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艳 刘 威
(1 长春市中医院外一科,吉林 长春 130022;2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41)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其中糖尿病足就是一种最为常见且较为严重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其病程长,患者痛苦大,一旦发病,将损及患者经络、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等,治疗极为棘手,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9]。因此在采取积极的临床治疗前提下,精心护理则成为预防和延缓其进展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共8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共收治86例患者,经1995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草案)诊断均为糖尿病足患者。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5.8岁。有吸烟史46例,嗜酒史28例,有足癣1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末端麻木感,腓肠肌酸痛,间歇性跛行者26例;呈烧灼样及针刺样疼痛者32 例;患肢皮温均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者17例,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者25例,正常者3例;患肢溃疡者,单侧趾间20例,双侧趾间13例,双侧趾间伴足后底部7例,单侧后趾4例。
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个人体质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估,提出患者急需要解决的相应问题,以寻找最佳的护理证据,并建立专门的护理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查阅相关文献,制定符合患者自身特点的护理措施。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服务。
1.2.1 药物的护理
中药是治疗糖尿病足的主要方法之一。《金匮要略》曰“血痹,阴阳俱微”。因而内服中药应以消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中药均在煎煮室内煎煮,每剂中药煎两袋,每袋150ml,每次1袋,于早、晚饭后1h服用。患者服药后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发现异常立即向医生汇报。由于糖尿病足的治疗时间较长,因而应鼓励患者坚持服药,不要随意中断药物治疗。
1.2.2 情志护理
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患者痛苦大,且恢复较慢,易使患者产生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传统中医认为,心静则神安,神安则气血和,因而,护理人员应热情对待病人,耐心向患者说明该病的病因病机、相关因素、注意事项、病理过程以及防治方法等。并运用如鼓励、诱导等方式,给予患者安慰及抚慰,鼓励其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从而使病人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及护理的安排,达到早日治愈的目的。
1.2.3 饮食的护理
中医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气血生化的源泉,由其对于糖尿病足患者,饮食更为重要。因而,糖尿病足患者的饮食原则应采取二低一禁一高,二低即低脂、低热,一禁即禁糖,一高即高蛋白。并根据患者血糖、尿糖的情况,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且要切忌膏梁厚味、辛辣之品。过食肥甘辛辣刺激、油炸等易损及脾胃之品,脾胃受损,湿热内生,运化失衡,四肢失养,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1.2.4 严格戒烟
本组86例糖尿病足患者中,其中有吸烟史者46例,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吸烟是引发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因而戒烟应作为临床治疗与调护的主要内容。本组46例患者均有长期吸烟习惯,戒烟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在夜间,病情加重,难以入睡,病人就以吸烟来消愁,因此护理人员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宣传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吸烟的危害,自觉戒烟。会使病情加重,所以要采取各种措施,严格戒烟,以达到早日治愈的目的。
1.2.5 患肢的护理
糖尿病足患者由于抵抗力较差,易发生感染,因此患肢的保护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每天检查患者双足,注意观察足跟、趾间有无裂口,足部有无损伤或溃疡部位颜色有无改变。②不可赤足行走,避免撞伤、砸伤、冻伤,要注意保暖防寒以避免足部出血。③每天用温水和中性肥皂水洗脚,水温不宜超过体表温度,每次浸泡10~15min,不要浸泡时间过长,以免损伤皮肤。④保持足部卫生,每天换袜,趾甲不能过长,且要保持脚趾之间干燥,但不应过于干燥。⑤应选择舒适的鞋子,不宜过宽或过窄,鞋应以柔软,通气为佳,每次穿鞋前,注意鞋内有无散落物,以避免扎伤脚。⑥由于糖尿病足患者是神经病变,其敏感性降低,故应告知患者禁用热水袋、电热毯及火炉取暖烤脚,避免烫伤。
1.2.6 预防褥疮
由于糖尿病足患者病情较重,需长时间卧床,很少下床活动,因而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褥疮的预防。首先,上气垫床;其次,鼓励及协助患者多翻身,以及轻轻变换患肢体位,活动膝及踝关节;第三,用红花酒精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并用滑石粉对其进行润滑;最后,要保持床铺干净、整洁、干燥、无折皱。
1.2.7 功能锻炼
由于糖尿病足患者长期卧床,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要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同时避免长时间交叉双腿盘坐,以免压迫血管和神经。并坚持做膝关节屈伸活动,以防止膝关节萎缩或变形。
本组86例糖尿病足患者,其中49例皮肤温度恢复正常,皮肤颜色变红润;9例足背动脉搏动恢复正常;21例疼痛减轻;7例溃疡面愈合,有效率为100%。
中医认为糖尿病足是由于消渴久病至气阴两虚,燥热内结,脉络瘀阻、湿浊内生、热毒痰湿瘀血相互作用而化腐成脓。因此,在临床治疗上,要紧紧围绕湿毒和血瘀的病机,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法。护理上充分利用中医内外调理理论,注重患者足部的局部护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治疗的依从性。笔者通过86例糖尿病足患者给予情志、饮食等全方位的护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在糖尿病足患者的优势,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命。
[1]赵世虹,王淑红.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3(5):87.
[2]杨丽萍,龚文静,周红蔚,等.糖尿病足的中医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5(12):98.
[3]金玉娟.糖尿病足的中医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08,11(8):78.
[4]刘萍.浅谈糖尿病的中医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8(3):36.
[5]张阳花.糖尿病患者中医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08,22(2):47.
[6]何滨,徐芳云,李美娜,等.糖尿病足的中医护理与健康教育[J].吉林医学,2009,9(12):057.
[7]茹海凤.糖尿病足中医护理[J].全科护理,2009,6(11):126.
[8]蓝珍,贺俭.28例糖尿病足的中医护理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16(2):56.
[9]樊红荣.糖尿病足患者的中医护理[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18(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