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睿
(南开大学体育部 天津 300071)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全民健身
金睿
(南开大学体育部 天津 300071)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由国家政府倡导、全民参与,有目的、有计划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增强民族体质、提高民族素质与健康水平的重大举措。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上、教学方法和内容上要不断改革创新,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体育教育内容体系,以推动全面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
高校体育 教育全民健身计划 教学改革 终身体育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是一项由国家领导、依托于社会、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是关系到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一件大事。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伟大意义。《纲要》提出了:“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的目标,并十分明确地将青少年、儿童作为重点实施对象,提出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与社会体育直接接轨。如何提高对高校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通过高校体育教育使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体育健身的知识、方法和手段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健身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是目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
2.1.1 高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
高校教育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阶段。高校教育中体育教育目标制定、完成的好坏,对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步入社会后的健身意识、健身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整个社会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意义重大。
高等院校具有较完备的体育师资、运动场地和器材设施,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场所。大学生属于社会的先进集体,也是社会体育的基础,当他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将成为社会体育活动和健身运动的主体和骨干。另外,他们又是体育文化的最好的载体和传播者,将影响整个社会,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2.1.2 高校体育为全民健身提供场地和技术指导
近十几年来,国家在体育场馆的建设上投入巨大。但是,各类体育场馆多用于竞技比赛,其中虽有部分场馆实行对普通群众有偿开放,但还不能满足我国人民的健身需要。普通群众多充当了体育健身的“旁观者”。而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具有完善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且高校多位于市区,是群众健身的理想场所。高校应顺应体育消费的时代潮流,在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情况下,利用空闲时间向社会有偿开放,这样不仅可以弥补全民健身活动场地设施的不足,直接服务于全民健身;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场地设施对外有偿开放所得收入进行场地日常维护与翻新工作,进一步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环境。这样,对全民健身以及高校体育自身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高校体育教师大多受过正规的专业体育教育,掌握了丰富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他们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条件下,完全可以成为社会体育的指导者,在全民健身的活动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2.1 对高校体育教育认识不够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在对体育教育地位的认识上还远不及其他学科,没有真正将高校体育纳入到高校教育的意识日程上来。目前高校体育处于“要而不屑”的窘境当中,形成了高校体育宣传与实际地位的巨大反差,而且大多高校对于高校体育的理解仅限于竞技体育一块,不重视学生群体活动,体育教学成绩的好坏以竞技比赛成绩为评价指标,形成了以竞技体育代替了高校体育的现象。因此,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地位,真正将高校体育当成教育来对待,是今后工作和努力的关键。
2.2.2 教学内容单调、枯燥
高校体育教学多以三大球为主,虽在选修课中推出了学生喜爱的项目,但仍以传授技能和提高体能为主。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学习、练习的内容多围绕考试项目进行,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教学变得单调、枯燥。在学生中形成了喜欢体育但不愿意上体育课的现象,值得反思。
2.2.3 高校对体育教育人才、场地器材利用不当
在各个高校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师资、体育场地资源闲置的现象。教师在从事基本教学后,有较多的空闲时间。另外,进行完正常教学后,体育场地仅对本校学生开放,有部分场地很多时间是闲置的。形成高校中人才、场地资源闲置现象,而在社会体育开展中,最缺少的就是健身指导员和活动场地,两者形成巨大反差。如何协调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系,促进两者共同发展,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所要思考的。
2.3.1 更新观念,确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
《纲要》中提出了“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的目标。这就要求高校体育要改变以往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的单一教学目标,高校体育要树立新的观念,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懂得体育运动的价值,引导学生自觉的参加锻炼,充分展现个性,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增强全民健身意识,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的良好风气,为他们今后走出校门,在社会中更好的推广、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
2.3.2 调整和丰富教学内容
加强课程建设,完善教学内容体系是目前全国高校体育改革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项,一是体育常识性教育;二是体育技能性教育。
(1)高校中的体育常识性教育内容。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开设与体育常识为内容的课程,主要介绍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的健身知识,如健身计划的制定、健身效果的评价、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关系、饮食营养学以及一些简单、实用的运动医学和保健学知识,同时可以进行一些体育文化和体育功能知识的介绍,这样可将体育知识真正和学生自身联系起来,从思想和意识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增强学生投身到体育健身中的欲望,为终身体育和健身体育的贯彻、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高校中的体育技能性教育内容。根据学生体育兴趣、爱好、需求、学校场地器材和师资配备条件,开设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如保健课(太极拳、体育舞蹈)、健美娱乐(舞蹈、健美操、健美形体训练)、极限类课程(野外生存、定向越野、轮滑、滑板、攀岩)、竞技类课(篮球、足球、排球、田径、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每学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客观条件选择1~2个项目选修,这样既达到了增强学生体质、掌握技术技能的目的,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学生步入社会,继续主动参与并带动家庭及其他社会成员投入到健身活动中来提供运动技术支持。
2.3.3 积极开展课外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消费意识
高校体育教育在社会化、市场化方面必定有别于社会体育。如何做好高校体育的社会化、市场化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步入社会是否能继续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当中。因此,学校应积极倡导开展以俱乐部为组织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学生通过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不仅能在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将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须,而且通过俱乐部的收费机制引导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形成,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为走出高校,投身于社会健身活动当中做好充分准备。
2.3.4 加强高校体育科研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发展
高校体育在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的同时,对广大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高校对各个运动项目教师人员配备要合理,根据项目选课人数的多少,平衡分配教师资源。其次,对于教师个人来说,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保证一个人能胜任2~3项课程,真正做到一专多能,以保证高校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另外,从目前情况来看,广大群众对体育健身知识了解不够,国民并不清楚怎样锻炼身体才能使身心健康得到最好的发展,如运动时间的选择、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控制以及不同人群运动内容形式和方法的选择、身体健康状况的简单评价等,这就要求广大体育科研工作者更多的投入到大众体育科研中,来解决这些问题。高校体育科研工作者更是义不容辞,高校学科齐全,人才济济,有较完备的仪器和实验设备,图书资料齐全,为全民健身的科研提供必要条件。高校应充分发挥其人、财、物的优势,系统地研究,多方面配合,以解决一些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全民健身向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使全民健身真正收到实效。
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上、教学方法和内容上要不断改革创新,对在校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意识、观念培养的同时,与社会挂钩,利用自身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优势,与社会形成资源共享,促进自身不断完善发展。为全面健身活动更好地开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国家体委.全民健身计划纲要[J].体育学刊,1995,1(1):1~4.
[2]胡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应转变的几个观念[J].中国学校体育,1993,78(4):58.
[3]朱川平.全民健身与高校终身体育[J].体育学刊,1996,7(3):9~10.
[4]陈小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理论思考[J].体育学刊,1995(4).
[5]刘晋森,魏彪.试论“全民健身”与学校“终身体育”[J].体育学刊,1997,9(1):3~4.
[6]王则珊[主编].终身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1994.
[7]黄力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走向[J].中国学校体育,1998,101(3):67.
G807.4
A
2095-2813(2012)10(c)-0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