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136)
如今的竞争不仅是智力的竞争,更是体力和心理素质的竞争。早在20世纪,我国就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战略,并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而健身锻炼正是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健身锻炼的习惯尤为重要。据报道,18年来,中国学生的体质一直在呈下降的趋势,针对这一情况,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的课外健身锻炼习惯进行调查,了解学生课余健身锻炼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建议,不仅对高校学生健身锻炼习惯的培养有帮助,同时促使他们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更为今后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打好基础。
以高校大学生自我健身锻炼状况为研究对象,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各70人为调查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多篇有关资料,提供研究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29,回收率86%。有效问卷122份,有效率97.1%。
1.2.3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 2003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据调查可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稍呈现多元化发展,主要以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为主,分别达到36.1%,13.9%,13.1%,9.8%,4.9%。有80%左右的学生喜欢球类项目,这与调查中学生拥有球类健身器材最多基本吻合,特别是篮球比重高于其他,因为篮球类项目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另外在技术及身体方面,球类项目的要求是不定量的,在集体项目中,参加者利用集体的力量也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因而扩大了参加者的范围。以上这些特点符合广大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球类项目会成为农大学生广泛喜欢的项目。
根据学生偏爱球类项目的特点,体育课中应适当增加球类课的教学时数,以便培养学生课外自我锻炼的兴趣爱好,使学生课余时间能有条件有技术参与自己喜欢的运动,这是解决学生技术上困难的有效方法。提高教师及教练的专业素质,为更好地指导学生锻炼服务。要注重学生多元化全方位的体育兴趣爱好的培养,如健美操、网球、游泳、轮滑等。
学生每周参加健身活动的次数称为健身活动频度。锻炼时间的长短是衡量运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统计,有41.8%的学生每周参加活动3次及3次以上,50.8%的学生每次活动时间在30 min以上,活动频度上稍低于2003年通报的全国体育人口45%的比例,活动时间上高于这个比例。
据调查可知,学生参加锻炼大多属于一般强度,有42.6%学生达到中等强度。综上所述,按公认的体育人口标准计算,有41.8%的学生达到了体育人口的标准,是个很好的迹象,值得进一步发展。以上情况与初高中教育“重智轻体”及“应试教育”现象有关。如今虽说提倡素质教育已多年,但部分初高中学校在素质教育方面落实的仍不够。在整个教育大环境影响下,初高中时为了追求升学率,很多人不得不将精力放在文化课学习上,没有养成健身锻炼的习惯,导致进入高校以后学生健身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兴趣培养很慢。学生问题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关键环节。为此,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体育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健身锻炼习惯的养成上下功夫,引导大学生养成终身健身锻炼的习惯。
因此,加大初高中学校领导、老师及学生的思想转变,使其充分认识到即使文化课的学习很重要,但用身体的代价去换优异的成绩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对自身健康致命的打击。体育教师应适当改善体育课的形式,尽量引导学生每天能抽出些时间进行健身锻炼。从学生自身角度讲,高校学生,业余时间已不成问题,使学生能从内心认识到锻炼的价值和意义,自觉主动进行锻炼,这很关键。建议大家可以利用一天中多个小段时间合理调整自己的锻炼,这将是增加锻炼机会获取健康体质的有效手段。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高校学生受传媒的影响,不仅对所喜好项目的竞技比赛感兴趣,同时借助所喜好的项目进行锻炼目的也呈多样化,而且有了技术上的要求,这是高校学生有较高思想觉悟的结果,是对自身价值更高追求的表现。
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健身娱乐,但也有学生对技术的要求却提高了,有67.2%的学生迫切需要有人指导自我锻炼。当前学生面对的主要困难是技术上的问题,仅有20.5%的学生对自己的技术水平持肯定的态度。现今的高校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通过体育课获得的。因此,这对体育教师及教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对学生本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总之,要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育师资培训的力度要加强,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及教练的业务素质、综合知识及道德品质。教师应注重教法的研究与创新,特别是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多媒体的运用。教师应增强责任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充分合理地利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多传授与学生兴趣相关的技术,在增强学生体质、发展技术的同时将更多的锻炼方法、卫生、营养、保健等基本常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可将部分理论课的内容渗透在实践课的教学中进行。在课程的安排上,尽量多安排一些与多数学生兴趣相一致的课程,如篮球等。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多交流、合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指导高校学生的自我健身锻炼及其习惯的养成。
这里谈的“体育的价值取向”是指学生所从事的健身锻炼的目的。调查显示,48.4%的学生以健身为主要目的。79.5%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有76.2%的学生表示喜欢课堂以外的自我健身锻炼,这是学生思想觉悟和认知水平提高的结果,他们能认识到健身锻炼的益处。人才的培养是为了使用,因健康而影响工作和生活那将是国家培养和智力开发方面的重大损失,也是个人事业和前途的最大不幸。据有关资料显示,因缺乏体育锻炼至使我国中高级知识分子寿命比人均短了10年,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因此,加强对学生健身锻炼价值观的教育,特别要加强学生对多种价值取向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向这方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健身锻炼意义的认识,学校的各位领导及老师应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锻炼氛围,用这种氛围去感化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尽快达到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自觉锻炼的习惯,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进入工作岗位的需要,使高校学生队伍在全民健身中起带头作用。
