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策
(浙江省慈溪市杨贤江中学 浙江慈溪 315300)
对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体育课的探究
马建策
(浙江省慈溪市杨贤江中学 浙江慈溪 315300)
体育教学中发现,要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收益有愈来愈困难的感觉。虽然上级教育部门十分重视这问题,制定多种政策方针、新课标的实施及优化体育硬件条件等,而一线的教师尝试不同的组织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电教手段等,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面对现况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对如何提高体育课的质量提出粗浅见解,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新课标 体育课 探究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没有动机,学习就没有了动力,因此说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激起学生学习体育的欲望。工作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体育欲望就显得十分重要,这种欲望有时可能就处于蛰伏状态,欲望毕竟是人的基本驱动力之一,会通过人的基本活动形式,如跑、跳、爬等不同自然动作表现出来。就目前整个教育的大环境下,要想在规定的课时计划中,学校体育的有限的课时安排中掌握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不能满足学生的正常发育阶段活动量的需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因地、因人而宜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并加以有效的指导来提高学生的课外活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的终身的欲望。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门坐车、电脑的普及,学业负担的不断加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有限,欲望受到压抑,这就必须让各级教育部门认识到这问题的严重性。
培养学生的体育欲望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休戚相关的,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力求通过体育教学来发展学生的身心,按运动文化特有的内涵来进行技能教学,以运动技能为主线来设计教学,有出色的课堂教学,高水平地熟练地传授每节课,就能促使学生能让课堂效应溶解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能让学生自觉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就能弥补课堂练习时间上的不足,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环节。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除有共性外,根本区别是学生还要身体直接的参与,在传授运动技术教学,就有别于文化学科的手段和方法。主要体显在以下几方面。
实践证明当某种情景(刺激)中作出的努力(反应)会与这种情景建立联系,练习愈多,这种联系就愈紧密,练习规律显然适合于体育教育中的技能教学,只有当学生认知运动项目是有趣的,就能够满足他们参加练习的欲望。因此体育教师尽量提供完好的动作示范,只有教师不断地帮助学生改进动作,就会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同时要用清晰、明了的动作口令讲解练习步骤,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不断地以正确的方式进行练习,技能的改进就有了保证,技能的改进又会使学生产生新的满足感。
所谓效果规律当学生经过努力学会某种运动技能时,就会产生满足、欣慰感,情景(刺激)中作出的努力(反应)之间的联系就会加强。在工作中常遇到不爱体育的学生或者就对某个教材内容不感兴趣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分散,自己不学习还要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对这种常见问题,高水平的教师就会通过耐心的思想工作对症下药等多种手段,会让这些学生能在课堂上重复练习枯燥的动作(如某些田径项目)这就显示效果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简言之,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只有掌握施教对象的身、心特征,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才能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完成课时计划。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智力行为的一种形式,而学习是内部力量的刺激,学习以直觉思维为基础。在教学中就要摆正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实施多年课程标准中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放在重要的位置,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开启学生智力充分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1)在课堂上要就需要创造一种不使人感到拘束的宽松气氛。在教学中尽量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来进行教学。
(2)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尝试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结合起来。提供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所提的问题能激励学生去探索它的实质。
(3)认真对待学生的自己我展示,启发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的习惯,同时认识到学习态度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何教比教什么更要。
当向学生传授一项体育技能时,由于学生身心的差异,掌握技能的快慢和熟练程度不一。在此情况下如果强迫差生去重复练习,学生就会产生消极情绪,这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适时的教学时刻”取决学生对所学技能的认知和兴趣。
(1)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能将这种积极的情绪迁移到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从而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学习一项新技能,由于学生的先决能力差异,学会的快慢、掌握熟练程度的也有差异,教师就没必要要求学生进行额外的练习去保持学会的技能,但要进行有间隔的周期性的复习。认识到教学并非主要是传授某些需要记住和保持的东西,教学应该能刺激学生运用自己的固有能力,去接受更多的新知识、学习新技能,达到举一反三作用。
(2)中考游泳在我市已试行了数年,每年暑假有很多初中生都会积极投身到学习游泳项目中(大部分学生之前从未下过水),在教练的指导下,在有限的时间中,就能掌握达到中考游泳满分要求的一种泳姿,这就是“适时的教学时刻”也验证了学生的发展运动技能是有阶段性的,如果过早地开展学生没有认知的教学,必将是徒劳无功的,而在适时的教学时间,经过努力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学生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选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而急于求成,就欲速则不达,例如学生没有双杠双臂屈身上的基础,硬要学生去做双杠支撑摆动,或较难些的动作,不是没有教学效果就是容易造成学生的身心伤害事故。
如今新的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层出不穷,笔者认为不管选用何种授课方式、方法,我们必须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授课方式、方法要有全面的认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看学生这节课能否在愉悦的心情中,完成教学目标,一定程度地掌握运动技能,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习动机可能就不能发展,因此要有效进行体育教学可作如下尝试。
(1)教师要对所授体育技能的各个环节要作认真的分析,把握重点、难点,例如:蛙泳教学中重点是腿部动作,而腿部动作的关键又是鞭状蹬腿夹水动作,而腿部动作的技术要求是慢收快蹬,翻脚充分,鞭状蹬腿放松滑行。而难点的是手与腿的配合,只有紧紧围绕重、难点的一条主线,引导学生从容易动作学起,逐步增加练习难度,并与腿、手动作的要点进行连接分层递进的教学,才能适合学生的认知顺序,有效地逐步分层掌握动作重、难点来完善整个蛙泳动作的质量。
(2)教师正确的示范在体育教学中是必不少的,做到用语言指导把各技术环节串联起来。必要时也可让学生出来做示范,对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加以讨论,开启学生智慧,从而加快运动技能的掌握。
(3)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是精讲多练,在课时安排上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对所学技能加以重复、强化,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用适当的语言指导来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有效率。
新课标为我们体育教学指明了前进方向,并对不同学习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新课标,深入研究教材,同时还要充分了解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知识面和相关的技能实际操作能力,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有效教育。
(1)利用多种教育方法让学生能自我调整学习方法,自学、讨论等来提高学习效率。
(2)要了解学的兴趣爱好,然后在制定计划和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需要。
(3)从行为学的观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理解教材的重、难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总结工作中的成败因素来推进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
[1]罗希尧.体育教材教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8).
[2]高家明.教学重点、难点的差异性与统一性[J].中国学校体育,2010(4).
G807.3
A
2095-2813(2012)10(c)-0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