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经济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2012-08-15 00:53王东岳刘玮琳
绿色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经济区战略区域

王东岳,刘玮琳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650201)

1 构建滇中经济区的意义

(1)云南建设成为我国西南桥头堡是滇中经济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当前云南步入了工业和城镇化加速的进程,把云南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符合云南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战略定位。根据建设“西南重要桥头堡”的发展理念,构建滇中经济区将有力推动云南加快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加快改变云南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落后的面貌。同时,将云南建设成为“西南重要桥头堡”发展战略也为滇中经济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是其构建和发展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

(2)构建滇中经济区是区内城市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滇中经济区内有云南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的昆明,珠江源头第一城的曲靖,素有花灯之乡、云烟之乡、聂耳故乡的“三乡”之称的玉溪,工农业飞速发展、素有“九分山水一分坝”之称的楚雄。滇中四州市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飞速发展,城镇区域不断扩展,正在从城市经济区萌芽阶段向快速发展阶段过渡,成为云南省发展基础最好、发展水平最高、发展前景最广的区域。通过经济区内城市之间的技术携手、资源与信息共享使城市的发展打破行政区域的束缚,在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同时完成城市自身的跨越,这不仅是昆明及其周围城市提高竞争力的选择,也是滇中经济区发展的客观要求与重要途径。

(3)构建滇中经济区是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创新实践。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滇中经济区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创新实践,有利于通过构建和发展重要经济区,实现西部开发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优势,提高西部大开发的综合效益。

(4)构建滇中经济区是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根据阿尔伯特·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论,经济的发展进步并不是同时均衡地出现在每一处,经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将使经济增长围绕最初的出发点集中,增长极的出现必然意味着增长在区域间的不平等是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区域内各部分在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发展基础上的不均衡,各城市均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及劣势,因此必须与其它城市相互作用,形成大范围内的协调。昆明市作为滇中经济区的核心,必须不断增强城市功能、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力,为经济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滇中经济区发展的总体思路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市集群式发展已成为加快区域发展的潮流趋势和战略选择。本着政府推进、市场规律和共同利益、先易后难和逐步深化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滇中经济区域内公路、铁路、水利、电力、信息、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加快建设昆明与曲靖、玉溪、楚雄的城际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滇中四州市要加快构建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和特色各具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昆明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曲靖要提升矿冶产业水平,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特色农业;玉溪应重视发展现代加工制造业、节能环保、生物资源开发和休闲度假旅游业;楚雄应着力培育矿冶化工、绿色食品加工和文化旅游业。

近期目标为加快区域整合与结构调整的步伐,拓展中心城市的功能,充分发挥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四州市作为滇中经济区中心城市群的作用。加快交通、信息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将滇中经济区建设成为更加一体化的网络组合型城市群。进一步促进经济区内城市间的资源共享与信息共有,使滇中经济区成为一个真正的一体化的经济区,成为一个高效的有机整体,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滇中城市经济体。长期目标则是加强滇中经济区与成渝、黔中、北部湾的经济合作与联系,使其成为西南经济圈的又一重要增长极。按照把云南建设成为“西南重要桥头堡”的发展战略,加快滇中经济区建设使其成为南亚、东南亚中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都市圈,成为21世纪西南经济圈经济增长和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

3 滇中经济区发展的一体化

3.1 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滇中经济区的发展应当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和城市间的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人才与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从而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聚集。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快区域内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各城市要从整个经济区考虑主导与支柱产业的发展,形成合理分工、合作竞争的发展格局。

3.2 城镇一体化

制约滇中经济区城镇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大城市不大、中心城市不强和小城市不专的问题。因此,城镇发展应本着“强化集聚、组合发展”的原则,实施一个核心,多个副中心的滇中经济区城镇发展战略。在城镇体系建设方面,引导城市合理发展,使城市具有与经济发展、城市功能相匹配的规模,形成多中心、多层次的城市等级体系经济区。

