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健 刘玉娥 赵 鑫
(1.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860000)
各国教练员、科研人员都在探索现代化的训练途径,期望运用科学、先进的训练方法、手段提高比赛成绩,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并把握参赛项目的比赛特性,随之进入了科研人员的视野范围。
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可以从运动项目的技术结构和主要环节,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素质的特殊要求以及竞赛规则规定的主要制胜因素三个方面来探寻技能类竞技项目的性质、特征。首先,任何一个运动项目的动作技术都有其特殊要求,更有其不同的技术结构和主要环节。准确性项群各项目 (包括射击、射箭和弓弩等三个竞赛项目,本文以射击、射箭为研究对象)动作技术的结构为 “固势、瞄靶、击发或撒放”,且动作技术的主要环节为 “瞄靶、击发 (撒放)”,因此 “稳、准、快”是该项群各项目的主要特征,也是训练的主攻方向。其次,各运动项目技、战术的掌握和熟练运用,以及成绩的提高,无不以运动员运动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为基础,而在高水平运动员中专项运动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更为重要,它决定了在合理、熟练掌握技术的前提下,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幅度,因此也可以以此来确定项目的特征。准确性项群项目也不例外。再次,技能类项目还可以运用比赛规则规定取胜的主要因素来确定该项目的性质、特征。以射击为例,我国射击界广大教练员、科研人员、运动员经过多年的探索,多数认为射击项目的显著特性为 “准”,这是射击比赛规则规定的取胜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准确性项群项目的主要特征之一。
我国许多奥运优势项目的竞技成绩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或先进水平,这是与对这些项目的性质、特征有明确的认识,且在训练中能够做到根据该项目的特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采用有效的训练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分不开的。其中就包括我国长期保持优势的射击项目和具备潜优势的射箭项目。通过对准确性项群竞技项目性质、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射箭项目的制胜规律,可以归纳出射箭项目的特征表现为稳定性、准确性、一致性、竞争性、流畅性,这要求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在比赛过程中要表现出规范性、稳定性、一致性与协调性。郭显德、石岩[1]根据射箭规则的变化规律,总结出现代射箭运动的竞技特征表现为:“快射”、“稳定”、 “准确”,其中 “快射” 是基础,“稳定”是核心,“准确”是保障。不难看出,射箭项目的特征主要是以准确性和稳定性为主。苏新勇[2]经过研究发现,射击项目的特征表现为稳定性、持久性、协调性、一致性。通过比较射击、射箭项目的竞技特征,可以得到准确性项群竞技项目的共同特征为:稳定性、一致性、协调性。
运动员的体能通过其速度、力量、耐力等基本素质表现出来。运动员体能的好坏受到其形态和机能的制约,体能训练的实质就是对运动员形态和机能有目的的予以改造。因此在身体形态机能方面,准确性项群要求运动员身体匀称,生理机能发育良好。袁古[3]等经过研究认为,我国优秀射箭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基本特点是身高中等或中等以上,手背稍长,指距大于身高,上肢与前臂的比例略小,手偏大,食、中、无名指的长度差偏小。机能方面,射击、射箭运动员同样需要良好的呼吸机能和较大的肺通气量,这些都与肺活量有直接关系。良好的呼吸功能与呼吸节奏有助于屏息时大脑氧份的供应,使运动员完成射击、射箭技术时,具备清晰的思维、灵敏的判断和果断的决策,并与技术节奏相协调一致。同样射击、射箭项目对运动员心脏功能有较高的要求,强大的心脏泵血功能使得心率降低,心跳间隔延长,运动员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在心跳间隙击发或撒放,捕捉最稳定的发射时机,从而使命中高环的几率增大。总而言之,良好的身体形态对参赛选手的竞技能力的形成会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生理机能的发育状况则对选手的竞技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在运动素质方面,技能主导类项目参赛运动员的静力耐力、平衡能力、协调性和稳定性要好,并应具有良好的视觉和本体感觉的能力。而对于准确性项群射击、射箭运动员来说,除一般运动素质外,最主要的专门素质包括平衡能力、协调素质、柔韧素质、力量素质与耐力素质。
高水平运动员的技能集中表现在运动技术和竞技战术两个方面。其中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可通过运动员动作质量及技术稳定性两个方面来判定。而竞技战术包括自身体能、技能及心理能力的发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干扰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以及对竞赛结果评定行为施加合法影响等三个部分。射击、射箭这两个项目的技术动作均属单一动作结构,其技术要求可以概括为 “固势要稳,瞄靶要稳,击发、撒放要正确及时”。在运动的战术表现上,要求运动员主动对来自对手及环境的不利信息进行回避,以尽量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且在战术运用上能做到灵活稳定。准确性项群竞技运动员的技术对竞技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平时训练中,教练员对运动员要狠抓关键技术的落实。
