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裕涛 冯宇玲
(华裕涛: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跨文化交际。冯宇玲: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知书达礼”是人们对于从象牙塔中走出的天之骄子的基本期待。然而,在各行业领域专业化程度不断加强的今天,功利化的教学理念也不时影响着国内高校里的教与学。国内的部分高校中存在着重专业课,轻公共课;重必修课,轻选修课;重实务课,轻文化课的现象。教育界的仁人志士在为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专业技能而不断努力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文化底蕴的积淀和道德修养的提高。因此,在国际化进程已经推进到我们每一个人家门口的今天,高校中走出的每一名学子都应该具备基本的国际交往礼仪常识,正所谓“既要知书,更要达礼”,这也是开设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最重要初衷。
(一)孔子曰:“礼者,敬人也”。由此可见,礼仪对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人际交往中要互相尊重。而在现实中,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中国大学生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正规学校教育之后,具备了相应的道德水准,懂得尊重他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性。然而,“只是口头说说尊重没有用,别人怎么知道你心里想什么。这就要求你善于表达,它需要一定的表达形式。你得会说话,你得有眼色,你得懂得待人接物之道。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仅要有礼,而且还要有仪。”我们都知道,出席正式的商务场合,应该穿西装,有些人礼仪意识淡漠,一身休闲装出席重大商务合作项目的谈判,使得国外合作方好生意外。而有些人即使穿了西装,却不清楚西装礼仪,上装的纽扣该扣的不扣,不该扣的却扣着,也会使得国外的合作伙伴对你的初次印象大打折扣。近些年国际商务英语课程在国内高校几乎是遍地开花,而对于国际商务礼仪这样的文化课,开设的院校却不多见。
(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获得了更多对外合作交流的机会,国内对于外语好,专业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迅猛增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高校纷纷开设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以满足社会的需求。“随着国际经贸合作的不断扩大,各国跨文化活动也处在一个多元和异质的文化环境里。由于各国文化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商务文化类型和定势也不同,特别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均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会极大地影响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甚至会决定商务活动的成败,因此,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重点与传统的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不同,它更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中西商务文化,探究各自的思想基础和基本观念,通过对比分析,从深层次上认识商务文化的差异,可以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在商务交际中避免文化冲突带来的交际失败,这也是衡量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的一个基本指标。如果说传统的国际商务英语课程是从内容上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借以提高授课对象的理论水平,那么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就是形式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求,借以提高跨地区、跨文化交际的效率。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有力的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有效,圆满实现。
(一)课程建设任重道远。作为从事国际商务礼仪教学的一线教师,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对于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建设,也有了一定自己的感性认识。首先,通过课堂教学的反馈,笔者发现现如今国内高校中部分学生的文化意识亟待提高。相当一批的学生在更加积极的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之前,首先应该“恶补”的是对本土文化的熟悉和掌握。诚然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五千年的不朽历史创造了灿烂绚丽的多彩文化,系统的掌握每一种地域文化需要时间的积累,但是在培养专业化人才的目标指引下,我们的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文化意识淡漠,导致常识性知识匮乏,甚至不知一些中国传统节日设立的目的,对于距离自己身边生活更远的异域文化,就是知之更少。这些人在与国外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的过分热情,充分展现了东方人的待客之道,谈话内容从婚姻状况到家庭收入几乎是将谈话对象的个人隐私一网打尽,无所不包。同时,由于对国内国外两种不同的“小费”文化没能加以区分,一出国就极尽铺张之能事的中国人却仍然给不少的西方人留下的小气吝啬的印象,这对国内高校文化课的开设提出了严峻挑战,但同时这也正是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发展的最好契机。跨文化交际并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文化的输入,同时进行的也是一种文化输出,正所谓“走出去,请进来,取长补短”。我们在学习了西方先进文化礼仪的同时,还需要把我们的东方礼仪介绍给世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平等的文化交流。
(二)教学工作亟待支持。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在国内各高校开设时间不长,范围不广。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国立重点大学,这门课的开设历史也不过三年。周围各高校尽管早已开设商务英语相关课程,但是却并未将国际商务礼仪列入其中,因此可以借鉴的教学经验相对有限。尽管该门课程设立之初得到了学校教务部门的认可和推荐,但是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的教学体会更像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方面,主观上存在着相关知识积累不够,礼仪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客观上也需要克服一般文化课开设所需面临的困难,比如单节上课学生人数过多,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国际商务礼仪不同于一般的文化普及课,它里面还涉及具体实践操作内容,比如国际商务谈判礼仪,国际商务宴请礼仪,国际商务着装礼仪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单一的老师讲授而缺乏学生具体实践,将会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大打折扣,这将极大的影响学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学习热情。同时国际商务礼仪的涵盖内容实效性很强,当今国际社会商务交往发展迅猛,信息瞬息万变,授课教师与学生一样,渴望获取最新最前沿的礼仪知识,但是国内该学科的教学发展还刚刚起步,各个学校的授课教师往往是单兵作战,势单力孤。学校有限的科研经费大都支持理工科的研究,国外的先进经验对于国内的从业者有时更像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对外交往中的互相尊重首先体现在对彼此各自礼仪文化的学习并运用。国际商务礼仪就是一套规则和指导,您可以把它当作一项有力的、实际的、能够带来利益的技巧来使用。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特别是要注意维护自己在正式场合留给初次见面的外国友人的第一印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商务礼仪及其重要性,掌握国际商务礼仪和交际技巧,提升社交能力,扩大交际网络,增加“软”技能,为学生的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中国国际形象的改善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1]金正昆.商务礼仪[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翁凤翔.国际商务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5]赵莉莉.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J].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6]庄恩平.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