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启龙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0350)
高校开展舞龙运动课程的可行性
徐启龙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0350)
舞龙运动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近年来,舞龙运动有了较好的发展,本文分别从顺应全民健身计划的需要,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经济,培养体育工作者,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对高校开展舞龙运动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舞龙运动的高校开展前景给出展望。
舞龙运动 开展 高校
在中国的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是吉祥、神灵、力量、智慧、权威的象征。舞龙主要由舞龙珠和舞龙两部分组成,通常在鼓乐伴奏下进行。龙珠好比是龙的猎物,龙好比是猎人,这种游戏延续数千年,通过舞蹈、体育等形式进行综合表演。中国是舞龙运动的发源地,舞龙活动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并历代相传,鼎盛不衰。中国民间舞龙活动历史悠久,每逢节日庆典,我们都可以看到欢腾旋跃,让人兴奋不已的舞龙。象征华夏民族精神的舞龙,气势磅礴,雄浑豪壮,广泛流传在祖国辽阔疆域的南北东西。世界各地,只要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多有舞龙飞腾滚跃,成为凝聚龙的传人的一股巨大力量。
近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和世界各国龙狮爱好者的努力下,舞龙运动这种集健身、娱乐、喜庆、竞技于一体的民间体育项目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社会普及性、竞技性,并拥有国家级、世界级赛事规模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我国一些高等院校也以选修课、活动课、业余运动训练等形式开始了舞龙运动,并且深受学生的喜欢。舞龙运动将以它的精神内涵和独特方式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本文对高校开展舞龙运动的可行性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分析,以更好的促进舞龙运动课程在高校的发展。
舞龙运动在高校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可以从如下这些方面来探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大众体育运动受到政府重视并全面开展起来,而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最近十年。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此后又有一系列法规和规章相继出台。并且舞龙运动已被列为我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大众体育项目之一。目前,在教育、体育改革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以推广全民健身,增强全民体质与健康为目的大众体育、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等人们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越来越受欢迎。舞龙运动恰好就是典型的此类运动项目之一。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力发展舞龙运动,培养舞龙、懂龙的人才,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重要举措。
目前,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改革已开始突破一贯的旧的教学模式,逐步发生了从观念、内容到方法、手段的全方位变革,教育重点从传授竞技体育项目的技术、技能转化为使学生具备和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及方法,一些趣味性、娱乐性、实效性的项目也被充实到体育教学内容中,使学校体育在培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发挥应有的更大的作用。舞龙运动作为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其文化内涵丰富,内容多样,可以使学生的耐力、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培养学生团结协助精神。现全国很多高校已经开始把舞龙运动引进体育课堂,并且深受学生的喜欢。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任何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教育。对于广大学生群体而言,高校的学生不仅具备了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接触面广、领悟性强,而且具有较高的素质,对舞龙运动的内涵和运动技术能有较好的理解。把舞龙运动纳入到高校的正规体育课程内,辅以与社会联合的教学方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必然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从而能拓展高校体育教育理念,对推动舞龙运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目前不少高校在体育教育中还存在着重视现代体育、轻视民族传统体育的现象,我们只有用新观念、新思想来认识、研究、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才能取得成效,不要一提现代体育,就认为什么都好,丢掉了民族的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还有什么理由不应该更好、更快地为发展这一国粹,弘扬民族精神,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呢?尤其是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体育,振奋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将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列入高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中,推向世界,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特别是高校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学校开展舞龙运动既能够使学生得到身体上的锻炼,又能够使学生在舞龙运动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还能使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目标多元化,从而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优选有代表性的项目入课堂,对丰富高校体育的教育内容具有特殊的意义。舞龙运动恰好就是典型的此类运动项目之一。
舞龙运动中最重要的道具是“舞龙”,其单价为几百到几千元不等。一般而言,两到三千元每条的中低档舞龙就够用。当然,高于五千元每条的中高档舞龙更好用。与舞龙运动相配套的乐器(鼓、锣、钹、唢呐等)大概一千多元可以配一套。舞龙的使用寿命至少一年以上,用上两三年也可能;乐器的使用寿命更长,使用正常的话,用上五年不会有问题。因此舞龙道具不算贵,而且无须经常投入。
由于有前面所谈及的优势,在高校中组建舞龙队一般在两个月内就可以出成绩,而且其水平绝对超出一般民间舞龙组织的水。所以,只要宣传得好,创收演出业务还是经常可以有的;靠外界赞助的机会也不是没有可能。因此,借此机会冲除部分成本是完全可以的。至于能否冲除全部成本或是盈利,那可能还得看具体操作了。其次,竞技舞龙运动最初以业余训练的形式进入高校,最终以专业课程的形式定位于高校体育专业。正所谓船小好调头,开展业余舞龙训练投入少,收放自如,许多高校体育专业都必将是以此种形式的舞龙运动来试探性地吸收竞技舞龙运动。
