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园密改稀技术与应用

2012-08-15 09:51王平杰
中国果菜 2012年7期
关键词:行间盛果期树龄

王平杰

(郧县农业局柑桔产业办, 湖北 郧县 442500)

在密植柑桔园的改造中,果农习惯运用重复修剪来解决密植问题,并且延用了北方修剪苹果树的方法来进行柑桔树修剪。但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弊大于利,往往会陷入“封行修剪-再封行再修剪”,且修剪量越来越大的恶性循环中。春季管理一大半时间用于修剪上,无法实现柑桔盛果期栽培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且连年修剪若遇到自然灾害(干旱、冻害)树势却很难恢复。因连年修剪柑桔树只有基本骨架,而营养枝少,叶幕层稀薄,其产量下滑,品质低劣。所以靠修剪来解决密植园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密植问题,唯有疏株(行)间伐。

郧县柑桔园栽培密度在上世纪一般为1m×1m,1m×2m,1m×3m,果农在生产中也采用 1m×1m,1m×2m,1m×3m或 者 1m×1.5m,2m×2m,2m×3m等多种密度。每667m2达到330株,220株,110株,而大多数柑桔园每667m2株数在110株左右。

当树龄达到7-10a时丰产效果未达到且完全封行,枝条交叉重叠,骨干枝直立向上,角度不开张,层次混乱,由于顶端优势和趋光性生长,枝条集群上扬密度大,内膛枝条由于通风透光条件差而严重受影响,只生长少量徒长枝,下部枝条干枯,形成球面结果。产量下滑与稀植相比产量相差40%,比较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从08年以来,我们进行密改稀实践探索,推广密改稀技术。老龄园疏株间伐技术。截至目前已取得良好效果。

1、密植柑桔园的改稀技术

1.1 密植封行成因分析

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的近30年内在柑桔栽培区域内曾普遍推广矮、密、早丰栽培技术,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早结果,设计密度相对偏大。随着树龄增长,营养生长的步伐也随至加快,还不到盛果期树体生长空间日益缩小。由于密度大,使行间株间枝条纵横交错,互相遮挡,下部枝条见不到阳光,雨量小时接不到水份(中下部),光能利用较差,导致树体上强,立体结果的格局根本无法实现。衍生座果率下降,生理落果严重,由于内膛郁蔽,导致枝多而乱,果面伤痕多,次品果率高,成熟推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病虫害发生严重(叶螨类、蚧壳虫类、爆皮虫等)。田间管理矛盾尤为突出,矮、密、早、丰的初衷和实际效果相悖,必须通过密改稀来降低密度,改善园间透风透光条件,调整树势,培养丰产树形提高产量,提升品质。

1.2 间伐时间的选择

柑桔营养生长、生殖生长与树龄呈正相关,在进入盛果期前,营养生长与树龄呈正相关,且优于生殖生长。生殖生长与树龄呈正相关且优于生殖生长;但柑桔类果树大小年比较明显,特别是中晚熟品种,大小年结果更明显,若肥水管理能保持相对稳定性,连续性,重视阶段性,小年产量不少于大年的70%,若降雨量偏少或者施肥水平跟不上,大小年起伏明显,小年产量只有大年的30%-50%,这时小年会出现很多徒长枝,内膛和下部很难形成结果枝群。

因此密改稀在即将封行7-10a内或树龄更年幼时间实施伐对树体形成丰产树形越有利,对延长经济结果年限,提高抗灾能力延长树体寿命是很有利的。

1.3 疏株间伐的原则

对于株行距定植规范的柑桔园,在间伐时可采用小型挖掘机间伐的方式。但丘陵和山地一般采用以人工间伐为主。经过实际操作,以隔行间伐效果较好,然后再适当调整株距,根据营养面积和光合作用的利用技术,要做到株间行间都见光,使骨干枝,结果枝群每天都能受到漫射光的照射,在行间株间都形成一定的受光面积。打开作业通道,缓解因郁闭造成的干扰,方便田间的土壤与树体管理。

1.4 密改稀后的树体管理

可以根据柑桔树生长特点,控制好大枝,培养春秋两次梢,灵活运用,因树修剪。一是要去弱留强先放后缩,“防治高大空”。二是要开张角度,用撑、拉、压的方法开张角度,扩大树冠。三要采取开“天窗”留“边窗”方法打开光路上控下放,缩外围促内膛,不断培养结果枝群。四要及时抹芽控梢,对开张角度后,骨干枝上发的新梢在8-10片叶时摘心,对于位置不当、过密的要抹去,做到“三去一”,“五去二”,使枝条疏密适度,树冠圆满。

2、密植柑桔园间伐技术应用

2.1 由于受经营体制的影响或限制,有些果农对密植柑桔间伐技术一时难接受,只希望年年按常规修剪来维护一定的产量,这是个折中的办法,没有放眼于全树全园来考虑。因此不是最好的办法。应该认识到间伐后,株行距是原来的1-2倍,株行距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每667m2间伐了50%,保留株数56-60株,依然符合柑桔盛果期丰产园的密度标准,伐掉的树为园地创造了新的空间,主枝角度开张,结果枝群分布均匀,层次分明,密植郁闭状况大为改观,且事实证明,一次性间伐比逐年间伐效果好。

