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肉牛产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2012-08-15 00:47张翠华李学标
中国牛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甘州区母牛肉牛

张翠华,李学标

(1.甘肃省甘州区长安乡畜牧兽医站,甘肃 甘州7340002;2.甘肃省甘州区畜牧兽医局,甘肃 甘州734000)

肉牛产业是甘州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六大行动”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也是张掖市政府确定的“十大工程”之一,在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立足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寻求突破产业制约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推动甘州区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这对于促进肉牛产业转化增值,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都具有重大意义。

1 甘州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甘州区委、区政府把养牛业作为重点工作,确定了“多渠道筹集资金、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科学化饲养、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标,养牛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2000年到2011年,全区肉牛存栏量由10.57万头发展到34.8万头,增长3.29倍;肉牛出栏由3.32万头增加到15.7万头,增长4.7倍;牛肉产量由3656.6t增加到9274t,增长2.5倍。能繁母牛存栏14.5万头。预计2012年养牛业收入可达8.2亿元。全区建成养牛小区、养殖场201个,培育各类规模养殖户28762户,其中养牛规模10头以上的16855户,占58.6%。

2 肉牛养殖产业的优势分析

2.1 区位优势明显

甘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新、甘、青、蒙四省区交汇处,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也是国家级商品粮和蔬菜优质基地。区、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国道312线、227线、国家重点兰新铁路横穿全境,交通运输十分便利,用水、用电及通讯设施完备,境内生态环境及水质资源良好,无污染。

2.2 饲草资源丰富

甘州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多种作物,是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区。饲草料资源丰富,年种草面积1.07万hm2,按每亩年产1000kg青干草,年可产优质牧草16万t。年产农作物秸秆143万t,酒糟等农副产品120万t。全区在1.07万hm2人工草地的基础上,引进10多个适应当地条件、质量优良、产量高的牧草新品种,使得牧草品种和数量均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2.3 养牛基础良好

甘州区养牛业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悠久的发展历史。20世纪80年代初,甘州区被列为全省黄牛冻配改良试点,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区委、区政府把肉牛产业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从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技术服务、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入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进肉牛产业化进程,养牛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个体生产性能、整体生产水平、科技水平、经济效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已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2011年全区牛的饲养量达到48.8万头,出栏量15.7万头,繁殖母牛存栏达到14.5万头,改良牛占存栏牛的95%以上。饲养经营方式也由小规模分散饲养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转变。建成肉牛养殖小区、养殖场201个,其中千头肉牛育肥小区(场)16个,百头肉牛育肥小区(场)185个,全区养牛农户达8.25万户,其中5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户达到4.04万户。甘州区被命名为全国肉牛优势主产区,甘肃省牛产业大县。

2.4 良繁体系完善

甘州区是位居全省第二的肉牛改良繁育基地,自20世纪80年代初推广黄牛冻配改良工作以来,经过近三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已建成黄牛冻配改良点106处,培训和配备技术服务队伍200多人,年冻配改良母牛8万头以上,分别占全市和全省黄牛冻配任务的5/6和1/8,年繁活杂种牛犊6万多头,分别占全市和全省年繁活杂种牛犊的5/6和1/8。为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2.5 技术支撑雄厚

近年来,甘州区通过公开竞争,聘用了一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并将聘用人员的工资纳入区财政预算,充实了力量,稳定了队伍,建立完善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建成了区、镇、村三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220多人。先后参加完成农业部和省列科研、推广项目20多项,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并与中国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省家畜繁育中心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培育肉牛养殖合作经济组织86个,服务体系配套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2.6 政策保障有力

甘州区委、区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牛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确立建设“河西肉牛”基地和“甘肃省养牛大区”的奋斗目标。陆续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扶持肉牛养殖的发展。

1)是对新建规模养牛场的农户无偿划拨土地,并减免有关税收。

2)是给予资金或贴息扶持。被确定为核心群的母牛,由政府出资购买保险;养牛户每购买一头母牛提供70%的信贷资金。

3)是存栏牛实行“零费用免疫”;繁殖母牛实行冻精补助。

4)是为发展养牛业成立了担保公司。

为农民发展养牛业解决贷款担保问题。同时,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发改委、农办、财政、畜牧及有关乡镇为成员的肉牛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建立了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和工作责任制,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以推动牛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2.7 市场前景乐观

从国家统计数据来看,肉牛需求量近几年呈上升趋势。根据农业部专家预测,随着牛肉出口量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需用量求大于供,肉牛价格不会下滑,肉牛养殖是农民群众一条很好的致富门路。其次,我区近几年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把肉牛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之一,在项目、资金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政策倾斜,这是发展肉牛产业的很好机遇。再次,通过对比算账,肉牛每年一胎,产下后十个月即可长到350kg以上,按市场价无论公牛、母牛都可卖到4000元以上,可获500元的利润。现在我区养殖户普遍采用的是架子牛育肥的模式,长肉快,收益高,买进300~350kg的架子牛,经过5~6个月的强制催肥后售出,每头牛的毛利在1~2千元左右。

