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明
四川省剑阁职业高级中学校简称剑阁职中,又名四川省剑阁县职业中专学校。震前剑阁职中原址在剑阁县普安镇中坪村,距普安镇7公里,距新县城51公里,在校学生3010人,52个教学班,在岗职工183人,是川北第一所国家级重点职高,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的“劳务培训先进集体”,“四川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被誉为“川北职教的旗帜,致富当地的摇篮”。学校在“5.12”地震中遭受重大损失,该校房屋受到了毁灭性破坏,加上损毁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直接经济损失2213万元。剑阁职中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受到了严重影响,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灾后恢复重建中,黑龙江省援建前线指挥部、剑阁县委、县政府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大程度地带动校园周边及新县城经济发展,并能最大限度地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实现新县城教育功能均衡,结合经济社会和人力资源开发实际,配套县城职教功能,决定异地新建剑阁职中下寺分校。
2008年7月1日开始征地,同年10月7日,成立剑阁职中下寺分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县长邓益平担任组长(后期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杨政国副县长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于县教育局。2009年1月5日,经县人民政府、黑龙江省援建前线指挥部研究同意,决定成立剑阁职中下寺分校援建项目工作组,副县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杨明学任组长,县教育局局长杜中贵、下寺镇人民政府镇长伏子春任副组长,工作组办公室设县教育局,具体处理援建项目工作日常事务。
2009年9月12日,剑阁县十六届政府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剑阁职中下寺分校规划建设方案。9月24日开始场平公开招投标,四川永通公司中标,招标代理机构比选,随后继续进行边坡治理和建设监理、房建、运动场、附属工程等招标。10月24日,主体房建由“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中标。12月28日进场正式施工。
在剑阁职中新校区建设中,施工单位近600人的施工队伍中,天天都有困难要克服,时时都可能有矛盾产生,大多数民工都来自外地,他们都能急灾区人民之所急,想灾区人民之所想,尽量把困难、矛盾在自己范围内得到解决,而不想为灾区人民找麻烦,涌现出很多感人的事迹。
2009年9月,四川永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招标中中得剑阁职中新校区场平工程项目。烈日炎炎的娇阳下,拐枣社区三、四组原新校区选址上,由于拆迁造成一片狼迹,小溪两岸至半山腰完全是一片废墟,沟壑纵横,没有一条能供大型机械进出的道路。年近五十的工程技术负责人周彦松,带着技术人员扛着测量设备,涉溪爬坡,在荆棘丛生的山坡上一丝不苟地认真做着测绘,指挥施工机械修路,震耳欲聋的大型机械,尘土飞扬的挖填土工地,到处都有他和施工员李青的身影。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时间,他们一心想着尽快完成场平工程,让房建施工队早日进场,早一天完工,就多为灾后重建出点力,早一天实施职中的搬迁使用。2010年春节,黑龙江前指和剑阁县委、县政府要求施工方不得放假,坚持战斗,力争提前完工。作为广元人,周彦松和李青两位工程师主动请缨,春节不回家,坚守工作岗位,为剑阁职中的灾后重建出力出汗,舍小家顾大家。
12月28日,承包房建工程的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施工队进场开工。2009年的冬天格外的寒冷,十二月和元月两月连下六场大雪,寒冷异常,加之新县城居住人口少,商业和农贸都不配套,造成生活和工作的极大不便,然而六建人员在寒风刺骨的冬日里,60多名民工硬是用镐和铲一镐一铲在冰冻的地下人工挖出了近300个深达10-14米的桩基孔。特别是民工们在深井中作业,缺水、缺氧,操作面径不足一米的深井,连续工作10分钟就一定要上到地面休息,补充水和呼吸新鲜空气,工程进度极其缓慢,后来用鼓风机向深孔中注空气,以此保证民工的生命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在打桩挖孔的同时,六建施工人员积极组织车辆运输大量的运砖、石和钢筋,备足材料,以备施工,顺利进行。
春节期间不放假,远在异乡的六建人员,吃住在工地,一天24小时轮流倒班工作,人歇机械不停,日夜奋战。六建施工技术人员刘炳坤,由于水土不服,常常腹泻,泛力,但他没有休息一天,工地的每一处都要留心,每一项技术都要亲自把关。在一次工作协调会上他说:我们承包了这项工程,是剑阁灾后教育重建中最大的项目,我们首要的也是最主要的是把好质量关,确保工程的质量,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我们是来为灾区人民作贡献的,不是来享清福的,吃点苦,受点累是应该的,我们一定要为灾区的教育留下一个全优工程。