3.3 基础设施一体化

现行的滇中经济区的范围界定,更多的是从云南省区域综合平衡以及行政管理的角度来考虑,这就带有明显的行政经济区域色彩,使得滇中经济区的各项功能很不完善。与其他发达经济区相比,该区域发展所必须的基础性设施的构建还不健全,无法构筑国际化城市经济区发展相应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本着这条思路,滇中经济区的发展应大力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按照基础设施一体化的战略实现经济区交通、信息、资源、生态环境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4 建议与对策

4.1 城镇发展路径

滇中经济区包括昆明、曲靖、玉溪和楚雄四州市,区域内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数的40%,经济总量约占全省国民经济的60%,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镇发展所涉及的内容面广量多,这里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4.1.1 基础设施建设

滇中经济区发展所依托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云南省域内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但是相对于我国中东部的经济区来看,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基础设施是城镇发展的保障,是区域经济社会稳步持续发展的动力。从当前云南省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来看,以公路、铁路为代表的交通运输设施、城乡水利和电力设施、通讯与环保设施等等,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有效优化与提升。

4.1.2 城镇化发展

滇中经济区的城镇化发展,要引导区域内城镇群走特色化区域发展道路。按照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昆明作为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的核心作用,促进城镇化进程与质量的稳步提升。优先发展大城市,带动周边中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积极发展中等城市,发挥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增长极的作用。加强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建设,有效吸纳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辐射带动小城镇的均衡发展。

4.2 统筹城乡发展路径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并统筹解决,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城市和农村的非均衡发展是不断积累的,正是由于发展的差异性,使得城市迅速成为区域经济的资源聚集中心。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既不能人为控制城市的发展态势,也不能把城市发展指标强压给农村,必须打破城乡经济发展中的平均主义,坚持非均衡的发展战略。

滇中城镇是内部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相比于农村确实拥有更多的优势,这就使得农村在资源聚集力上明显滞后于城市。统筹城乡的发展路径首先要承认城市优势,看清农村发展机遇,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条件下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促使城市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也要积极促使农村地区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防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4.3 资源聚集与产业升级路径

资源聚集是城镇发展的一般路径,资源聚集能力的高低往往和城镇发展所处的阶段有关。在培育滇中经济区的同时,通过区域内的资源聚集优势,形成具备某种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条件,把一些企业吸引过来,从而壮大地区经济的发展。

2010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云南工业发展长期受到自然环境等诸多条件的限制,滇中经济区只能在提升工业品质、转变增长模式、实现区域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条件下发展低碳、绿色的产业经济。在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和改善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劳动力岗位供给,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滇中经济区的发展要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三产业的均衡发展,走资源聚集、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发展道路,全面发挥和提升一、二、三产业的链式互动效益。

5 结语

滇中经济区是云南省最重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也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增长最快,竞争力影响较强的地区之一。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镇群的协调发展,对于滇中经济区整合资源,优化环境,提升优势,消除障碍,走更强更快的经济持续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国面向西南重要桥头堡”建设进程中,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南桥头堡战略为指导,以发展滇中经济区为契机,努力探索在我国西南地区培育经济区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在滇中经济区城镇发展、经济繁荣的发展定位中,要始终将社会、经济、生态问题统一起来,不以某一方面的损失来弥补另一方面的缺失,真正实现滇中经济区的发展目标,促进云南经济社会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稳定发展。

[1]刘惠敏.大上海经济区与大武汉经济区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3.

[2]李 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3]印成玲.成渝经济区优势制造业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4]祝宝君.沈阳经济区交通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5.

[5]王学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6]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7]李 悦.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9]李瑞霞.云南建设面向东南亚现代物流中心的思考[J].昆明大学学报,2008(1):61~62.

[10]郭凯峰,沈 荔,严士清.欠发达城市产业发展战略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3):17~18.

猜你喜欢
经济区战略区域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分割区域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区域发展篇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