2.2 改变配置方式,挖掘增产潜力

隔行隔株间伐后栽植点的配置方式由长方形,变为三角形。树体营养生长尤其是第一层主枝的延伸空间进一步加大,在合理密植的情况下,通过开张主枝角度,以果控冠,促控结合可使树冠增加0.7m以上,冠幅增加50%以上。树冠圆满,层次清楚,叶幕层加厚,单位面积(667m2)冠幅之和比以前降低15%左右,恰好化解了密植问题的实质所在。骨干枝的从属关系更加清晰,有利于层间距的调整,各类结果分布均匀。因为通风透光条件的改善,树体光合积累多,均衡的营养分配,增加春秋梢形成的能力,立体结果能力正逐年提高。由于修剪量的减少(年修剪总量控制在树体叶片总量15%-20%)商品果率由原来的65%,提高到85%,若没有特殊自然灾害,第二年仍能稳产。实践结果表明:密植园间伐后对树势破坏较小,对于农村青壮劳动力减少,修剪用工量减少,节约生产成本是大为有利的。对枝量分布、结果枝群形成,提高果实着色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影响较大,果实个头均匀,果面伤痕减少,品质得到提升,提高了经济效益。

2.3 更新土壤管理,增加营养面积

柑桔树的根系与树冠呈正比,即成龄柑桔树根系分布与树冠大体一致,地下部略大于地上部。根系需不断扩展更新,土地营养面积应大于根系分布范围才合理。密植柑桔园株间行间纵横交错,盘根错接,制造了地上部树冠与地下部根系争夺营养和空间的双重矛盾。只有采取密改稀应用疏株间伐技术,协调共需关系,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从土壤管理方面分析,无论施还阳肥还是施基肥,果农都习惯在行间进行,且在行间上方多一些(丘陵和山地柑桔园)则株间多年保持坚硬的壁垒,使柑桔土壤形成二元结构,无形中限制了柑桔根系分布,破坏了根系的适生环境,并产生严重影响。间伐后小型农具可以灵活操作,这样便能熟化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微生物活动状况,满足柑桔须根(菌根)所需含氧量。同时农事操作方便多了,劳动量劳动强度自然降低了。从而压缩抚育管理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

2.4 加强田间管理防治树体早衰

柑桔树虽然是经济年限、生存寿命都比较长的经济树种,但由于气候变化,管理水平、立体条件、品种差异,早衰现象也容易发生。从栽培管理角度分析引起早衰的原因:一是田间管理不当;二是生产投入不足;三是修剪过度,使树体骨架明显,但枝叶不丰满;四是气候因素,北缘柑桔产区不同于南方,同样的修剪量恢复不到南方的同等水平,同样的剪口,无论抽枝量和长度均是南方的70%以下,因降雨量偏少所决定,同时太阳光辐射也强烈。因此田间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有条件的柑桔园在行间多种绿肥如白三叶,紫花苜蓿、藿香蓟,于冬季干旱和隆冬季节少深翻,伏旱时少中耕。二是根据品种树势结果量及时施基肥和促梢壮果肥。三是做到有序修剪,宁可少剪勿乱剪。四是及时防治爆皮虫、叶螨类害虫和蚧壳虫类,保持健康树势。

2.5 加强后期投资,巩固改稀成果

柑桔园密改稀后,群体总量减少了,由于个体生长量加大,投入的目标集中管理的方向明确,个体利用光能也提高了,对提高肥料利用率起了直接作用,同时也提高果品质量和商品率,建议密改稀后要加大后期投入,向科技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巩固改稀成果,提高柑桔栽培价值。

[1]孙元学等.湖南常德柑桔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措施[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2年第2期:21-22

[2]王自洪,王开昌等.核心水源区柑桔产业现阶段困境分析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J].中国农业科技, 2012(1-2):20-22

[3]赵顺卿.丹江口市2010年标准果园建设工作总结[J].中国果业信息,2011,8: 21-23

[4]衡文华,张海华,刘亚纪等.陕南椪柑盛果期密植园“密改稀”效应调查初报[J].中国果业信息,2011,5:15-19

猜你喜欢
行间盛果期树龄
行间生草对深州蜜桃园土壤肥力、pH和盐度影响
山地盛果期劣质枣树改接换优关键技术
行间种植油菜增加梨着果率和改善果实品质
干旱荒漠区2个‘早酥’梨品种光合特性与树龄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树龄灵武长枣果实主要品质指标比较与分析
不同树龄赤霞珠葡萄果实性状及品质的差异分析
参观2018书刋国博会
线行间
阿克苏盛果期红富士苹果树冬季修剪技术
油茶盛果期施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