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林
(广东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320)
管理学课程是高校管理类、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管理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特点,担负着由理论到实践、由基础到专业的桥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艺术,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树立科学的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掌握管理素养和科学决策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管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管理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老师既要重视管理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管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统筹兼顾。
管理学教学的知识体系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1 第一部分: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管理与组织环境等内容。要求掌握管理学的地位、特点,管理的含义与作用,管理者的分类、职责以及管理者的素质,把握早期管理、古典管理以及现代管理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观点等内容。这部分是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为管理学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这些理论知识以课堂讲授为主,目的是为学生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第二部分: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篇内容,详细还包括决策、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沟通、指挥等内容。这些是管理学的精华部分,是管理主要采取的措施与手段。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管理职能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管理技能。本部分通过讲授、分析、启发、情景模拟与练习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目的是在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好相应的管理职能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应用。
1.3 第三部分:21世纪管理理论发展概况,包括管理创新理论、企业文化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流程再造理论、无边界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向,为适应未来组织发展奠定基础。这部分内容是管理学的难点,知识比较新,有些还在不断研究和完善之中,课堂教学时数较少。本部分内容只有通过引导性教学,在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提供参考资料供学生自学和分析。
2.1 管理的涵义、管理者的基本知识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及各种定性、定量方法的实际运用是管理学的重点
对于重点内容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把握管理学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认真阅读诸如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等名著,本着自己有一桶水,导出一碗水的原则,加大授课信息量,同时在授课艺术性上下工夫。在教学中,除了讲深、讲透相关知识外,教师还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如网络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和情景分析、小组辩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扩大学生管理学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学好重点内容。
2.2 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是本课程的难点
如何把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应用管理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中的难点。管理学一般在低年级开设,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管理实践中的体验,基本概念、理论知识难以领悟,理论知识只是死背硬记。因此,教师要在平时授课讲理论时要能够紧密联系实际,尤其是难点部分,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有条件可以请有经验的管理界人士讲管理经验,借助实习基地以及调研等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管理学教学环节设计可以从课前准备,课中讲授以及课后测试入手。
3.1 课前准备
在授课之前,要提前布置下节授课内容,让同学们做好预习工作。只有提前预习,学生才能总体把握本次的教学内容,尤其针对难点认真听讲,才能对不懂的地方及时提问,同时也能领悟教师额外补充的内容。否则,部分基础差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如案例教学等授课资料,一般要提前布置,让学生充分准备,课堂讨论才能有深度和广度。
3.2 课中讲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在每章每节开头,应由教师精心设计一句或一段鲜明、富有哲理的语言或是对章节内容的精彩的描述,来高度浓缩概括本章内容以凸现重点,以便能给学生一个深刻、生动的印象。教师应在每章讲授内容之前要设置该章的教学目标,本章重点、难点内容,同时把握每章每节的教学内容的脉络,以便学生能有清晰的思路。
每个章节开始,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个与该章节相关的简短案例,让学生们进入某种管理情境之中,引导学生从实际管理的角度认识与学习本章节的管理知识,带着问题学习,边学习边思考,使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详讲与略讲,重点与非重点,教科书内与教科书外的内容的关系:凡重点要详讲,必要时还可补充一些内容,而非重点的内容略讲,有的可交给学生阅读。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区分管理专业学生与非管理专业学生。对于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注意增加知识的含量,多压担子,吃偏饭,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3.3 课后要做好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并补充一定的练习和测试
在每章节后出的一些测试题,一般采用选择、判断为宜,用这种方式可以迅速测试学生对本章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听课的效果,也可出一些复习思考题,要求学生去阅读课外读物完成。用这些形式敦促学生学习课外知识。课后也可布置案例供学生讨论使用。
管理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管理理论如何运用于实践是管理学教学中的难点,需要精心设计。
4.1 运用案例教学强化实践
运用案例教学法方便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企业运营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提高和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的能力,也锻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概括、分工合作、组织协调等多方面能力。案例分析的过程有力地督促了学生主动地去涉猎更广泛的管理知识,在思维中建立分析实际问题的基本分析框架,养成了符合管理教学目的的思维习惯。案例可来自教材、教师编写的材料、学生深入企业实际调研的报告等。案例讨论可采用课堂小案例讨论、小组大案例分析、案例正反方案辩论的方式以及案例情景模拟等方法。
4.2 通过到企业参观调研实习获取实践经验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学生到企业参观的实践活动。通过企业参观,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与体验,关注企业的成长,初步学会运用管理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现实中的各种问题,用管理知识、管理方法去解决问题。许多学校建立了长期的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实习,增加对企业的认识,并能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服务于企业。教师也可以布置社会调查作业,学生组成小组参与调研活动,形成调查报告,并能够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初步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大有裨益。
4.3 请有实践经验的管理成功人士讲学
学校可以聘请影响力大、知名度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经理等开展工商企业管理问题系列讲座,介绍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也可请他们担任客座教授,来校讲学,甚至担任管理学部分内容的讲授职位,还可以外聘企业经理担任兼职教师,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比较不同思维模式的讲解者对管理问题的解释方法,从而深化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管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另外,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横向课题研究,利用沙盘模拟训练、实训训练,采取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教学,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行动等都不失为有效的管理学实践教学方法。
[1]冯国珍.应用型本科《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案创新设计学[J].现代教育技术,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