近些年,虽然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增加了很多,但仍然是有限的。特别是一些落后地区,有时教师的工资都难以及时发放,更别说对体育的投资。即使某些学校的经费充足,但一些领导干部也不愿意将经费投在这“投资在前效益在后”的艰巨工程上,甚至有时更糟,这是意识缺乏和对体育事业不支持的表现。虽说多数学校都有水泥地面的篮球场,但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设施的要求。硬件设施的建设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学生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开展和影响了学生健身锻炼习惯的养成。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改善高校学生体育硬件设施的机遇随之而来,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在场地器材的配置上应给予重点的扶持,高度认识场地器材建设的必要性,有关部门可采取学校设施达标检查的方法,加大执行的力度,加速领导干部思想的转变,加强学校对体育经费的投入,特别是进一步加大对球场的建设,因为这与广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吻合,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另外,从学生角度考虑,转变观念,试着去尝试除球类以外的健身项目。例如,器械健身、游泳、健美操、轮滑、武术、瑜伽、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等,以此来增加自己锻炼的机会,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虽说体育锻炼是自己的事情,但有时惰性会使这种良好的习惯半途而废。体质的增强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并且是艰苦的,因此需要有人支持。根据调查,最支持学生健身锻炼的人是他们自己,说明学生自我觉悟很高,父母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师次之。因为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术主要来自体育教师,从实际来讲,体育教师的支持率应该是最高的。这说明体育教师的宣传力度不够。
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思想,加大宣传力度,支持和引导学生自我锻炼,让这些学生接触最近、最敬佩的人能真正地从心理上支持学生的自我锻炼,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做好教师、教练的角色。
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观念逐渐形成,但体育消费意识比较淡薄,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高校学生体育消费主要用来购买运动器材及服装,其他方面的消费很少,这与学生家庭经济水平有直接关系。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体育健身活动发展的前提条件。
据调查得知,67.2%的学生每月花费在健身锻炼上的费用在25元以下,也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进行免费的健身运动。很少数学生每月在健身锻炼上的费用超过100元。另外从调查中得知,由于经济原因,29.5%的学生没有自己的健身器材。但可喜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学生已开始在健身锻炼上消费,有了花钱买健康的观念。
3.1.1 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已呈多元化发展,主要的健身项目以球类为主。
3.1.2 有41.8%的学生达到了体育人口的标准,低于2003年通报的45%的标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3.1.3 多数学生表示需要有教师、教练指导自己进行健身锻炼,这对学校教师、教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4 接近一半的学生自我锻炼的目的是健身,并且多数学生对健身锻炼的价值能给与充分的肯定。这有利于学生继续保持自我健身锻炼。
3.1.5 学校场地设施不足,严重影响学生自我健身锻炼的积极性。
3.1.6 多数学生支持自我健身锻炼,说明学生的思想觉悟较高。这有利于学生长期坚持自我锻炼。
3.1.7 学生消费意识比较淡薄,健身消费的投入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进行一些高档次的健身运动。
3.2.1 体育课上,增加学生有兴趣的运动项目教学时数。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多项目健身,使学生健身锻炼的兴趣爱好多样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健身锻炼习惯。
3.2.2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达到体育锻炼人口的标准,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健身锻炼氛围的。
3.2.3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强教师责任感,多给学生技术上的支持和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健身锻炼的积极性。
3.2.4 学校应加大体育资金的投入,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特别是球场的建设,多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锻炼氛围和便利条件。
3.2.5 除了学生自己,父母、教师等也要支持学生自我锻炼,促进学生终身自我锻炼习惯的养成。
3.2.6 家庭困难的学生要自己创造条件进行健身锻炼,如可以做家教、做短工等,以此来达到自己健身锻炼的各种目的需求。
[ 1 ]陈志军.对我院师生全民健身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 J ].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1994(12):99-102.
[ 2 ]张勇军.高校学生体育健身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5):91-93.
[ 3 ]王玮,张莹,刘建国. 井冈山地区小城镇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54-57.[ 4 ]乐玉忠.河南省高校教师体育健身现状调查研究[ 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4):34-35.
[ 5 ]李志荣.江苏省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 J ].安徽体育科技,2003(3):42-46.
[ 6 ]刘剑.湖南城市学院学生体育健身活动现状调查分析[ J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