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演变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及其启示

2012-08-15 00:48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戈尔巴乔夫苏联民主

杨 东

(西安政治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8)

苏联演变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及其启示

杨 东

(西安政治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8)

研究苏联演变的原因及教训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和复杂的学术课题,但无论从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还是从内因与外因的角度进行分析,意识形态都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苏共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因素也不能忽视。本文从分析苏联演变中的意识形态原因和戈尔巴乔夫的重要作用入手,汲取其中的深刻教训,提出了对抓好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抵御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有益启示。

苏联演变;戈尔巴乔夫;意识形态;社会主义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之后,人们围绕苏联演变的原因与教训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学术界大体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主要原因是苏联的根本制度和体制;另一派认为戈尔巴乔夫等苏共高层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背叛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从社会发展规律来说,苏联演变只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曲折,并不是必然发生的;从当时的特殊环境来看,演变又是不可避免的,而苏共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失败是重要的“催化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研究意识形态问题,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兴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苏联演变的意识形态因素探析

苏联演变是多种矛盾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每一个因素的作用是不同的,意识形态因素起着“导火索”和“助推器”的作用。无论是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苏共自身的严重蜕变,还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都有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蕴含其中。演变是在苏共二十大之后,从意识形态领域首先开始的,最终也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消亡而结束。这是一个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才获得的血的教训,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一)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演变的外部原因。自从十月革命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来,苏联就一直处于帝国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些国家始终把消灭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其直接和间接插手对苏联演变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苏联在军力上实现了与美国平起平坐。当西方发现难以用武力达到目的时,就转而采用“和平演变”的战略来完成目标。正如美国中央情报局雇员施瓦茨所说:“谈论苏联的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调查一件神秘突然死亡案子而不考虑谋杀”。他们实施和平演变的手法和途径多种多样,最主要的就是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艾森豪威尔说:“在宣传上花1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5美元。”尼克松表示:“播下思想的种子,有朝一日会结成和平演变的花蕾。”美国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来拓展广播、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同时利用外交和民间往来,竭力宣传西方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进行造谣诋毁,借以动摇苏联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对党的信任,促使党改变性质,国家改变颜色。苏联演变正是国内反动势力在西方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泛滥所造成的思想混乱、经济崩溃和政局动荡,伺机制造动乱、夺取政权。

(二)共产党自身的腐化变质是苏联演变的重要原因。苏联演变的开端,可以追溯到赫鲁晓夫时期,苏共二十大上对领袖斯大林的全盘否定,造成了民主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党员队伍不断扩大,但威信和影响力却不断下降。戈尔巴乔上台之前,苏联在政治上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选举和执政过程缺乏监督,官员腐败现象普遍存在;思想上各种歪曲、质疑、否定马克思列宁和社会主义的思潮不断蔓延。戈氏上台后,鼓吹“最大限度的公开性”成了苏共自我否定和反共势力诋毁社会主义的号角,于是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社会思潮和政治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将苏共和苏联引向垮台、解体的社会舆论氛围逐渐形成。由于苏共放松了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动退出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关键斗争,导致资产阶级腐朽思想长驱直入,迅速在党内扩张蔓延,党员的思想滑坡、行为失察现象越发严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苏共逐渐脱离人民群众,丧失执政基础,演变成代表特权阶层利益的与人民对立的政治集团,为敌对势力夺取政权提供了可乘之机。苏联解体前,《西伯利亚报》做过一项关于“苏共代表谁的利益”的民意调查,结果令人震撼和悲哀:认为共产党代表工人利益的群众只有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竟有85%的人认为苏共代表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利益!

(三)“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联演变的直接原因。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走什么路线决定一切,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走上了一条偏离正轨的修正主义路线。这条以戈尔巴乔夫“新思维”为代表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使苏联共产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在短时间内从思想高度统一、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的无产阶级政党蜕变为一支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盛行的资产阶级政党,全体党员一盘散沙,党的组织名存实亡。敌对势力则通过“自由选举”一步步地夺取地方直至全国政权。无怪乎当“最高苏维埃”借“8·19”事件失败之机宣布解散苏共时,没有一个党组织和一名党员出来反抗。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也使苏联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转变,共产党通过修改宪法放弃了自身的领导地位,取消了无产阶级专政,转而实行资产阶级的多党制和西方式的议会民主;经济上宣布消灭公有制,实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上宣布马克思、列宁创造的社会主义理论已经过时,必须由更先进的“意识形态多元化”加以替代,等等。在苏联演变这场激烈的阶级斗争中,核心是政权问题。苏共却没有看清斗争实质,而是一步步退让,试图以共存求稳定、以妥协求平息,结果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领域全面溃败,最终酿成了苦酒,丢失了政权,社会主义被颠覆,资本主义全面复辟。