该项目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提高功效,按时交付使用,施工方增派了近十名技术人员,前期混凝土浇注采用人工搅拌,不仅不能提高工效,而且要花费大量的人工,且质量得不到保证。施工方毅然决定采用技术含量高、质量有保证的商品混凝土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湖南六建在2010年春节期间,为了赶工期,春节所有施工人员和工人只在大年初一休息了一天,其余时间一律不分昼夜坚守工地,奋力工作,完全实行灾后重建的“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时间。为此,黑龙江援建剑阁前线指挥部刘国会指挥长、夏忠玉副指挥长、陈方斌主任以及剑阁县委、政府在春节大年三十带上粮油、肉等食品到工地慰问辛苦的施工人员,深受施工方感动。
2010年和2011年两个春节,为了确保剑阁职中重建工作顺利推进,贾健平校长将自己年迈的父母及妻儿接到工地团聚,学校管理工作及新校区重建工作一肩挑,经常奔走在两个校区之间,没有休息过星期天和节假日,副校长刘必扬虽已填报退休申请,但他仍然不分昼夜地奋斗在灾后重建阵地上,自己93岁的老母亲重病在床也顾不上端汤送药,留下妻子在医院照顾,自己只能每天晚上赶车回去陪伴可怜的老人一会儿,在老人离别前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李清泉主任忙于新校区建设,同样也未能见到年迈生病的老父亲最后一面,留下了人生最大的遗憾。
剑阁职中是灾后重建重点项目之一,投资规模大,该项目由于设计漏项、低价中标和概算资金不足、变更多等多种原因,导致资金缺口较大,施工进度较为缓慢,工程未能如期完工。为了确保工程顺利完工,经县委县府和黑龙江前线指挥部研究决定:砍掉了黒援项目教师工作周转房(460万元)、公厕(45万元)、黑龙江援建所有房屋的花岗岩地板合计505万元;取消了中央资金项目光亮工程(180万元)、实验仪器设备(1 000万元),合计1 180万元,总计1 685万元。如果还不够由学校贷款解决,确保工程顺利完工。工程预计2011年6月完工。届时,占地192亩,可容纳4 000余名在校生,年培训3 000人,设施设备一流,具有龙江风格的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将屹立于清江河畔,成为新县城的一大亮点。剑阁职中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市县领导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正如杨明学副县长所说:剑阁职中重建项目的实施,不仅扩大了当地居民的新出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更重要的是使新县城的教育功能布局合理化,实现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当地一位拆迁农民何某说,我们万没想到在自己家门口建成了这么大一所学校,子女读书不用再到远方求学了,而且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就业机会。灾后重建从根本上改变和加强了剑阁职中基础能力建设,从而使学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的大发展。剑阁职中下寺校区,增挂大庆“创业”精神冠名的校名:“广元市剑门关龙江创业技工学校”校名。剑阁职中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已经在这里拉开帷幕。
剑阁县普安镇是全县北部山区的咽喉乡镇,地处汉阳南麓闻溪河畔,国道108线、剑苍公路、剑南公路、剑金公路等在此交汇,2003年前为剑阁县城所在地。2003年9月县城迁至下寺镇,现普安镇仍为全县交通、商贸、物流、文教中心,常住人口近10万。现有生活垃圾处理场是1996年建成投入使用,当时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处理生活垃圾40吨/日,总库容25万立方米。随着普安镇常住人口的猛增,实际生活垃圾处理由原40吨/日逐步上升为现有的85吨/日,库容即达到饱和,因此无法满足原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加之“5.12”特大地震造成其管理房垮塌,垃圾场大坝挡土墙破裂,进场道路有多处塌方,无法保证城镇居民正常生活生产对生活垃圾处理的需求。为落实黑龙江省对剑阁的援建任务,恢复普安镇城市功能,提升普安城市形象,改变普安一直以来脏、乱、差的不良现状,黑龙江前线指挥部与剑阁县委政府决定在普安镇修建一座生活垃圾处理场。
新垃圾场建设地点位于普安镇剑坪村一组向家湾,距城区5公里,处于经济运距之内,地处县城下游,离剑苍公路以北约200米,运输方便。建成后无论从使用安全的角度讲,还是从环境无害化角度说,对促进普安镇经济快速持久的发展,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美化当地居民生活环境,城市投资环境和大气、水资源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该垃圾处理场属市政工程项目,总投资2 600万元,资金来源为黑龙江援建资金2 000万元,中央灾后重建资金600万元。资金使用由施工方报表→监理审签→甲方现场代表审签→所长审签→普安镇分管领导审签→普安镇镇长审签→黑龙江援建指挥部项目分管人员审签→指挥部分管领导审签→指挥部指挥长审签→拨款。确保了资金使用合理、合法。
工程于2009年12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占地99.03亩,建设垃圾堆放库容量为64.5万立方米,日处理生活垃圾100吨,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施工单位为四川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项目经理为唐智勇,总工程师为赵建秋。投入技术人员5人、施工人员每日为120人,至工程完工总投入人员为32 000人次、机械近千台次。
