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国,李 琛
(泰山医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山东 泰安 271000)
现代人健康生活方式选择与运动休闲圈构建
郑立国,李 琛
(泰山医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山东 泰安 271000)
运动休闲作为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余暇时间的最佳选择,运动休闲圈满足个体的身心健康需求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要求,规范和教化的需求应运而生。文章从运动休闲内容、组织形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健康;运动休闲圈;构建
随着现代社会和科学文明的不断发展,现代人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但人类享受便利舒适的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交通工具的依赖、沉迷于快捷方便的网络,导致身体运动减少,体质下降。另外,目前社会人口流动频繁,关系较为淡漠,人际交往需要不能得到满足。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下,不能够及时得到缓解,引发的心理问题和疾病越来越多。由此可见,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人们都遭遇了不少困扰。
随着人类社会休闲时代的来临,运动休闲顺应了人们身心和谐发展的要求,作为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余暇时间的最佳选择。
1.1 运动休闲圈
运动休闲是由运动和休闲组成,指人们主动地、随心所欲地体验各种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娱乐、健身、冒险的过程,以渡过学习、工作、劳动、家务、社会义务之外余暇时间,达到身心欢娱的目的。它可以有效地调节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增进健康,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人适应社会与自然环境的能力;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人们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如同学、同事、家庭和社会关系等,这种人际网络就是人们说的圈子。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圈是属于社会群体的概念,它是指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运动休闲圈是指人们在余暇时间以身体活动为载体,以健身娱乐、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建立起来的小群体。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诸多因素让运动休闲圈的出现成为必然,而且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1.2 现代人生活方式选择必然性
1.2.1 个体的身心健康需求人们的多元化需求是运动休闲圈出现的先决条件,运动休闲圈是满足个人多种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形态。大众参与运动休闲的动机呈多元化,有健身、放松娱乐、兴趣爱好、发展良好的品质、交往等,个人的运动行为或许能达到“练身”效果,而要满足沟通、交往等心理需求,则需在多人集体环境中。运动休闲圈在某种意义上扩大了人的生活空间、生活内容,成为人们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因此人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寻求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小群体内进行活动。
1.2.2 社会的稳定和谐要求人作为社会的成员都不是直接参与社会,而是通过某种群体作为媒介参与社会事务,而社会也只有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才能对个体施加影响。社会要稳定、和谐发展,就要求各种社会关系稳定,运动休闲圈就是这种形式的一种,社会通过运动休闲这一纽带来维系家庭的亲情关系、朋友的友情关系等。
1.2.3 规范和教化的需求社会群体为了实现制定的目标,统一行为,总要制定一些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而这些规则,对个人行为而言,就有一定的规范和教化作用。利用体育运动的教化功能,增加参与群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通过各种人际关系,组建多样的运动休闲圈,是一条比较可行的途径。运动休闲圈能放大运动的功能,让参与者在运动休闲中,得到健康以外的多重价值和意义。
1.3 运动休闲圈内容与组织形式
1.3.1 运动休闲内容和户外运动的兴起早期休闲运动活动项目主要集中在球类、健身操、太极拳、健身舞、民间舞蹈等项目,活动范畴集中在体育场馆和公园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运动休闲的内容呈越来越丰富的趋势,形式风格自由各异,适合于不同生活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许多符合时代性、社会适应性的休闲体育活动,更多的是户外活动项目(如野外生存、野营、远足、骑车、登山攀岩等)开展起来,活动空间的拓展为人类拥抱大自然创造了很多机会,同时也使充分体验到休闲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与身心健康。在户外进行休闲体育活动,人们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舒展筋骨,欣赏自然,实现人类自身与大自然之间的相互和谐与统一,享受所带给人类的内在愉悦和幸福的体验,在大自然中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
1.3.2 组织形式运动休闲圈参与对象是主动自愿的,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自由地选择活动时间、活动形式。除去参与社会组织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运动休闲活动和各类经营型俱乐部健身外,人们自发成立的志趣群体圈成为开展活动的主要形式。大体有几种构成形式:(1)家庭运动休闲圈。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小群体,大家彼此熟悉,在活动中成员更容易形成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这种组织形式可有效地利用家庭的余暇时间促进家庭成员相互了解,帮助成员在健康、教育、情感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2)同事朋友休闲圈。由有一定感情为基础的亲朋好友或同事组成的一种特定关系模式,心理有认同感,志同道合,日常生活工作中互帮互助,联系紧密。通过共同感兴趣体育项目的参与,达到增进感情、融洽关系的目的;(3)社区运动休闲圈。居住在共同辖区范围内的人们,以居住环境所属的公共运动资源为基础,满足社区成员的运动休闲需求、增进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情感为目的构成的群体形式;(4)松散结构休闲圈。构成人员联系松散,甚至互不相识,只是由于有着共同的运动休闲意愿而临时组合在一起的群体,流动和变化较大,不稳定。可能一两次活动后因兴趣的转移和运动场所的变更而改变原有的群体关系而形成新的群体关系。
2.1 增加资金投入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有的资源有限不足以使它们更好地为休闲体育服务。应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参与为辅原则,多方筹措资金,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加快体育运动设施及休闲项目建设,满足大众需求,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健身休闲环境和场所,为运动休闲圈活动积极开展创造条件。
2.2 加强运动休闲圈科学锻炼指导
科学的指导是获得良好的休闲体育健身效果的重要保证。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通过他们普及人体生理、心理和体育锻炼的知识与方法,指导参与人员结合自身实际,自我监控,合理掌握运动量和强度,达到科学运动、快乐休闲目的。
2.3 加强管理,提高运动休闲圈活动安全意识
近年来,屡有运动休闲群体在活动中伤亡事故发生,特别是户外活动中最为多见。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组织不善、活动中人员交流不足、活动强度超越自身能力等,不论何种原因,结果都是我们不愿意见到的,尊重生命,健康运动休闲是大众参与运动休闲圈活动的基本宗旨。政府管理部门(不止是体育)应从法规和制度上加强对运动休闲整个环节的宏观管理,切实地保障运动休闲事业的良性发展。
[ 1 ] 康健.每天应至少运动30分钟[N].广州日报,2002,4(5).
[ 2 ] 陆亨伯.圈子体育 大众健身活动的新载体[ J ].体育文化导刊,2005(2).
[ 3 ] 张宏.论休闲体育的不同组织形式及其特点[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2).
G812
A
1674-151X(2012)06-14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6.075
投稿日期:2012-03-17
郑立国(1971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