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茹 王海丽
(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由Rubin(1975),Naimen、Frohlich和Todesco(1975)等学者发起,以后不断有研究问世。文秋芳在2000年中指出,二语学习策略前20年的研究主要涉及这样几个方面:1)善学语言者使用的策略;2)善学语言者和不善学语言者在使用策略上的差异;3)策略使用与二语成绩的关系;4)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5)语言学习策略培训方式及成效。
以上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二语学习研究领域。但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策略研究起步比较晚,研究力度小。
Silva于1993年明确指出,“二语写作在策略上、修辞上、语言上与母语写作有重大区别。”因此,二语写作研究应该描述二语写作的特性,从认知的、社会的、文化的、教育的以及语言的角度来探讨这些特性的来源。由于母语思维是二语写作的一大特征,母语策略的使用也是影响二语写作的重要因素。对于二语写作策略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大致从写作结果、写作过程、母语策略、写作策略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Kaplan(1966)率先研究了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的段落写作。他发现,分别来自欧洲国家、闪族语系、东方语系、拉丁语系、俄罗斯语系的学生中,出现了五种不同的段落写作方法。欧洲人的作文依照线性发展。闪族语系学生的作文是以一系列的并列从句为基础。东方语系学生的作文多用间接的方法,只有到最后才谈到正题。拉丁语系与俄罗斯语系学生写作时,使用较多的迂回策略和材料。同时,母语迁移现象二语写作有负迁移。
刘东虹于2002年关于中国大一学生写作结果的实证研究中发现:1)母语策略对写作的主要影响可能在写作过程中;2)大学一年级学生中男生大量使用母语策略;3)大学一年级学生语篇的形成主要是正迁移的结果;4)对于写作中的母语迁移,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5)监控策略可以促成正迁移。
由此可见,如果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写作的最终结果,二语写作中许多问题还是无法解释。所以,学者们开始关注写作过程的讨论。
关于二语写作过程的研究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是通过与一语写作过程与策略的比较来阐述。早期研究过多强调母语与二语的相似之处而忽视了其区别。通过对写作过程的研究,Bacon于1992年发现,男生大多使用翻译策略,女生多使用监控策略。
王文宇于2004年通过看图作文与议论文的有声思维写作测试发现:1)二语写作过程中母语参与量受写作任务与二语水平的影响;2)二语写作中,母语与二语同时参与思维;3)母语在二语写作中的作用是多层面的;4)学生对母语思维的看法具有多样性。因此,应该用多层面的视角看待母语影响,控制母语的消极作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陆红和施鸣鸣在2007年发表 《非英语专业硕士生写作元认知水平调查与分析》一文。文中以元认知理论为基础调查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元认知水平和其英语写作的关系。数据表明,研究生的英语写作元认知水平及其三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与写作能力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制定、监控和评估自己的写作学习计划,成功进行写作。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母语对二语写作的影响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热点,各派理论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王立非、文秋芳于2004年指出,综观国内外二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理论,概括起来有三大代表性流派。第一种以Faerch&Kasper为代表的创造性构建 (CC)理论,强调二语学习主要受普遍语法的制约,母语不相同的学习者二语写作的过程和顺序却大致相同。第二种以James和Kaplan的对比分析(CA)和对比修辞(CR)等理论为基础,认为母语文化思维和知识会影响到二语学习者的写作语篇的组织方式,因此认为学习二语写作应该尽量克服母语的影响。第三种以Cummins“深层共享能力”假设(CUP)为代表,认为母语对二语的正面影响从整体上看大于负面影响。尽管这三种观点都有实证数据支持,但是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发展,母语在二语学习中的作用得到更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文秋芳和郭纯洁于2004年在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能力迁移问题的研究发现:1)英语水平在汉语能力变量向英语写作能力的迁移中起制约作用。2)汉语水平变量通过直接或间接路径对英语写作能力产生影响。该研究对外语教学具有两点启示:第一,外语师生应该充分认识到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第二,二语水平是制约母语向二语迁移的重要因素,提高二语水平才是关键。
著名学者Cohen认为二语习得不需要策略训练。第一,因为在母语习得时,只要学习者二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策略就会自动迁移。第二,由于研究中样本与时间的局限性,很难验证使用策略一定比不使用策略好。然而,更多的学者认为策略培训是外语教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利于二语习得。
修旭东与肖德法于2006年通过对三所高校的463名大学四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和测试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1)“表达策略”对八级写作过程的各个子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负值效应;2)“写作学习策略”和“写作过程应用策略”对八级写作过程产生直接影响,对八级写作成绩和总成绩产生间接影响;3)写作策略教学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国内外众多学者以写作过程、写作结果、母语策略和写作策略为途径,对写作策略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的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证实了母语作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总的来看,二语写作策略研究有了一些发现,主要表现在:1)学习者的写作策略对二语写作成绩有影响;2)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写作策略意识薄弱;3)母语使用策略在二语写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4)写作策略方面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写作成绩。
总之,二语写作策略研究不够深入,需要研究者深入全面地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写作者策略使用上的差异和特点,为汉语二语写作教学提供参考。
[1]Silva,T.Toward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inct Nature of L2 Writing[J].TESOL Quarterly,1993.27,(4,657-677).
[2]Kaplan,R.B.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1966(16).
[3]刘东虹.大一学生写作中的母语策略与母语迁移[J].外语教学,2002(4).
[4]王文宇.母语思维与英语写作:中国大学生写作过程研究[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文秋芳,郭纯洁.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对高中生英语看图作文过程的研究[J].现代外语,1998年第4期.
[6]Cohen,A.D.,&Brooks-Carson,A.Research on direct vs.translated writing processes:Students’strategies and their results[J].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1,85:16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