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华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阿拉尔 843300)
毛泽民是在抗战时期进入新疆的。1938年春, 毛泽民赴苏联治病途经新疆,因盛世才挽留并经中央同意,留新疆工作。其间,毛泽民先后担任财政厅副厅长、代厅长。1941年7月, 调任民政厅代厅长,在短短几年内,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当时新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为改善新疆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2月,毛泽民担任财政厅副厅长(10月5日改任代厅长)后,亲自过问合作社的工作。迪化公务员消费合作社在他的直接领导下(迪化公务员消费合作社由新疆省财政厅直接领导)有了迅速的发展。
毛泽民到新疆的时期,正值新疆物价飞速上涨。各级公务员每月的收入,很难维持一家温饱,这种情况不但影响公务员身体健康,而且妨碍日常工作。所以,毛泽民认为首先要把财政厅所属的迪化公务员消费合作社办好。他运用在苏区等地办合作社的经验,主持制定了《迪化公务员消费合作社内部机构职责划分》,明确规定,“本社经理一人,综理全社一切事务,副经理协助经理办理社内一切事务”。对各部职责也都有明确规定,如稽核室、总务部、营业部、供给部、运输事项、会计部等各项工作都有明确规定,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各负其责, 使各项工作有秩序进行。
为了扩大迪化公务员消费合作社的经营,在兰州、酒泉等地设有采购供应站,在乾德(即米泉三道坝)办乾德农场,在南山办牧场,在水磨沟面粉厂,还办有其他加工厂等。迪化公务员消费合作社经营的业务非常广泛,有日用杂品、纺织百货,凡是群众吃、穿、用的生活必需品无不经营。当时的合作社普及到每一个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所有机关、团体、学校职工的生活必需品如粮、油、肉、食糖、食盐、石油、火柴、肥皂等,都由迪化公务员消费合作社按规定售给,合作社实际成了一个人民生活必需品的分配机构。毛泽民还明确提出,“合作社除办理本机关同仁生活必需品外,不得兼营投机事业”。
由于毛泽民的亲自领导和支持,迪化公务员消费合作社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合作社真正成为政府和群众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经济部门。
1941年7月,毛泽民任民政厅代厅长。他参照陕甘宁解放区的民主选举方法,结合新疆实际情况和特点,亲自起草了《新疆省区、村制组织章程》,经省政府批准于1941年11月1日公布实施。章程规定:县以下行政机构分为区、村二级,并按住户多少组成区公所、村公所。各村按照人口多少,公选代表五至十人,然后再由代表互选,票数最多者为村长。区副区长由该区代表大会选举,选举方式采用民主集中制。为了训练区、村两级干部,毛泽民还编写了《区、村训练班讲义》,供训练班学员使用。此外,毛泽民还编写了《县政组织章程》、《新疆各区行政公署组织执行条例》。各县也先后成立了政务委员会,重大事项由政务委员会议决。当时,担任行政长、县长职位的一批共产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政廉政,为新疆各族人民做了很多好事,至今在当地群众中流传。
随着县以下区、村组织的建立,清代沿袭下来的农官乡约、千户百长、锡伯察哈尔营等行政制度,均由区、村制代替,这在新疆历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建立县以下区、村制,是行政机构的一次重大改革,这对于加强政府与民众的联系、推行民主政治,是一项重要措施。所以毛泽民认为:“这是新疆彻底实行民主制的一个重大步骤,是全疆人民的福音,更是值得全国效仿而且应迅即实行的。”[1]可惜,这次改革却因为盛世才对共产党人的迫害而未能彻底实施,致使南疆地区临解放时还保留着千户百长制。
新疆的卫生保健事业,原来是比较落后的。毛泽民到民政厅任职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由于他狠抓这项工作,新疆的卫生保健事业有了迅速发展。当时全省共有13所医院、4所药房、16 所诊疗所。其中,莎车、焉耆两处的医院, 奇台、鄯善、库车、温泉四县的诊疗所, 喀什、阿勒泰两个县的药房, 都是在毛泽民的关怀下新建起来的。
毛泽民还很重视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喀什地区很缺民族医药专业人才, 毛泽民就提出由喀什医院办一个培训班, 为各县培养医药专业人才。由于民政厅及时拨款积极支持, 训练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开学了。这个训练班培养的少数民族医药人员在发展新疆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们中有的后来成为自治区医疗卫生战线的领导和骨干。这一时期, 全省从事医疗保健工作的医药技术和行政人员很快增加到1000人, 医疗经费达14.2万元, 均比1941年增加三分之一。虽然毛泽民工作很忙, 但是还抽出时间给医药专业学校和药剂训练班的学生上政治课。1942 年月4日, 他亲自参加了药剂训练班毕业典礼, 与学生合影留念, 并题词:“新疆政府培养下的药剂干部,要切实担负起对全疆民众的保健使命,以期在胜利的基础上争取保健事业的更大发展。”[2]在毛泽民及各方的努力下,新疆的卫生保健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新疆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但在旧中国,由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残酷剥削,贫富悬殊很大。无家可归的鳏、寡、孤、独者成千上万。毛泽民上任后狠抓救济贫民工作,他在全疆设立救济院17处,收留无家可归的鳏、寡、孤、独者3000多人,使他们过上比较安定的生活。同时,在迪化还修建了一个贫民工厂,专门帮助鳏寡孤独和聋哑残疾人谋生。1941年8月12日, 毛泽民在救济院等场所视察, 接触贫民、孤寡老人、盲聋哑残疾者, 和他们促膝交谈, 倾听他们的意见, 鼓励他们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扩大生产, 以增加收入, 改善生活。
根据救济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毛泽民亲自草拟并颁发了《各区、县救济院整理大纲》, 目的是为了加强组织, 扩大生产, 提高教育, 改善生活。并对救济院的分布、收容贫民的标准、生产工作项目、经费给养的保障方面, 都作了明确规定。《大纲》还规定对救济院贫民进行政治文化教育:“口授政府政策;成立识字班, 讲授抗战形势;提倡正当娱乐以及其他有益于身体之一切运动。”毛泽民对各救济院提出的修理房舍, 扩大生产, 购置被褥、毛毡, 缝制院民服装, 所需经费和增加管理人员等问题都亲自过问, 认真帮助解决。在旧中国,除社会救济团体办过微小的救济院或贫民工厂外,政府部门从未办过这种救济事业。政府办救济院和贫民工厂,这是以毛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创举。
毛泽民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新疆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民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使新疆财政进入民国以来最好的时期,新疆民生状况大为改善,这些历史经验对于新疆“十二五”时期的民生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1]周彬:《一年来民政工作总结》,载《反帝战线》第七卷,第四期。
[2]张东月:《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在新疆的功绩》,载《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