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子城古城和辽代大安七年刻石

2012-11-16 01:26
黑龙江史志 2012年21期
关键词:刻石大安河堤

张 涛

(双城市文物管理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100)

提起塔子城,人们顾名思义,自然会联想到附近是否真的有塔有城。答案是既有塔又有城。塔子城遗址,据考证是辽、金、元三代泰洲古城、清之绰儿城。辽代,此城曾为上京道东北统军司控扼西北大片地区的军政重镇泰洲,是我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辽代古城。金初此城改隶于上京路,仍依辽旧称为泰洲,为乌古迪烈部所据,置统军司。后改东北路招讨司。名将婆卢火统军,从天辅五年即于此长期屯田镇守。及至元代,此城亦为泰洲。现城内依然有元代遗留下来的建筑遗址。据明代《黑龙江志稿》载:“乌讨温卫,乌讨温所,属奴尔干都司,实为扎赉特牧地”。清因此城座落于绰尔河畔,而又称其为绰尔城。光绪三十年(1904年)八月,于此置景星县分防经历,后划归泰来县。清末欲划扎赉特一部,大赉县一部合置武兴县,末果。民国十五年后,于此设县议,再次使用“武兴”之称,设治于此而称为武兴县城。日伪大同元年(1932年)三月一日,划归兴安南省扎赉特旗,后又编入泰来县。

塔子城古城是座正南北向的方形城址。每边墙垣长二余里,周长近九华里;城外四周被三道深阔的护城壕所环卫,当年曾引进绰尔河水来灌溉,今已经干枯见底;城的四角各有一个守城用的角楼的遗址;在每面墙的正中各筑一个城门,共四门;门外围以与城垣相接的弧形土筑短垣,用以卫护城门,在短垣中间开一门,构成相应的外门,这就是考古学上所称“瓮门”。真可谓易守难攻,固若金汤。方城、墙壕、瓮门是我国辽、金时期古城的主要特征。

古城东南郊的英山、平等、后窝棚等地有辽代墓群,多半是属于平民和下级军士的砖室小基。墓中仅陪葬有少量的墓主人的随身用物,如陶罐、粗瓷碗碟、小铁锅、马蹬、铁牙和铁箭头等。

西南郊外的古塔,原曾是八角密檐攒尖式,高约四、五丈;屋檐上悬有金属制的风铃,清风徐来,琮琮有声;塔身中部每面的小龛中雕有坐式佛像。这是—座典型的辽金式的塔刹建筑。今已颓废,塔墟犹存。城内地面到处可见残砖碎瓦和陶瓷残片。很多是辽、金、元时期中原地区定州、钧州、磁州等著名瓷窑的产品,迢迢万里,几经辗转流传到该地;其中也有些当地烧造的仿定白瓷和杂色瓷片。捣米用的大小石臼,在田间垄头,时而可遇。城内的西北、西南两区散布着红、黄、绿、蓝等釉色的琉璃瓦,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尤其西北隅,砖石瓦砾遍地,有大面积的古代大型建筑群落遗址。高高的土台基上整齐地排列着大型的洁白的汉白玉(大理石的一种)桩础;板瓦、筒瓦、釉瓦、方砖层层叠压,俯拾可得;在瓦当、滴水或雕砖上装饰着蟠龙、飞风、水波、祥云等美丽生动的花纹。这处宫殿式的建筑群落是元代的遗存,在时间上比古城、古塔要晚上一、二百年。

几十年来塔子城内外,不断有珍贵的历史文物出土。经调查得知:过去曾发现过—颗钢印,印文是“匡义军节度使之印”,应是辽代的遗物;城内出土过金代、元代时期通常使用的带沿铁锅和三足铁锅;在城的东门里曾掘出大型瓷瓶瓷罐,上面写着“清酒肥羊”,是件风格别致的盛酒器皿;在城内还发现两件方形瓷瓶,上刻“内府”二字。这几件带字款的瓷器颇具元代器皿的风格。出土的一面铜镜,背面双龙纹,铸有至正四年的楷体汉字铭文。这些文物中,有些是统治阶级骄奢浮逸生活的享用物,但每—件都凝聚着古代匠人的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城内经常发现古代铜钱,一九六五年塔子城中学院内一次即出土上百余斤之多,其中战国、秦、汉、东晋、唐、辽、宋、金各代皆有;最晚的是金代“正隆通宝”、“大定通宝”;为数最多的是北宋和辽代的各种年号的铜钱。可见我国历朝货币在南北地区广泛流传。

