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蓓莉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日益增强。“有病早治、没病早防”已逐渐成为共识[1],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日常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也更加引起了人们对健康体检的重视[2],本研究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3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对健康体检者一般情况、体检目的、对体检过程、体检护理服务、付费方式、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健康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对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3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190名,女190名,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47.5±19.5)岁。文化程度分别为初中及以下92人,占25.56%;高中及中专117人,占32.5%;大专及以上151人,占41.94%。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健康体检者一般情况、体检目的、对体检过程、体检护理服务、付费方式、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健康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
共发放360份调查问卷,回收360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2.1 体检付费方式 本组360名健康体检者中单位组织体检的292名,占81.11%,单位招式体检27名,占0.75%,个人体检者41名,占11.39%。
2.2 心理状况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及体检护理中的沟通,本组360名健康体检者的心理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2.1 疑病心理 从360名健康体检者对自身健康的评价统计结果显示,212名体检者怀疑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疾病,占58.89%;这部分体检者往往因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在看电视时将医药广告中的症状也自己身体状况的某个不适对号入座,误将轻微不适的亚健康状况当成某种疾病看待。
2.2.2 恐惧心理 360名健康体检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害怕面对异常的检查结果,统计显示,这部分体检者年龄在30~50岁之间,在家庭中举足轻重,上有老下有小,担心查出传染病或其他疾病。
2.2.3 对体检不重视 这部份体检者有81名,占22.5%;均是单位组织体检者,是由于单位的生产经营性质要求必须进行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检查,有的体检查者甚至为了快速完成任务,不愿意逐项体检,让医护人员代为填写。
2.2.4 希望与患者区别对待,得到尊重的心理 健康体检者与有病来医院求医的患者心理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部分体检者大多为个人付费体检的,他们认为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是一种健康消费与投资,希望有一个温馨的体检环境,并在体检过程中与医护人员平等相处,希望得到更好的服务,尽量减少排队与候检时间。
首先建立完整准确的健康体检记录,包括体检中的主要指标、主要健康问题、健康指导及随访情况等,并输入电脑建立系统的健康管理档案,以方便动态观察。其次,针对健康体检者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如对疑病心理者给予健康教育,对其怀疑的疾病症状及临床表现进行简要介绍,以打消他们的顾虑,同时指导他们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以消除身体的亚健康状态。第三,积极开展预防跟踪服务。健康管理的具体方法就是为群体及个体健康体检者提供有价值的科学健康信息,并提供和创造条件,积极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一种管理方法,预防跟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和步骤。包括体检结束后,根据体检者的检查结果及健康状况制订个性化的治疗保健方案,同时约定复诊时间等,并定期随访,监督他们按照保健方案实施,并按时复诊,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定期健康体检是预防保健的第一步,是健康管理的前期准备;从目前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显示,不容乐观,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增加[3],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体健康的公共社会问题,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让他们通过定期健康体检找出健康管理的重点疾病、危险因素、体征和及其分布特点,医院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必要的健康管理,针对性地分年龄段通过健康指导及健康随访等手段实现健康管理。从长远利益看,通过定期健康检查,进行健康管理是健康保健的最佳途径,受益的不仅是个人,还有全社会。其益处一方面体现在居民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还可大大节省有限的卫生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还具有很大的经济利益。
[1]罗丽君.健康体检群体心理需求及服务对策探讨.医学新知识,2010,20(3):247.
[2]张庆华,赵红.某院在职师职干部及离退休干部体检结果分析.华北国防医药,2008,20(4):85-86.
[3]鲁萍,王宗梅.对优化健康体检服务的思考.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