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及其作用

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苏联会不会解体?二十年来,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猜测和争论始终没有停止,国际学界对戈尔巴乔夫及其历史作用的评价依然是褒贬不一。笔者认为,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换上其他领导人,也可能无法避免产生同样的过程和结果。然而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我们应该以旁观者的立场冷静地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思维特点与其在苏联演变中的作用。

(一)戈尔巴乔夫的“理想主义”与经济上的“加速战略”。戈尔巴乔夫的身上具有鲜明的理想主义色彩,他提出“新思维”、“公开性”、“多元化”等理论,意图按照自己的理念打碎现存旧世界、建立美好新世界。他有致力于改革的勇气和决心,却没能制定好改革的步骤,把握好改革的限度,最终导致改革失败。1985年3月他当选最高领袖,发现国家经济严重困难,认为自己的使命是推动苏联实现历史的转折。1985年4月,苏共中央全会应时召开,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加速战略”虽然体现了苏联人民要求改革和发展的愿望,但本身包含着严重的错误,没有调整落后的经济结构就实行加速发展,实际上是在走优先发展重工业和片面追求速度的老路,从而使国民经济更加失调。虽然1987年6月苏共中央召开全会集中讨论经济改革,但是不久之后,戈尔巴乔夫的兴趣转向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基本流于空谈,没有取得实际效果。1990年7月,苏共召开二十八大,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雷日科夫正式宣布放弃“加速战略”,然而为时已晚,党的性质已经改变,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体系已经形成。

(二)戈尔巴乔夫的“人类情怀”与政治上的“人道民主”。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主张“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1987年11月,他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指出:“新思维的核心就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观的优先地位”。两年之后,他又在《社会主义思想与革命性改革》一文中提出要“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大厦”。随后,又先后通过苏共中央二月全会和苏共二十八大,取消了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决定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不再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并把“全人类价值”列为苏共纲领性目标的“基础”,党的阶级性质、地位作用、组织原则等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实践。事实上,苏联在80年代中期遇到的困难完全可以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通过积极有效的改革来解决,但是自从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以后,党的思想被搞乱了,党的组织被瓦解了,党的地位直线下降,国内形势急剧动荡,敌对势力趁乱进攻,最终引起了政局剧变,葬送了社会主义。

三、苏联演变对抓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几点启示

苏联演变的残酷过程证明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异常激烈的。如今,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仍把中国当作潜在的敌人,随着文化扩张和意识形态渗透,西化倾向已经在中国有所发展。我们必须认真汲取苏联演变的深刻教训,毫不放松地抓好意识形态建设,时刻警惕和防止党内国内出现资本主义思潮。

(一)坚持用正确的指导思想武装全党。从根本上说,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回顾苏联演变的过程,正是由于戈尔巴乔夫等中央领导自身政治信念不坚定,苏共党内缺乏民主,政治气氛十分压抑,人们难以体会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广大党员逐渐偏离、直至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才导致“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大行其道。“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发展的科学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只有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多元化”环境,才能保证党的理论创新,才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不至于停滞僵化。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应该充分吸收世界各国进步的思想成果,但是要坚决防止那些有害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混杂其中。如果指导思想不纯正,“多元化”必定是盲目和无序的,最终将导致党的变质和社会的转向。总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首要任务,每一名共产党员都不能掉以轻心。

(二)主动用先进的文化资源抢占阵地。我们知道,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文化入侵”战略在苏联演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电影电视、广播音乐等文化渠道大力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今世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文化渗透的战略图谋愈加明显,他们凭借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推行大国文化霸权主义,宣传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以削弱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提高警惕,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主动占领文化阵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依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我国文化发展新形势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新需求,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我国现今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体现出层次性、多样化等特征。要保持和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的主体优势,就要从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中,以先进文化引领和提升大众文化,不断增强其情感冲击力和社会影响力,使主流意识形态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影响广大群众,达到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

[1]张飞岸.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的未来[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5).

[2]周新诚,张旭.苏联演变的原因与教训[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王长江.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4](苏)米·谢·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M].岑鼎山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

[5]中央党校科研部等.苏共的失败及教训[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杨东,男,西安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戈尔巴乔夫苏联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二十年后看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政界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
俄罗斯有关1991、苏联解体和戈尔巴乔夫的民意调查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