塔子城地方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是一九五六年在城内西南隅小学校园出土的辽代大安七年刻石。刻石已残,长二十三厘米多,宽十七厘米,厚三厘米半多。刻石正文已失,仅剩下了末尾的题名残断。刻石只余下十六行文字,都很重要、全文如下:

大安七年岁次辛

乣首西头供奉官泰州河堤

同建办塔事弟右班殿直。

提点塔事前管内僧政讲经沙门

崔建 王惟则 田亨 张守元 王

崔大整 张公顺 王惟整 杨利亨 刘□

聂公孝 张孝立 王惟近 张□□ □文□

邑长武备 古承制刘□

王全备 周公才 田世兹 杨公

田甫 张兹孝 高士清

女邑刘氏 郑氏 刘氏 苑氏 崔氏

崔氏 崔氏 刘氏 张氏

王氏 崔氏 王氏 王氏

女邑长高氏 马氏 曰氏 王□

马氏 张氏 王氏 张氏□

丑氏 王氏 张氏□

图1 “大安七年”刻石(辽代)泰来塔子城出土

刻石文字首行是“大安七年岁次……”。以后三行提到修筑泰州河堤和建造佛塔等事。大安是辽道宗年号,大安七年卯公元一O九一年。刻石文字确凿地证实最迟在一O九一年即辽代的后期,这座古城和西南郊的八角密据砖塔已经存在,迄今至少有八百八十六年的历史了。最有意义的是这块汉字刻石记裁了辽初统治阶级在这一地区同样用宗教去麻醉劳动人民。

“乣首”是一种筹办宗教事宜的人,除醵金做道场,修庙立碑,雕塑经像等等。解放以前,河北、山西农村中还有人充当这种职务。“西头供奉官”当即《辽史·百官志》第三卷,门下省西头承奉班的西头承奉官。西头供奉官是宋朝的官称。宋东西头供奉官为武职阶官,仅用来表示品级,无实际职掌。“泰州河堤”云云,才是他的正职。《贾师训墓志铭》言及师训“提调泰州河务”,既是说曾经经过过泰州河堤防务。此乣首西头供奉官泰州河堤某人,必是泰州河堤官中的一名小官,以地方官二办地方上的“公德事”。“泰州河堤”、“泰州河务”所指之河,必为今绰尔河无疑。

图2 八角密檐砖塔(辽代)泰来塔子城西南部

辽代泰州的设置和建城经过见载于《辽史·地理志》:上京道“泰州德昌军节度,本契丹二十部族放牧之地。因黑鼠族累犯通化州,民不能御,遂移东南六百里来建城居之,以近本族。”我们认为塔子城古城即是辽代上京道东北统军司控扼西北地区的军政正镇泰州故城,下辖乐康、兴国二县。刻石所记的泰州即指该城而言,它的前身通化州城已于一九七五年呼伦贝尔考古普查发现,确认为今陈巴尔虎旗浩特陶海辽代古城址;“河堤”即城北绰尔河之堤;塔即西南郊砖塔,刻石记载与现存遗迹历历相符。到了金代初期,该城改属金上京路管辖,仍称泰州,城内设有乌古廸烈统军司(后改东北路招讨司)。金初名将婆盧火率军长期在此屯田镇守,规划修筑泰州界线边堡(后称东北路界壕边堡),泰州地位的重要,不减于往昔。直至元代该城继续被沿用。城内西北隅的建筑群落,既非辽,也非金,而是元代的遗存,就是明证。

塔子城古城为辽、金泰州故城的确定是近年黑龙江文物考古的重要收获之一。

[1]刘德珍.辽大安七年刻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

[2]王峰庆.古城沧桑话今昔——塔子城风土记[J].北方文物,1982(2).

[3]孙秀仁.再论绰尔城(塔子城)历史地理诸问题[J].求是学刊,1980(4).

猜你喜欢
刻石大安河堤
敞口坛
像在众多的苦中刨出那一点糖
早春的河堤
平南采风暨平南文友会大安分会成立
谈秦七刻石
海中刻石 拙中取意
秦始皇刻石还剩多少
报春
饭桌上捡来农家肥商机
坐一日胜千年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