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综合ICU,上海 201700)
机械通气是ICU救治危重病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通常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作为紧急抢救措施,具有一定创伤性,清醒患者很难耐受气管导管的刺激,增加了患者生理与心理的不适感[1],非计划性拔管事件时有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可能造成患者住院天数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导致死亡。舒适护理[2]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使患者达到在生理、心理、社会上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程度。了解ICU机械通气患者不适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舒适护理,减少患者痛苦和不适,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1.1.1 气管插管
插管时引起口腔黏膜撕裂伤、牙齿损伤等机械性损伤,气管导管对气管黏膜的压迫刺激,表现为异物感、口咽胀痛、牙龈肿痛、干燥等症状[3]。这些不适可引起患者躁动、不合作,甚至发生吐管或拔管现象[4]。
1.1.2 吸痰
机械通气时,由于不能关闭声门,患者无法自行咳出分泌物,需依靠气管内吸痰才能保证呼吸道通畅,有调查表明[5]58.3%的患者感觉吸痰不适。
1.1.3 言语沟通障碍
使用气管插管,患者无法说话,沟通障碍使患者感到痛苦,有的患者因自己的想法和不适感无法与医护人员交流,使患者产生一种被封闭、被控制的感觉[6]。
1.1.4 口干口渴
机械通气时患者不能闭口,不能吞咽,常感到口干、口渴。王曙红[7]在对43例全麻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舒适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中,表明79.1%的患者感觉口干、口渴,位列第一位。
1.1.5 活动受限
插管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呼吸机螺纹管的牵制,身体不同部位的引流管及各种监护导联线,肢体的约束,使患者活动受限,长时间的卧床严重者可引起压疮[8],影响患者舒适度。
1.1.6 物理约束
为防止拔管,患者常被物理约束以限制活动,严重影响患者舒适度。尤其是不能及时解除身体约束或被滥用时,患者会感到生气、心烦[9]。
1.1.7 人机对抗
人机对抗[10]是指患者的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控制的呼吸不同步,表现为躁动、憋气,甚至吐管,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1.1.8 睡眠障碍
陌生的环境、呼吸机的使用、各种机器的报警声、灯光、医护人员的操作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而出现睡眠剥夺。实验证明,睡眠剥夺2~5d后会出现焦虑、多疑、也有出现错觉、谵妄等精神症状[9]。
1.2.1 孤独
ICU为重症监护病房,陌生的环境、各种仪器的使用、医护人员的交谈,会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产生强烈的担忧和焦虑感;人工气道的建立导致语言交流障碍,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孤独感[11]。
1.2.2 抑郁
许贝[12]运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测定,发现患者的抑郁、焦虑、紧张等4项不良心理反应高于国内常模,特别是一时无法脱离呼吸机的患者常表现烦躁、不能忍受,甚至强行拔管,无奈后又转为抑郁状态。
1.2.3 恐惧
1.3.1 周围环境
ICU封闭的环境、仪器的报警、长明灯的照明、都可对其构成不良刺激。没有亲人陪伴、护士不能经常与之交谈,引起患者紧张、甚至烦躁。
1.3.2 家庭经济因素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往往因为家庭经济、医疗费用、家庭关系等加重患者心理负担。
2.1.1 气管插管的舒适护理
经口插管的患者,妥善固定插管,准确记录插管的深度并做好交班。调整呼吸机管道至合适高度,及时调整胶布和寸带的松紧度,防止引起刺激性咳嗽和套管滑脱增加患者不适。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局部皮肤干燥,增加舒适感。
2.1.2 吸痰的舒适护理
根据听诊确定痰液的位置、性状、体位,体位变化前后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值、咳嗽症状、气道压力变化做到适时吸痰[13]。人工气道的湿化温度36℃±,增加呼吸道舒适感[14]。
鼻塞、鼻部胀痛、烦躁不安、溢泪、鼻痒、打喷嚏、头面部疼痛及压迫感、睡眠困难、夜间睡眠质量9项症状出现的例数如表1所示,其余10项无明显差异。
2.1.3 言语沟通障碍的舒适护理
不断完善各种非语言交流技巧,教会患者运用手势、眼神、表情、写字板书写、认读卡片等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表达自己感受和意图。黎巧玲[15]通过研究表明除给予常规沟通方式外,使用自制沟通提示图能有效弥补临床护理人员与机械通气患者的沟通缺陷。
2.1.4 口干、口渴的舒适护理
临床实践证明用棉签蘸温开水涂患者的口唇;用蘸冷开水的湿纱布覆盖在患者口唇;在患者口唇涂润唇膏,这3种方法可以减轻患者口唇干燥引起的不适[11]。
2.1.5 活动受限的舒适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长期卧床,应予以气垫床,每2h翻身拍背一次,更换体位,可根据需要垫软枕,护理人员可协助进行被动运动,增加舒适感。
2.1.6 使用约束带的舒适护理
约束时在约束部位加用棉垫,每2小时放松一次,协助肢体被动运动。并留有一定活动空间,使患者双手能触及自己的身体,便于抓痒、打手势等[16]。对神志清楚,配合治疗和护理的患者可及时解除约束,切忌乱用物理约束[17]。
2.17 人机对抗的舒适护理
若有人机对抗,应检查调节呼吸机参数,是否有痰液阻塞或通气量不足等,及时予相应处理;适当使用镇静剂或肌松剂[18],使患者舒适安全,减少痛苦,减慢心率、减少机体能量消耗[19]。
2.1.8 睡眠障碍的舒适护理
保持环境舒适整洁、安静,医护人员做到“四轻”。夜间可以适当控制灯光,减少灯光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刺激。
医护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帮助,采取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沟通方式,使患者处于较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护士应消除各种不良刺激,及时处理各种仪器的报警声。鼓励家属给予无条件的物质和精神支持,让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13]。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患者常有很多心理和生理的不适,导致患者不适的原因有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针对机械通气患者的不适与需求,运用舒适护理模式,提高患者在生理、心理上的舒适度,有益于减轻患者痛苦,防止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带来的严重后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1]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患者的监护和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92.
[2]张洪,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09-410.
[3]郑煜.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72-73.
[4]赵斯琴.ICU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防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4):3167-3168.
[5]陶泽芳.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清醒病人的舒适护理研究[J].中外医疗,2009,27(2):132.
[6]杨利.舒适护理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195-196.
[7]王曙红,周建辉,邹爱丽,等.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度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7A):13-14.17.
[8]姜玉慧,刘娜.高龄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4):4288-4289.
[9]刘化侠,沈宁.机械通气患者感受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0,6(3):162-164.
[10]高志娴.机械通气病人的不适与护理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4,20(1):152.
[11]周剑英.舒适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6):53-54.
[12]许贝.ICU清醒患者机械通气期不良心理分析及护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23(3):338-342.
[13]李小杏,叶素媛.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临床分析及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6):91-92.
[14]刘传兰,范瑞芳,赵玲芳,等.舒适护理模式在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中的作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0,31(2):92-94.
[15]黎巧玲.提示图对解决机械通气患者沟通障碍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5):11-113.
[16]熊敏.舒适护理模式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45.
[17]姚莉.舒适护理模式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8):751-752.
[18]许章英,程洁曼,赵瑜.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的舒适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8A):62-63.
[19]黄艳,古雪秋.ICU患者镇静治疗的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7(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