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文明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450)
马克思主义,狭义上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广义上包括在此基础上,后继者们的丰富和发展,也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来,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奥秘所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不断发展着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P681它不是现成的“永恒理性”,而是要求人们结合实践发展作出认真研究和回答的学说。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去世,但其理论并没有终结,依然指导着人们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脉络来看,中国是一条重要的路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如果用简洁的话语来概括这“三化”的话,分别是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要与时俱进、要努力掌握群众。在这一进程中,先后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其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科学著作中。我们在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思想时,最重要的文本就是《邓小平文选》。邓小平于1992年初发表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简称“南方谈话”)是其终卷之作,是一篇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南方谈话’是邓小平在世界大局、社会主义大局处于关键性时刻对关键性时代课题做出的关键性回答,是他对当代国内外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长期深刻思考的结晶,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不朽之作。”[2]P9谈话所蕴含的思想,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进行的不懈探索和理论回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在纪念“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之际,我们重读伟人的这篇经典之作,重新领会其内涵的思想,加深我们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回顾和审视我们走过的轨迹,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就更加凸显出来了。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旗倒帜易,不少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位,致使世界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马克思主义也面临来自各方的责难和挑战。“要重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和在场性,奠定马克思主义合法性基础,就必须廓清马克思主义的原初形态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的多种形式之间的界限,从而彰显‘马克思学说’的时代精神”[3],也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邓小平在整个改革开放时期都有思考和阐释。在这里只是列出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所涉及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样的?“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4]P382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它不应该仅仅是一种经院哲学、书斋学问,更应该走进寻常百姓家,掌握群众,成为群众的精神武器和行动指南。只有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朴实的东西,才能够被广大的民众所接受和掌握,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成功的保证。联系当下的实际,邓小平实际是在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4]P382“实事求是”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命题,毛泽东把古语赋予新意,给它下了一个经典定义,并把“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是指这个党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我们无论是搞革命,还是建设和改革,都要靠正确的思想路线,否则就会走弯路,这一问题已被实践所证明。邓小平复出后,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精辟地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和精髓”。[5]
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反复强调“老祖宗”不能丢,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4]P382因为它用唯物史观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唯物史观是贯穿于邓小平“南方谈话”通篇的一条线索。他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不可逆转,但道路是曲折的,“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4]P383为此,我们要坚定信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要为马克思主义“消失论”所迷惑和干扰,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用这一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具有科学的态度,把握住其精髓。“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4]P382正是因为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首先要回答和破解的基本问题,自然也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多次强调我们过去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个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我们曾经走过20年的弯路。),“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4]P63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一直在思考着。他认为这个问题过去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就像苏联这样老牌的社会主义国家他们也没有完全搞清楚。随着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这一理论创新的任务已是迫在眉睫。“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4]P369为此,必须要基于实践,有针对性地思索和探求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了全面、系统的理论概括。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P373这一概括,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目的,突出了发展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和人民利益的至上性。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长期思考和研究社会主义问题的科学结晶,虽然只有三句话,但其内涵丰富,体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论断,影响十分巨大,几乎所有的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都全部改写了,可谓石破天惊。”[6]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使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至关重要。
社会主义本质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同时也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预定了发展轨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问题是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回答的是走什么路的问题。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4]P383从发展时间上把资本主义和我们的社会主义进行了比照,给我们提出了目标和要求。从1982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党的十三大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再到1992年“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我们一直在坚持走这条发展道路,并且在不断地探索和拓宽这条道路。
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立足于当时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经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夺取政权之后,以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为基础,来建设他们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然而,现实社会主义并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那样,首先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而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中取得胜利,而我们的情况尤为特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并没有给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这是需要我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断探索的问题。对于目前我们的实际是什么,也就是我们的发展阶段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一些现象和一些想法所困扰。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再次谈到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4]P379-380这对于正确认识我们自己的发展现状和整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改革实践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7]P236,这是对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和深入,信心更加坚定。随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我们毅然决然地进行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十多年(至1992年)的进程中,我们紧紧把握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无论是在实践,还是在理论构建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随着改革进一步推进,一些困惑人们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可以说有些问题一直与我们的改革相伴相随。从经济层面看,在“放权让利”的改革中,曾经使人和企业的活力得到释放,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限制发展的瓶颈。随着苏东剧变事件的出现,我们又站在了十字路口。我们的发展处在什么样的阶段,我们要走什么路,怎么走等诸多问题浮出,人们思想上感到困惑,行为选择上觉得迷茫。这说明我们的改革碰到了困难,改革的方向面临考验。然而,“改革需要向深层次推进,改革呼唤着新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8]P198在这个关键时刻,在南巡考察中,邓小平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设想。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4]P373这一论述从根本上解决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破解了一直困惑人们的姓“资”姓“社”的难题,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党的基本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提出,决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立足于各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别是我们的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过长期地观察、分析和思考而得出的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它为我们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撑,使整个社会的活力在更大程度上被激发,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和企业的发展模式。党的十四大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得益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辟论述,这个目标的确立,是继续解放思想、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的成果。
体制和制度建设,为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健康运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市场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一改过去按照行政权力调配资源的方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调动起来。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有着多种存在形式,其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改革的力度和步伐越来越大,正如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的:“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P372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提出,对于我们摒弃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的干扰,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国际风云变幻,国内大众倍感困惑迷茫的时刻,邓小平发表了这篇重要的讲话——“南方谈话”。这篇谈话内涵丰富,除了本文所谈的几个方面,还有社会主义改革论、执政党建设和干部培养等内容,这些理论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顺利前行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理论动力。○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组.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论邓小平“南方谈话”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03).
[3]王清涛.“马克思学说”概念的历史省察与当代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03).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秦宣.邓小平南方谈话对四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DB/OL].马克思主义研究网(http://myy.cass.cn/news/444306.htm),2012-1-9.
[6]董德刚.邓小平首提“社会主义本质”石破天惊改写了所有教科书[D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GB/66888/77791/7219050.html),2008-5-9.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孔祥云,刘敬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