3 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市场占有空间小

甘州区是农业部规划的全国207个肉牛优势区域县之一。但从产品销售渠道来看,仅限于新疆、宁夏等周边省份,尚未打入东部及东南沿海较发达省份。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牛肉2.59 kg,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牛肉0.68kg,牛肉消费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较大,与世界人均牛肉消费超过10kg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对牛肉的消费将不断增加。我区牛肉产品在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上仍然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牛肉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3.2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我区现有牲畜屠宰加工销售企业3个。其中:双华清真牛羊肉屠宰公司加工设计能力为年屠宰羊50万只,牛6万头;中天肉业有限责任公司设计能力年屠宰猪20万头,牛5万头,羊60万只;牧沅清真牛羊肉有限公司肉牛屠宰深加工生产线,年设计能力为屠宰加工牛肉10万头。由于流动资金不足等原因。中天肉业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其他两家也未能满负荷运转。牧草加工销售企业1个,饲料加工销售企业1个。张掖博亚饲料有限公司设计能力为年产6万t饲料,2007年加工饲料2万t。成都大业国际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设计能力为年加工牧草30万t、牧草草坪籽种5000t,目前因缺乏原料等原因处于停产状态。现有的加工企业精深加工不足,只局限于肉品的屠宰分割,经济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也导致已建企业不能满负荷运行。

3.3 畜牧业资金投入不足

畜牧业与种植业一样,同属弱势产业,自身积累能力差。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近几年国家对畜牧业的投入扶持逐步加大,但总的来看,财政投入还难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致使良种、疫病、信息、监测、流通等支撑体系不够健全,监管服务难以到位,支持补贴、风险应对政策不完善,限制了畜牧业竞争力的提高。另外,近年来工商、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外资对畜牧业投入虽有所增加,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与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成为制约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从圈舍建设情况看,至目前,部分养殖小区都有空圈,补栏缓慢,原因一是缺乏补栏资金。

3.4 科学技术含量低

当前由于受资金、技术、农民文化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畜禽良种不良法、饲养不规范等现象,使部分农民养殖、尤其是规模化养殖的科技含量不高,标准化饲养技术和集中育肥综合配套技术运用推广还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饲养周期长,成本高,肉质差,出肉率低的问题,农民养殖增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次乡镇一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人员队伍不稳定,经费短缺,设施简陋,与生产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3.5 秸秆利用率低

我区农作物副产品资源丰富,为肉牛养殖提供了大量饲料资源。全区种植玉米3.33万hm2以上,按照每亩产青湿秸秆5t计算,全区年产秸秆250万t以上。以目前全区牛存栏量计算,仅能消耗玉米秸秆120万t,尚有50%的玉米秸秆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在已利用的秸秆中,部分是晾干后现铡现喂,养分损失大,适口性差,浪费较为严重。从草畜平衡点分析,全区总产草量250万t,可载畜量297.5万头,而现载畜量为219.5万头。随着秸秆养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若饲草通过青贮氨化等方式全部得到有效利用,我区牛饲养量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肉牛养殖量空间仍然很大。

4 肉牛产业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要实现甘州区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针对产业开发中存在的几个瓶颈问题,立足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商品率和产品质量为重点,积极扩大内销市场,突出抓好质量,稳步发展数量,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强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向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走贸工牧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路子。

4.1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扩大养殖规模

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养殖业效益的关键。甘州区已涌现了一批规模养牛大户,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但规模优势尚不明显,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因此,要继续鼓励和发展规模化经营,着力培植一些养牛大户,采取“公司+农户”、“中介组织+农户”等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带动农户形成规模,进入市场,建设一批起点高、标准高、规模适度、科技含量高的肉牛小区和示范龙头企业,通过抓活龙头,带动一片,把规模化经营、社会化生产作为振兴甘州区肉牛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4.2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打造河西肉牛品牌

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与难点,取决于品种改良的力度与速度。扎实做好可繁母牛扩充工作,尽快制定出台补助政策,落实杂交一、二代可繁母牛引进任务,各级政府应安排落实母牛养殖补助资金,给予每头繁殖母牛300~500元的补助,充分调动农户饲养繁殖母牛的积极性,夯实肉牛产业发展基础。广泛推广杂交改良技术,增加母牛冻精授配数量,以本地黄牛为母本进行三元杂交,建立河西优质肉牛繁育基地,培育出个体大、肉质优的河西优质肉牛,实现肉牛品种的升级换代。积极开展基础母牛选育工作,建设稳定的“河西肉牛”新类群基础母牛选育群、核心群,选育群外开展各种类型的经济杂交工作。

