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洋洲
作为高校办学条件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无疑在高校的发展和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先天性的原因,高职院校图书馆无论是基础设施、资源配置、专业队伍及服务项目等都无法与本科院校相比。而高职院校图书馆唯有馆藏特色创新才能真正体现办馆水平的高低。为此,笔者立足高校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基本职能,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点,提出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在做好传统图书文献收藏、整理、借阅服务的同时,重视并着力构建为一线师生服务的教学资源馆,把图书馆的使命真正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之中。
不可否认,没有一所院校的图书馆,否认为教学服务的职能。传统图书馆一般特设教学资料参考室陈列教学参考书为教学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建立教参数据库,整合课程信息、教参书目及全文为教学服务。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构建的网络专业教学资讯平台。很多本科院校图书馆实行了学科馆员制,搭建了旨在为教学服务的网络参考咨询平台。这都为我们图书馆强化教学服务功能提供了示范。但高职院校在办学层次、生源特点和教学需求方面与本科院校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单纯的照搬意义不大,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立足自身特点,在办馆方向和馆藏建设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1.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和高职院校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教学资源馆建设的办馆方向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根据馆藏基础及地区或系统文献资源布局的统筹安排,制订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这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教学资源馆的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图书馆尤其是新近升格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为彰显学校实力,以追求规模、数量为目标,忽视或虚化了教学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同高职院校办学的定位不明确一样,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建设、服务职能定位也左右摇摆,要么向本科院校看齐,注重师生的科学研究学术研究性需求;要么就维持传统项目,实行单一的大众书刊的借阅服务。图书馆的建设没有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层次,创出自己的特色,高职院校也没有按办学目标指导图书馆的特色建设。
2.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打破业务和服务功能单一的现状
高职院校图书馆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馆舍条件和技术手段比之当初有较大改善,但在为教学服务的特色化、专门化、个性化方面缺乏创新,缺乏与院系、部门、师生教学之间沟通的平台,在学校的教学教研、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被置身事外或处于从属地位。以上既有学校体制滞后方面的原因,也有图书馆自身主观上一定程度的“等靠要”原因。在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中,各种信息机构的崛起,传统的以图书馆为中心的学术交流已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学术交流,图书馆只是整个学术交流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各类出版商、发行商、检索服务商和网络化信息服务商主导的虚拟信息系统正在将包括文献收藏、检索、传递在内的全面信息服务直接提供给用户,导致学术信息交流体系和信息服务市场重组,图书馆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提供机构,图书馆传统业务被取代或萎缩。在社会公众图书馆感到生存危机的时候,大学图书馆尤其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开始思考能干什么,该干什么,而构建教学资源馆就不失为一种化被动为主动、突出图书馆自身价值和地位求得生存的一个重要方式。
1.教学资源的界定和教学资源馆的定位
要建立教学资源馆,当然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教学资源,什么是图书馆应该整理和典藏的内容?它和院系和教学部门的教学资料是什么关系?
所谓教学资源,广义地说可以包括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即指能够影响和改变人们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一切内外部条件。诸如一切能够与学生发生有意义联系的人、物、设施以及学习的信息、技术和环境。狭义上的“教学资源”通常属于信息资源的范畴。是经过选取、组织,使之有序化,适合学习者自身发展的有用信息的集合。按照建构主义的指导思想,选取、开发、组织教学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学”,而不是为了支持“教”,基于该思想,这种教学资源也可称为“学习资源”。笔者以为图书馆馆收藏的教学资源,应该是上述观点中剔除一切非知识、信息载体的物质化的资源。高职院落校图书馆教学资源馆收藏的应该是基于学生所学专业的有意义联系的一切信息的总和,它比院系和教学部门的教学资料更原始,更现实,也更多具行业或职业的色彩,这便是教学资源馆和教学资料室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所在。但要强调的是,图书馆中的教学资源馆与现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是有本质区别的,教育行政机构和商业机构的教学资源库其资源注重的是普遍性和共享性,使用对象也主要定位于教师的“教”,利用的方式是单向性的下载和浏览,而教学资源馆的资源注重结合本校本专业的个性化特色化,使用对象是方便学生学业提升或课外知识拓展,注重的是学生的“学”,资源的更新和补充是基于学校的发展方式和师生的教学需求,是双向性和交互性的建设和使用。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教学资源馆的核心有四:一是功能定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专业背景的第二课堂;二是馆藏结构定位注重的是学生就业必需的专业知识体系、技能体系、以及专业或行业背景知识三者有机结合的整体性,而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参考资料。三是馆藏内容定位应该注重学科知识的应用性兼顾理论的探究性;四是馆藏建设注重学校、教师和学生教学发展的实际需求,注重吸收利用者(教师和学生)个性化的教学资源。介质定位注重适合高职学生的操作和使用习惯,强调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的有机结合,便于学生馆内浏览或借阅。
2.教学资源馆的馆藏具体架构
高职院校专业较多,学科的行业性色彩鲜明,那么传统的编目、分类、上架,无法突显专业学习的特色。为了建设和使用的方便,笔者认为每个专业都应有自己的教学资源馆,每个专业的教学资源馆资源可分为两个子库:行业资讯库(以数字资源为主)和专业知识库(主要为纸质资源和音像资源),每个专业馆除纸质书库外都应该有自己的电子阅览室和音像室。如果馆舍条件不允许,也可以直接以子库为馆名,各专业共享二级目录。具体架构如图(以某一专业为例):
教学资源馆应本着着眼行业,贴近学科,学生为主的原则进行馆藏配置。所谓“着眼行业”,就是资源配置应该站在学生择业就业的高度,收集市场新鲜动态资讯,不能仅局限于所学专业内容;所谓“贴近学科”,就是专业教学资源的纵深度,不能仅停留在专业课程的知识补充,适当注重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向,创新领域。既要避免本科院校的学科化,又要克服中职教育的技能化;所谓“学生为主”就是指资源馆的建设以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自主学习为最大目标,而不仅传统意义上的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资料。
教学资源馆的建设与管理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为此,笔者的设想是:一是大力实行专业(或学科)馆员制,新进的馆员必须要有相应的学科或专业背景:学校可实行新引进的大学生,要取得教学岗位,必须先在图书馆相应的专业教学馆工作一至两年,(这样的好处是他能有一二年的时间系统地把握专业领域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而不应是此前做的与此恰恰相反,把不适应上课的放到图书馆!二是建立与院系教学教研部门协作机制,在院系中选拔学科馆员,由他承担专业教学馆的资源的更新维护收集,其人事管理实行双轨制。三是各院系除必要的教学档案类资料外,所有教学参考资料全部纳入图书馆相应专业教学馆统一建设和管理,既可保障馆藏资源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又能最大限度减少学校相应的人财物的重复投入,更利于整个学校全面系统的宏观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估。
不可否认,对于许多院校来说,图书馆虽属教辅部门,但真正的教学计划、教学决策、教学实施等图书馆并未参与其中。现代教育观认为,高校图书馆已成为课堂的延伸、教学的一环。图书馆不仅是学生文化学习的快餐店,更应该是学生开拓视野,自我提高的第二课堂。我们口头上强调要为教学服务,但在方式手段上却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结合本地本校专业开设和专业教学的实际,建立适合本校办学特色的教学资源馆,有利于打破高校图书馆馆藏千人一面,功能单一的局面。当所有高职院校图书馆都具有个性化风格和独特馆藏的时候,这样的馆际合作与交流才更具实际意义。
[1]周运文.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09.
[2]沈宁.论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J]. 教育传播与技术,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