优秀运动员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影响着其战术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能力集中表现在参赛情绪和竞技意志两个方面,其中参赛情绪由运动员情绪的动员、情绪的控制构成;竞技意志由运动员的自觉性、顽强性构成。参赛情绪的基础为运动员的个性特征、知识;竞技意志的基础为运动员的性格与动机。准确性项群参赛项目对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与稳定,参赛过程中自我控制,本体感知觉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培养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增强自信心是提高比赛成绩的关键环节。智能方面,在要求运动员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项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通过各种手段、途径培养和发展运动员的洞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使其在各种顺利或困难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从而充分发挥出竞技能力。
竞赛规则是竞技体育活动的边界与依据,一切训练活动的进行与竞赛策略的制定都必须在竞赛规则的导向下进行。对规则的深刻分析,特别是对竞赛规则变动的分析与竞赛动态特点的深入挖掘是掌握项目特点与制胜规律的先导。射箭在我国属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又是奥运会参赛项目中的潜优势项目,除张娟娟在北京奥运会上为我国夺得首枚射箭金牌以外,我国射箭运动员在其他国际性的比赛中始终未能创造佳绩。自190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以来,现代竞技射箭运动的奥林匹克竞赛规则,基于观赏需要、项目发展需要、电视转播需要、商业需要及职业化需要等原因历经多次变化,因此射箭项目的特征、技术特点和制胜因素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射箭比赛规则的多次变化直接影响着射箭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其竞技特征。随着赛制的改革,射箭技术特点的变化体现在动作越来越简练,每个环节衔接越来越紧密,节奏感越来越明显,动作的准确度越来越高、一致性越来越强[4],相应的是比赛的箭支数越来越少,射一支箭的时间越来越短,这就使射箭项目不但具有更强的竞争性和观赏性,而且对运动员在动作的规范性,节奏的流畅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精、更严的要求。
任何一个竞技项目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5]。同样对于准确性项群项目的参赛运动员来说,其竞技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运动成绩和运动生命,射击、射箭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很长,在国际上是一种普遍现象,瑞典的一位射手曾参加过7届奥运会,而我国的射击运动员王义夫作为 “六朝元老”,同样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男子10 m气手枪项目的金牌。因此如何在漫长的训练时限内培养运动员的核心竞技能力,使其在奥运年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必须对射击、射箭的训练理念和制胜规律加强认识,中国射箭之所以没有成为奥运会优势项目,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在训练理念和制胜规律的认识上还不到位。射击、射箭是一项受环境、器械影响,以技术为核心,以体能为基础,以心理为保障的非身体接触的同场对抗性项目,其规则的变化致使比赛的对抗性愈来愈强,且对运动员持久规范的技术运用能力、瞬时应变能力、抗高压和抗强干扰的心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选拔有射击、射箭天赋的少年儿童,坚持长期、系统的科学训练。
在运动员基础体能训练方面,必须加强专项所需要的体能训练,尤其要加强躯干核心力量肌群的训练,重视大肌群下面的深层小肌肉的平衡发展;强化心肺功能的训练,提高运动员机体的运氧能力,使大脑保持长时间的良好兴奋性,为整场比赛的稳定发挥做好体能的储备;针对射箭运动员要加强专项拉弓力量的训练,提高控制弓的能力;而针对射击运动员,要加强上下肢力量、稳定性训练,对部分站立式射击比赛项目的运动员,还应不断加强下肢力量耐力的训练,提高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命中率。
在核心技术训练方面,必须强化射箭、射击运动员开弓、快速瞄靶后击发的准确性,靠位后的用力转换的准确性,瞄准时机把握的准确性,瞄准与撒放衔接的准确性,撒放、击发的果断性,发射节奏的一致性。
在关键心理训练方面,必须设置高压、强干扰的训练环境,并附加训练条件,使训练情景与比赛情景趋近;而对抗训练、淘汰训练、有环数成绩的训练课次则应增加,强化训练的针对性,逐步构建高度训、赛一体化的训练模式;心理训练必须列入日常训练计划,并持续不间断地进行,同时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员长期跟队进行心理训练,特别是大赛期间的心理辅导应加强;在心理训练和技术课训练相互融合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运动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郭显德,石岩.现代射箭运动竞技特征与我国射箭奥运夺金策略的研究 [J].体育科学,2003,23(1):71~74
[2]苏新勇,等.女子射击运动员个性特征的研究 [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3):64~65,72
[3]袁古,等.对优秀射箭运动员体能训练主要因素的研究 [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6):82~84,91
[4]郭蓓.射箭项目制胜规律探讨 [J].体育科研,2006,27(4):64~70
[5]体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