4.3 强化饲草产业开发,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实现肉牛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加快建立适应肉牛生理特点的优质饲草料基地。充分发挥甘州区光热资源充足,水土条件良好、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的优势,重点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氨化技术。落实青贮氨化扶持政策,给予每立方米30~50元的建窖补助,加大铡草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引导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建设青贮氨化窖,力争户均建设1座青贮氨化窖,确保两年内全区饲草青贮氨化量达到150万t,75%以上的养殖户使用青贮氨化饲料,确保饲草料四季均衡供给。提高现有饲料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引进建设新的科技含量高的饲料加工企业,以青贮银行、青贮合作社、代贮等模式大力开展饲草生产,促进种植业由“一元化”向粮、经、饲“三元化”的模式转变,实现种植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逐步实现以牧补农、农牧结合、区域互补、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为甘州区奶肉牛产业开发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4.4 加大科技经费投入,提升养殖科技含量

做大做强奶肉牛产业,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健全推广机制,加快畜牧科技推广步伐。落实畜牧科技推广补助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胚胎移植、冻配改良农户进行奖励,调动群众应用先进畜牧技术的积极性,加快畜牧科技推广应用步伐。健全畜牧科技推广机制,切实做到实用技术推广到村,良种良法应用到户。严格责任考核,把黄牛冻配改良、奶牛胚胎移植等畜牧技术的推广,全部列入各乡镇年度目标考核责任书,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进行考核,调动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性,着力加快畜牧科技推广应用步伐。健全完善畜牧科技服务支撑体系,补充和更新乡镇、村社技术服务人员队伍,落实人员工资待遇,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大培训力度,对育肥场管理人员、肉牛饲养、黄牛冷配技术员和专业技术干部采取多渠道、多形式、走出去、请进来方式,进行强化培训,尽快提高肉牛现代化饲养和科学管理水平。

4.5 拓宽产业投资渠道,增强产业发展能力

肉牛产业是一个投入巨大、周期较长、产业链复杂的产业,只有在制订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坚持长期不懈科学发展才能取得持久效益。因此,必须要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实际的产业规划,做好区域布局,分阶段重点突破。要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和农户自筹、社会融资、招商引资和争取贷款支持等办法,投资发展肉牛产业。各级财政每年都要列出专项肉牛发展资金,对农业发展综合开发、良种化工程、产业化、绿色食品、服务体系建设等专项资金进行捆绑使用,侧重向肉牛产业倾斜。要抓好肉牛业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吸引各类资本向肉牛产业投放,争取上几个大项目、深加工项目和战略性项目,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把肉牛产业做大做强,做成一个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大产业。

4.6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加工企业和市场是肉牛产业发展之母,是体现效益的最终场所。要协调解决牧沅、双华屠宰场周转资金不足的瓶颈,改进屠宰加工生产线,研发新产品,推进牛肉精深加工。积极内引外联,争取伊利等知名奶制品企业在我区落户建厂,全面延伸奶牛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开发效益。选择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规模化养殖小区,在技术改造,资金投入,设备引进,原料供应,产品外销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尽快形成“河西肉牛”品牌,联合具有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和集团,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把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市场竞争优势。充分发挥甘州区肉牛产业联合会的桥梁作用,以加工龙头企业为骨干,吸收养殖、市场经纪或个人、专业大户、科技推广、良种繁育等部门为会员,制定统一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行业规程,从牛种选择、产品质量、环境卫生、疫病防治等主要环节入手,从源头到销售流通实施全过程的生产监督,以保证牛肉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4.7 完善市场网络体系,搞活产品加工流通

市场是发展经济的动力。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牛产品市场,向大流通大市场方向推进,扶持龙头企业通过产品深加工,创造上挡次、上水平的名牌产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形成自己独特的适销对路的拳头产品,提高牛产品加工增值效益。必须以市场为依托,以安全为前提,以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确保牛肉制品的优质、营养、安全,按照市场准入标准和质量认证要求,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特别要对有害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含量超标,以及使用违禁添加物危害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进行严厉查处,使投入品市场进一步得到规范。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认定、绿色产品认证,使甘州区牛产品符合国内外市场的准入条件,提高竞争实力。要以规模化养殖场及养殖小区粪便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为重点,强化对养牛企业(小区)的环境治理,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环境优美化”的标准化养殖的要求,提升规模场的标准化水平,确保牛肉及制品达到无疫病、无污染、无残留、无公害的标准,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甘州区母牛肉牛
母牛分娩前管理要点
张掖市甘州区奶业肉牛产业联盟成立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肉牛口炎咋防治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合理运用监测结果推动区域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