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艺艺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18)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是一所三本院校,作为一所独立学院,学院所招生的学生与普通的公办院校有一定的不同,因此了解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特点,学风方面的状况,对于促进其他独立学院以及民办高校的学风建设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共有7个系,本次调查对象为7个系2010、2009、2008三个年级的学生。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19份,实际收回1569份,有效问卷1569份。调查问卷的发放兼顾了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1.学习动力。在对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中,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占63%;选择“家庭的压力”的学生占19%,“父母亲人的鼓励”占10%,仅有8%的学生选择了“数目不菲的奖学金”和“其他”。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基于自己的个人利益,内在学习的动机较强。
2.对大学课程的学习态度。48%的学生选择了“认真学好所设的各类课程”,22%的学生选择“只学好专业类课程就行”,16%的学生认为“只要考试不挂科就可以”,12%的学生认为“只要认真学好自己喜欢的课程”就可以。上述数据表明我院学生基本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其中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比较重视。
3.对自身所学专业前景的看法。4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充满光明,很有信心”,31%的学生“没有考虑过专业前景,走一步算一步”,18%的学生认为“前景黯淡,前途堪忧”。不同年级的调查结果表明,08级和10级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比较有信心,而09级的学生大多是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态度。
1.平均每天学习的时间。三个年级将近900人选择“平均每天上课4个小时以上”;300多人选择“2-3个小时”;说明学生的学习时间基本上可以保障。
2.学生课堂出勤情况。大三学生中认为周边同学大多数逃课的占到了21%,很少和没有的比例为28%、11%,而大一和大二学生认为周边同学大多数逃课的均为10%,很少逃课的比例分别为50%、45%,占较大比重。可以看出大三的逃课情况明显比大一、大二的严重,同时,身边没有逃课的学生占了较小的比例,说明逃课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
3.学生对于旷课的态度以及旷课的类型。56%的学生认为如果有重要的事情,偶尔旷课也情有可原,28%的学生认为旷课与否并不重要,不影响学习就行;11%的学生坚持学业为重,坚决不旷课。只有5%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
学生逃课最多的为思政教育类,占38%;其次是选修课,占24.8%。说明大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和选修课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严重的旷课现象,一方面是学生本身兴趣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思政类课程自身特点决定。而实务课、专业必修课旷课比例较低,说明学生更重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具有实践性的课程。
4.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大部分学生完成作业通过独立思考或借助网络上网查阅一些资料;少数学生通过抄袭他人作业来完成自己作业。
1.学生每天课余自学时间情况。选择2—3个小时的同学比较多,将近450人。其次是选择“4个小时以上”的将近300人。不同年级的调查结果显示,10级和09级的学生选择“2-3个小时”的学生比较多,而08级选择“4个小时”以上的学生比较多。
2.业余时间的安排。上网和上自习一样成为同学们课余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分别占到了33%和25%;做兼职的学生占6%;32%的学生选择了逛街、恋爱、闲聊。
1.学生考试有过作弊行为的情况。从学生实际作弊的行为角度可以看出,36%的学生只有过少数作弊行为;32%的学生有想法,但没有作弊的行为;23%的学生从来没有这种想法;只有9%的学生经常作弊。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在考试中没有选择作弊,只有少数学生属于经常作弊的,应针对这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2.学生对于考试作弊现象的看法。有41%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与诚信有关;有25%的学生认为此类事情很多,不必大惊小怪,一方面说明考试作弊现象仍较严重,另一方面说明这些学生对此现象的认识不够深入。同时,14%的学生选择别人都作弊,自己就会吃亏;13%的学生选择这种行为没那么严重,这一些学生均不能从思想上正确对待考试作弊问题。
3.学生对于处理考试作弊行为的看法。从学生对待考试作弊处理的态度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应根据情况而决定,说明这些学生对待偶尔的作弊行为还是可以接受的,应视动机而定。选择应严肃处理的人数略高于选择应放宽处理的人数,只有少数学生选择了无所谓。
1.学习态度不端正
虽然大部分的学生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且都是出自内动力。但是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不能说明他们学习态度很端正,从对大学课程的选择性学习以及对于课余时间的安排,对于考试作弊现象的态度和看法上,都可以看出,一些学生中存在着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对待学习更多是一种应付的态度。
2.学习自律性差,缺乏自我控制和管理
大学生基本上成年,都能自主的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但是因为大学前一直存在着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和管理方式,进入大学后,很大学生并没有很好地转换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自律性差,旷课、睡觉成为课堂的一道风景,结果导致了老师上课点名以保证听课率的事情。而课余时间的安排上,上网、逛街、恋爱等占了大部分时间。学生并不能很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和业余时间。
3.重专业轻基础公共课
从学生对课程的上课态度和经常旷课的课程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着重专业课程轻公共课程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公共课程的开设以及学习没有必要,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公共课程的重要性。
4.沉溺网络
从学生业余时间的安排上,可以看出,上网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有很大一部分时间,不论是上网做作业,查资料,还是利用网络玩游戏,聊天,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应加强引导,防止一部分人沉迷于网络。
5.学生对于考试作弊现象认识不清
虽然考试中做过弊的学生不多,但是学生对考试作弊现象的看法,对于考试作弊处理的看法都说明当前学生对于考试作弊并没有持一种深恶痛绝的态度,处于一种含糊不清的状态,而考试作弊又反映着一个人的诚信度,侧面说明一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感低或诚信度低。
1.社会因素
一是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性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方向有较大影响,使得部分学生选择学习内容以是否有用,是否能找到好工作为标准,在学习上呈现出功利主义倾向。二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些消极现象乘虚而人,如腐败、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贪图享乐等,给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2.学校因素
