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隋东菊
舌诊,是中医学的一种常规诊断方法,它反映了中医诊病的传统经验和特色,在望、闻、问、切四诊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舌诊之所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因为舌的脉络直接与脏腑、经络、气血发生联系,能真实地反映有关内脏、经络的病理变化。在四诊中,从直观角度来讲,舌诊是比较客观和具体的一种。
关于舌诊辨中风,《中藏经》中就有“心脉搏坚而长,主舌强不能语”。心脾俱中风,则“舌强不能言”和“肝风入心,舌缩”等记载。这是对《内经》理论的发挥。
祖国医学古典医籍中关于中风及其并发症的记载也很丰富,其中不乏通过舌诊判断病势进展及转归的记载,如《金匮·中风历节篇》云:“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其中,所谓“舌即难言”,即舌体转动不灵,不能言语之意,系中风重症之表现,其较轻者则多表现为舌体歪斜,言语不清。舌体斜度越大,病情越重,语言功能恢复越难。
在观察有舌形变化的脑血管病人时,应特别留心舌体是否肿胀、瘦瘪、萎软、强硬、偏斜、颤动、可否伸缩等,如舌强硬,系指舌体既不胖大,也不短缩,而呈强硬、失其灵活的一种征候,为中风临床典型症状之一。由于舌体失柔,所以常见语言謇涩,含糊不清,或不相连续。杂病舌见强硬,多属内风,若出现肢体瘫痪之前,常为中风先兆,临床上根据这一指证,可以早期对中风进行防治。在舌体强硬的情况下,兼见歪斜,则可根据舌尖所指的方向,确定半身不遂在哪一侧。舌诊往往在肢体瘫痪之前,即有明显指证。
在治疗脑血管病多年的实践中观察到,凡脑血管病急性期过后,舌体灵活,言语很快恢复者,肢体功能恢复则较好;舌强语謇者,恢复则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