微循环障碍、血粘度增加等有关。
舌由淡红变青紫——凶
变化多端的舌质色泽,不仅为针对性地治疗癌症提供了线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疾病的预后。以肝脏肿瘤为例,见青紫舌者,肿瘤为恶性可能性极大;如见光剥无苔的红绛舌,也以早期肝癌居多;而见淡红舌,则多数是良性肿瘤。有人观察100名肝癌患者,发现紫暗瘀斑舌者占71.9%。这些患者病变范围广,合并肝硬化者多,病灶切除率低,生存期短。
80年代初,河北省某县曾开展28万人的食管癌普查,以病理性舌象、体征及家族史为阳性指标,结果发现指标阳性的人中88%以上存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普查中发现的食管癌患者,舌色按早期、中期、晚期出现规律性变化:淡红舌逐期递减,淡白舌、青紫舌则逐期增加。这一规律,特别是青紫舌在癌症中、晚期增多这一点,已被公认。
术后舌色由深变淡──吉
手术是癌症治疗的首选措施,在术前、术后观察舌象的动态变化,可对疗效及预后作出估计。例如,有些食管下段癌和贲门癌,术前各项检查提示非晚期癌,但在手术中却常发现已经广泛转移,被迫放弃
了根治性切除。若术前注意到青紫舌的出现,则可
以提醒医生考虑更周全的手术方案。
手术可造成患者体内阴液不足,如果形成舌面红赤、起亮点的“镜面舌”,这是阴液涸竭的危重证,预后不佳。开腹探查或姑息切除术则可使患者的青紫舌变深;其他手术后舌红加深或呈青紫舌,也预示术后恢复不顺利,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反之,术后舌色变淡者大多提示手术成功,恢复良好。病灶的根治性切除术,就常可使青紫舌变淡。
放疗后青紫舌消失——吉
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法,如果追踪鼻咽癌放疗后2年,可见青紫舌者复发及病死率为非青紫舌者3倍。鼻咽癌患者是青紫舌还是非青紫舌,放疗后五年生存率和十年生存率差别很大,非青紫舌者的生存期明显要长。如果放疗后青紫舌一年内消退者,生存期也较长。不过青紫舌的鼻咽癌患者也不要丧失信心,放疗后及时进行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能延长生存期。
同样,对食管癌进行放疗,如果青紫舌程度减轻,或者转为淡红舌,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相反,青紫舌加深者大部分病情恶化,会出现梗阻、呕血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其放疗效果也不明显。
放疗中见淡白舌——吉
在放疗中,舌色对估计患者的耐受性意义很大。一般来说,淡白舌及淡红舌,特别是淡白舌者对射线的“热毒”损伤有较大耐受性。放疗中,淡白舌“红”的程度会增加,常可转变成淡红舌。此时尽管射线累积量已很大,患者却自觉良好,常能顺利完成根治量的治疗,这可能是因为顺应了“寒者热之”之势。
反之,红绛舌者放疗前已呈热象,再加上大剂量照射,会有“热上加热”之象,恰似“火上浇油”。极易出现口苦咽干、大便燥结、食欲下降等放疗反应。因此,红绛舌的癌症患者放疗需从小剂量开始,同时配合服用清热解毒、养阴生津的中药。
化疗中见淡白舌——凶
化疗导致的舌象动态变化,不如手术和放疗明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化疗对淡白舌的癌症患者较难奏效。与淡红舌、红绛舌、青紫舌等相比,这些患者对化疗的副反应极为敏感,非常容易出现消化道反应、周围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以致难以坚持全部疗程的化疗。
淡白舌属正虚寒凝,如果再用化疗攻击,就犯了“虚者虚之”之戒。因此,宜先用中药补气养血、健脾益肾,待扶助正气后,再进行化疗。这一补一攻的前后关系切不可小视,因为它不但可以尽量减轻化疗中的副反应,且多能帮助患者完成全程化疗,延长生存期。
舌苔的变化蕴藏了无穷的奥妙,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握。但在癌症患者舌色的动态变化观察中积累的这些经验,只要好好利用,一定能为更多的癌症患者争取生存的良机。
大众医学1999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