一是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二是部分任课老师的授课水平不高,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的上课态度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如果老师授课方式不吸引人,33%的学生选择与老师思路保持一致,34%的学生选择自学或看其他书籍,而30%的学生虽然在教室,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较差。三是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还不够完善。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工作人员承担的任务和工作量增大,工作无法细致深入。另外,学生管理工作往往侧重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文体方面的日常活动,而忽视学习过程的管理,导致教学与管理脱节,无法形成合力。在调查分析中,16.8%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风气好或差的原因在于学校管理上的问题;15.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学风影响学习风气的好坏;15.8%的学生认为社会大环境影响学习的风气;认为学生自身素质和校园文化氛围影响着学习风气的好坏的分别占24.8%和23.3%。可以看出,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学生学习风气的好坏有着重要影响,而忽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正是当前许多学校存在的问题,也是许多高校丞需解决的问题。
3.学生个人因素
一是少数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够合理。大学在教学条件、管理模式、学习方式、生活条件等多方面都与中学有很大差异,部分学生进校后对新的环境不能尽快适应,不能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通过有效的途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出现“掉队现象”。二是部分学生缺少约束性和自觉性,经常旷课和通宵上网,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休闲娱乐上,导致成绩滑坡、退学等现象的发生。三是独立学院的学生比其他普通公办院校的学生,家庭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较好,没有过多的学习压力,加上自制力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优良的学风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科学的学习方法、严格的学习纪律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体现。创建优良的学风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学风建设应作为高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强、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自控力较差、学习基础差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和辅导员们的正确引导,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了解大学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尽快的转变学习思维。加强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加目的性,必须深入地开展形势多样的专业教育。同时,为增加就业危机感,加强就业意识,促进学风建设,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要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尽快地度过茫然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外在力量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逃课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老旧、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课程内容陈旧枯燥。一些高校应该进行课程改革,课程设置的改革应该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现在有用,以后有用。同时,应增强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目前独立学院普遍因为办学资金的问题都存在着教师缺乏的问题,导致选修课很少,一些专业课因为招不到好的老师也以其他课替代。
学风建设中,教师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师风师德教风等对于好的学风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独立学院的教师有一部分属于兼职类,目前存在着部分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应加强教师的师风教风。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进一步改革完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形成健全的约束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以明确的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要建立明确的导向机制和适度的激励机制,通过奖惩结合、高效调节,为教师开辟积极向上的发展途径,正确引导教师不断修身养德、提高素质、优化教风。增强教师的专业授课方式和能力。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把教学和实践积极结合起来,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践,努力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建立健全学风建设责任制及其运作机制,保障学风建设的自动运转和切实高效。学校各级部门应当把学风建设作为经常性重要工作纳入整体教育工作中,常抓不懈。要明确分工,签订责任状,确保学风建设的实际操作能够明确到位,建立健全完善的学风考核考评和管理制度,如课堂考勤制度、班级出勤率公告制度、早晚自习制度、早操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等。
加强班级学风建设,以良好的班风带动个体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提升学习效果,系应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分析本班的学习状况,确定学风建设计划,并保证实施。同时在班级内成立学习小组,形成互相学习、互相督促的局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用帮扶方法,通过学习好的带动学习差的,从课堂到自习的全面督促和帮助。
校园文化氛围是通过硬件设施和软性条件营造出来的,一方面应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如教室的设置,尤其是图书馆的建造,校园里宣传报栏的设置等,建设一批能够反映学校特色、造型别致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长廊等。另一方面应更多注重文化氛围的熏陶,如广泛开始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浓厚的科研实践氛围,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校团委、院系对学生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的积极引导,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来促进良好学习创新风气的形成。发挥学生组织作用,依托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学生文化活动的层次、品位。多邀请名师等开展各方面的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