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焕玲,封锦芳,肖 荣,麻微微,苑林宏
(首都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北京 10006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的苏丹红、地沟油及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更加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渴求,同时学生对食品卫生学课程的内容和实践机会也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
在新的食品安全形势下,如何结合现实,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启迪学生走向职业生涯的顶峰、初步建立学生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无疑成为该门课程授课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愿望。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术且具有人文精神的卫生人才,在食品卫生学教学过程中,主动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追踪学生学习效果,积极实践不同的教学方法,摸索适合本课程教学的手段,现将我们教学组在利用案例教学法讲授本课程的过程做一总结,为日后学科发展和课程设置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该教学方法突出的特点是利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由美国哈佛大学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基本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研究性的学习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首先,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以“案例”组织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案例再现与分析,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与总结,在此过程中自己明白事务的规律,演绎事情发展的结局。在此过程中,一改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学生能够主动查阅并总结相关资料,了解案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结合相关课程的学习,思考案例的解决之道。食品卫生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且近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触及每一个人的心灵,挑战着道德的底线,使得温总理痛心的指出:道德滑坡如此严重,在此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可用于课堂教学的食品卫生案例相当多,例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染色馒头事件等。当我们给出学生三聚氰胺事件的回顾资料时,学生会围绕该事件查阅蛋白质检测方法、食品中蛋白质评价方法、婴幼儿营养需要、奶粉生产相关标准等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因焦点事件的吸引力,使得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主动性。
其次,案例教学法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食品卫生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学科的发展,其交叉学科的属性也越来越显著。食品卫生学不仅在农业院校中开设,同时在医学院校中,也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卫生学的教学不仅需要相关的分析化学、食品工艺、微生物、医学等相关知识,还逐渐要求从业者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法律意识,因为授课对象可能从事突发事件救治、行政执法等工作。所以,如果不继续更新知识与理念,教师过去的知识是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的。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虽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但如果教师不事先对案例烂熟于心、对相关知识进行贮备、精心设计问题,如何能够引导学生就问题进行讨论?所以,该教学方法的实施使得授课教师必须主动精心准备,在准备与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提高了业务水平,锻炼了业务能力。
最后,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和趋势。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仅仅传授专业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是注定要被替代的,是需要改进的。案例教学法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分析案例发展、总结规律、演绎推理并提出解决办法,不仅使相关的专业知识进入了学生的脑海,同时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而且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能从同学那里学到自己所不具备的优秀品质。一个案例的讨论,往往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团队协作、独立思考、交流分析等能力,而且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提升。
因此,案例教学法在食品卫生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可以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让教学过程更加有趣、生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所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所选案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食品卫生学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且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其中不乏典型的案例。例如三聚氰胺事件,此次事件由奶粉受污染开始,最后发展为整改奶制品的污染,使国人震惊。该事件是典型的非法添加案件,同时是化学性污染,属违法案例,促进了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出台与实施。该事件的讨论过程可以教授学生食品污染与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管理、食品营养评价、食品安全法等相关知识,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
其次,案例必需真实客观,只有真实的,学生才真正能够身临其境,才能真正触动心灵,然后才能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所行动,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热烈讨论。在案例准备时,教师一定是中立的,提供客观的事实资料,不能根据个人喜恶,有倾向的选择案例,只有中立的立场,才能全面搜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与讨论的热情与兴趣。
最后,整个食品卫生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要主动多样化,这样才能使得知识面更全面。例如三聚氰胺是奶制品出现的问题,属于非法添加;染色馒头事件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扩大范围使用,属于掺杂使假;德国的“毒黄瓜”事件属于食品的生物性污染。食品卫生事件生动鲜活,如果选择得当,将能够很好的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实现高等学校学生培养的目的和要求。
首先,教师要能够控制现场,做好引导。案例教学法是一个看起来相当“混乱”过程,授课教师一定要设定好问题,要能够实时引导,否则,可能出现天马行空,无边无际的讨论现场,要有控制现场、引导讨论的能力。例如,在讨论到三聚氰胺事件管理部门监督管理未及时发现问题时,要防止学生将讨论引向所有其他的社会现象中,要能够及时提示学生,“三聚氰胺”属于非法添加物,不属于日常监督和检测范围,要引导学生,就如何预防此类非法添加的发生展开讨论。
其次,基本理论知识要强调。案例教学法过程较长,案例的准备、实施、资料查询、讨论等耗时较长,学生的兴奋点很可能转移到基本理论知识之外的地方,因此,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寻找机会,加强基本理论的学习。
总之,食品卫生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问题,实施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培养。
[1]张梅霞.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教学与管理,2008,4:23-26.
[2]刘晓娟,曹 庸,赵力超,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功能食品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98.
[3]李 斐.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6-37.
[4]原渭兰,邱 杰,邱丽原.现代教学条件下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1,2:21-22.
[5]赵 平,徐庆强,戚中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2,3: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