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西锋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不规则的心房颤动会改变的患者血流动力学,从而引发血栓、栓塞等并发症,近年来,房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引起了各界对房颤治疗的极大关注。临床上治疗房颤主要是抗凝治疗、复律并维持窦律和控制心室律3方面,其中抗凝治疗相当重要,是治疗房颤的基础[1]。华法林是双香豆素类抗凝药,是目前治疗房颤的最有效药物,但因其应用时有潜在出血的危险,所以其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改进。现对我院2年来收治的房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月12年共收治符合房颤诊断标准的患者39例,男17例,女22例,年龄43~72岁,平均58.3岁。其中阵发性房颤5例,持续性房颤18例,永久性房颤16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高血压13例,合并高血脂8例,合并心脏病9例,合并其他疾病3例,所有患者均无抗凝禁忌证。
1.2 诊断标准 依据ECG或Hofte确诊房颤。房颤时ECG或Hofter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时限均不规则的颤动波。
1.3 排除标准 本组实验选取患者排除标准:年龄大于80岁;一年患有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史;有慢性肝病或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出血性脑卒中史或半年内有新发缺血性脑卒中;3个月内有外伤或手术史、穿刺史;患有出血性疾病或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口服华法林前都应做相关测试,看是否有抗凝禁忌证。服用华法林的起始剂量为3.0 mg/d,女性患者可以相应减少用量定为2.2 mg/d,服用华法林3 d后复查INR,每天重复测定直到用药2周,计算INR的平均值,如果INR平均值稳定在2.0~3.0之间,则改为每周检测1次,一个月后,若INR平均值保持平稳,则改为每月检测一次,持续至6月后改为2个月检测1次。服药期间避免应用阿斯匹林、西米替丁等药物。若有出血等副反应和栓塞并发症发生时即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INR。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复查随访,记录用药量、检测数据和出现并发症的相应情况。
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12个月的电话跟踪和复查随访,随访率100%。本组患者的华法林维持量为(3.0±0.04)mg/d。39例患者在长期服用华法林后,皮下出血2例,黑便3例,牙龈出血1例,经检查INR值在2.5~3.0之间2例,3.0~4.0的4例,对症治疗后,均已康复。
房颤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很多疾病都能引发房颤,如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发病时,心房失去收缩能力,心房内血液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形成心房内血栓,从而发生严重的脑梗死及周围血管栓塞[2]。据有关研究报道,房颤的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尤其是80岁以上患者,房颤引发脑卒中的发病率高达9%,而由房颤引发的脑卒中病死率和致残率相当高,所以说,如何更好的治疗房颤,是临床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任重而道远。
目前治疗房颤的主要任务就是控制心室率、维持窦性心律、预防血栓栓塞。华法林为双香豆素类抗凝剂,能够有效的抗凝降低栓塞危险[3]。由于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主要应针对凝血途径而不是血小板途径,华法林的治疗作用优于阿司匹林,所以应选择华法林作为治疗心房颤动首选标准药物。但据全国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我国房颤患者中使用华法林进行治疗的不足3%,大约42%的房产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凝,剩下的55%的患者没有使用任何抗凝药物。而即使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也多未系统监测INR,或INR保持在无效的低水平[4]。因因凝血酶和凝血因子X在体内半衰期分别长达60~72 h和40 h,故华法林要在口服72 h后才能充分发挥抗凝效应。动态监测INR和抗凝效果对华法林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故临床医务人员应对房颤患者用药和治疗加以指导,指导患者按时服用华法林,并定期给患者进行INR复查。但由于华法林自身的药物动力学和药理特点,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一些缺点,如治疗时需要动态检测、有潜在出血危险及、治疗窗较窄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华法林的临床使用[5]。通过本组观察,华法林抗凝治疗防止血栓、栓塞事件效果明显,可以显著的降低和防止血栓、栓塞发生,可避免严重出血的副反应发生,是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首选药品[6]。故心房颤动一旦确诊,又无抗凝禁忌,应常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良好。
[1]杨洁.375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跟踪调查.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1,20(05):221-224.
[2]盛小刚.换瓣术后如何配合抗凝治疗.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04,1(02):22-23.
[3]郑立文.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房颤抗凝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739-2740.
[4]王平.心房颤动的华法林抗凝治疗及新型抗凝药物.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12(14):289.
[5]靳云龙.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心房纤颤患者抗凝疗效的比较.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0).
[6]VertheugtFW.St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Neth JMed,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