舞龙属于民族传统体育,与它生生相息,一脉相承,是一种浓厚的古文化遗存的积淀,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载体。但由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性格及生活方式等的差异,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和价值不能很快地被其他民族所接受,甚至在一个民族被另一个民族征服和同化的极端情况下,被征服和同化民族的体育方式依然会在新的民族共同体中顽强表现,各民族的体育就孕育在各自的民族文化中川。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没有统一的文字,教育手段只能是言传身教,各种优秀民族传统体育只能在各自民族内部流传,对外交流就存在障碍。尤其在西方体育的传入和民族融合的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一大批包括舞龙运动在内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濒临失传的危险。如果能将舞龙运动纳入高校教学内容之中,培养出许多舞龙运动的专门人才,这些人才在当今灵活的就业体系下奔赴全国各地,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将舞龙运动带到全国各地,舞龙运动就能在各民族人民中得到较好的开展。同时将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融为一体,对培养各民族的民族精神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
在高校广泛开展舞龙运动可以为社会各界提供与高校交往的场所和机会,能够满足社会各界对高校的社交需要。使社会各界在此项运动中结识高校的新朋友,还能保持、延续己存在的关系。在参与此项运动的过程中,还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知识之间、文化之间、民族之间及在地位上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人人平等相互信任的交流效应。西方某些国家时刻都在想法挑起我们民族间的不和或冲突而坐收鱼翁之利。从这方而讲,开展舞龙运动对社会又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舞龙表演近年来借着在世界上刮起中国文化热的东风遍布世界各地,其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洋人日渐喜好。欧美、东南亚等国的不少主流社会人员也开始学习和参与到此项目中来。国内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也纷纷开展或恢复此项运动,经过几年的发展其健身价值逐渐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因此,通过对高校舞龙运动的研究,培养出更多舞龙运动的爱好者和专业人员为社会提供服务,将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杜会的和谐发展,促进对外文化交流舞龙运动是在我国汉族和众多少数民族开展较为普遍的群众体育娱乐活动之一,各民族之间舞龙活动的开展,对增进与社会的广泛交流,促进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维护政治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高阶段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弘扬民传统体育文化,不但有利于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发展,还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那么,这就必然要求高校培养出足够的舞龙运动的人才,来肩负指导全民健身重任,这也是高校教育越来越被要求面向社会的一种必然结果。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实施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六大工程之首的“新素质教育工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为重点,力求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理素质和艺术素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向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其国民具备崇尚竞争、“尚武”精神、拼搏进取这样一种精神和心理素质。学生通过对舞龙运动的学习,可以极大地丰富舞龙运动的知识、促进人文与科学教育的融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爱国热情与忧患意识、增进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大团结,成为身心健康,勇于奉献,富有创新、开拓、拼搏、竞争、追求、向上精神有高度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同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成为社会体育的骨干力量和民族体育文化的热心传播者。
因此,普通高校开设舞龙课程教学,不仅仅是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意志力等方面的锻炼,还能增进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育,增进对各民族文化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使舞龙运动依托高校得以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充分发挥高校载体之优势,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中华民族振兴、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
[1]谭少丽,刘健.贵州高校发展舞龙运动的可行性研究[J].时代教育,2008,11 (12):117~118.
[2]李天白.普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12):43~46.
[3]曾世华.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运动的文化渊源、现状和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1438.
[4]张继生,雷军蓉.舞龙运动发展与前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605~606.
[5]宁南,黄豪,卫志强.试论舞龙运动中的节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81.
[6]苏熊,曹春宇,曹卫.“人龙舞”的社会文化价值[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3):38.
[7]唐绍军,李成银.中国舞龙的运动风格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1):17~18.
[8]师小蕴.关于舞龙运动历史渊源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5):45~46.
[9]陆卫良,张涛.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对策之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6):42~43.
[10]王俊奇.略论江西的舞龙文化及其特点[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4):37~39.
[11]谢明川.舞龙舞狮运动龙狮文化[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2):65~67.
[12]黄玉珍,胡科.试论舞龙运动的文化意蕴[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1):22.
[13]陶坤.诌议龙文化与舞龙运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7~28.
Feasibility of Carrying out DragonDancing Movement in University
Dragon dancing movement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in recent years, the dragon dancing movement has developed well,this paper analysed carrying out the dragon dancing movement in university respectively from conforming to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needs, from pushing forward the physical teaching reform,from enhancing students' national consciousness, economic aspect,cultivating sports workers,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so on, and gave future prospects of carrying out dragon dancing movement in university.
Dragon dancing movement;Carrying out;University
G852.9
A
2095-2813(2012)03(b)-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