工程由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和生活管理与服务设施三大部分组成。主体工程(垃圾填埋场)包括进场道路、场地平整、坝体工程、防渗工程、填埋摊铺和碾压场区道路、渗滤液的收集和排放,填埋气体的导出和处理,雨水和地下水的导排、监测等工程,防火及绿化隔离带工程等。
主体工程难度主要集中在大坝的修筑上,主要是缺少建筑材料条石,同时由于坝高约30米,对作业难度和人员安全影响极大。为加快施工进度和确保工程质量,乙方在不价格不调差的情况下采用混凝土代替条石,即增加了大坝的坚固度又进一步加快了工程进度。质量监督上由甲方现场代表时刻坚守,普安镇主要领导随时检查,再加黑龙江指挥部相关领导带建设局相关技术人员亲临现场指导,确保了进度、安全、质量三不误。
普安镇是剑阁县原县城所在地,全镇辖13个村,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有城镇和农村人口10.2万人,特别是县城搬迁后,城区人口由2.8万迅速增加至8.6万人,人口的增加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由于城市环卫功能容量有限,设施落后等因素,造成了普安城区“远看万家灯光,近看垃圾厕所”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群众意见大。黑龙江援建普安垃圾处理场项目的上马及时解决了这一现实困难,但作为灾后重建重点工程,要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却困扰着普安镇镇长刘朝健,一是项目程序严、工期紧、质量要求高,其中涉及的矛盾和问题特别多,需搬迁农户26户,征地近百亩。为及时将农户拆迁并保证他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同时又要确保工程按期开工,他亲自带队挨个到农户家中做工作,召开大小宣传动员会议10余次。以至于这些搬迁户同刘镇长都成了“老熟人”、“知心朋友”,被他的工作热情及务实作风感动,在较短的时间就全面完成了征地和拆迁工作。地勘、环评等前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他都要亲自把关,为了增加对工程的了解,他还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相关项目建设知识,虚心向他们了解一些技术专业术语,短短的几个月间他从一个陌生的门外汉逐步成为了半个工程专家。在整个工程过程中他始终扮演着指挥员和参谋员的双重角色,坚持每周不少于两天深入工程现场查看工程建设进度及质量,并规定将每周星期一定为垃圾场项目建设工作“例会”,分析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及矛盾,及时寻求解决办法。在工程攻坚建设期,他带头吃住在工地,同工地施工人员同劳动、协同解决具体问题。2010年6月至7月份,普安连续发生三次洪灾,刘朝健镇长同安全办等部门工作人员连续在工地蹲点监测地质灾害,在工地排危除险,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展。为了将垃圾处理场工程建成廉洁工程、安全质量工程,他落实了一名安监人员常驻工地,监督工程质量和安全,并常常采取抽查、突击检查等多种方式检查项目安全工作,小到“安全绳、安全帽”他都要亲自过问严格把关,他常说:“安全无小事”要注重严管、严防,要将普安垃圾处理场办成“安全生产示范项目工程”,至工程竣工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垃圾处理场项目涉及工程资金2 600万元,如何用好每一分钱,不花一分冤枉钱,作到明明白白用钱,他是同“钱”打交道最多的人,每一笔资金的拨付,他总是亲自审核,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及财金制度执行,并将资金拨付情况及时向党委班子成员通报,以项目申报信息等形势向县级审计、财政等监督单位报告,并通过镇政府财务公开栏等形势向群众公布,真正将“项目建成了”廉洁工程项目。
工程建设中,施工方严格按照上级提出的“五加二、白加黑”工作要求执行,制定了严格的上下班考勤制度,为保障夜间施工安全还专门安装了4盏高亮度蝙蝠灯,人员实行两班倒“人歇机械不停”地进行不间断施工,同时按照施工方案采取多点同时施工、全面作业,追回了因雨季耽误的工期,确保了工程在预定工期内能够全面竣工验收。在主体工程突击期间,由于施工方省四建公司均为外地人不适应本地水土,7名工程技术人员中5人都突发疾病,3人为急性胆结石、2人为急性胃炎。为不影响工程进展,5人坚持轮流到医院输液,确保工地多个作业点都有技术人员在现场安排、督促、指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硬是将黑龙江指挥部要求的5月1日前全面完成主体大坝的建设任务提前了二十余天。
2010年8月23日,普安生活垃圾处理场建成竣工,经剑阁县建设局验收质量合格。工程建成将有效解决普安老城10万余人口的生活垃圾处理难和垃圾场污染严重等问题,改变了普安镇城区及周边环境,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保证了人民身体健康,维持了普安镇社会长期稳定。改变了过去垃圾直接倾倒的落后方式,用科学化、人性化、经济化的处理技术,避免了可回收资源的大量浪费,减少了垃圾倾倒的高额成本,变废为宝。按照国家有关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处理费的标准和垃圾处理场回收生产菌肥的产量计算,年实现利润可达几百万元,预计投资回收期仅为7年。老城人民一致称好,感谢黑龙江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对灾区群众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