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晓燕
(南京市考棚小学 江苏南京 210001 )
改革校传统运动会 营造校园体育文化①
阮晓燕
(南京市考棚小学 江苏南京 210001 )
本文立足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主导思想,贯彻全民健身运动,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观点出发。改革学校传统运动会模式,变运动会为体育节,把趣味性、竞争性、民族性、开放性、实效性、全面性、时代性有机地相结合,使学校的体育节成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体育盛会,发挥和拓展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实现学生主动参与体育、体验体育、享受体育的目的,体现现代人文奥运,推广全民健身运动。
改革 校运动会 营造 体育文化
改革校传统运动会 营造校园体育文化
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落实“健康第一”思想和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体现。学校运动会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学校传统的运动会主要以田径项目以及球类的比赛为主,竞技性强、组织形式、比赛项目、活动方法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参加比赛的学生人数少,对比赛结果也不关心,形成了多数人看,少数人干的局面,因此难以达到举办校运动会的最终目的,不能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和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我们意识到必须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制定具体科学合理的改革竞赛内容与形式的目标,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改革学校传统运动会模式势在必行。从2001年起我校对传统的校运动会进行改革,把每年的四月份定为学校的体育节,在体育节中开展系列体育比赛、讲座和活动,设置进行健身性、创造性、表演性、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综合性、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和比赛,给学校的体育竞赛增添新的活力,把体育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的重大举措,成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终身体育教育的多维载体,以更新、更全、更有效的方式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使之成为全校师生以及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体育盛会。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法、个案研究等。
研究对象:自2001年学校开展体育节活动以来,历届全校师生以及每班20名学生家长,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我校的体育节已经召开了九届,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喜爱,被学生们誉为“最快乐的节日”。此课题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学校体育实际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体育节推动了学校运动会的和谐、共同发展,促进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及学校一起体验体育节带来的乐趣,把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良好的结合,成为联系全体师生和家长的纽带。
3.1.1 不同主题体现特
每年的体育节以奥运会、青奥会、阳光体育等设置不同的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可操作性。
3.1.2 组织动员营造氛围
四月初利用周一全校集体晨会时间向学生进行体育节的动员,发动全校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节活动中来,亲自去体验体育节带给自我的美好感受。
3.1.3 弘扬校园体育文化
历届的体育节学生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自我设计节徽、吉祥物,学校组织评选,优胜者所设计作品作为本届体育节的节徽、吉祥物。同学们自我制作体育小报、自画所崇拜的体育明星画像、布置班级体育黑板报、体育知识竞赛、图片资料展览等富有体育文化内涵的内容,使校园处处洋溢体育文化的氛围。
3.1.4 系列讲座增长知识
为保证体育比赛的顺利进行,增长同学们体育方面的知识,体育组在全校师生中举办系列体育讲座,使全校师生基本掌握比赛规则,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对教师集中进行裁判工作的培训,做到比赛中零差错、零投诉。
3.1.5 开幕仪式隆重热烈
精心准备和组织体育节隆重而热烈的开幕式和入场式,让学生全方位的感受氛围。国旗方队在护旗手的护卫下,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体育节的节徽富有创意,表现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校旗方队步伐整齐,体现了学校体育风貌。各班方阵不同特色,朝气蓬勃。
学校体育节的指导思想是全体性,通过竞赛项目设置的变化、组织形式的改变吸引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在运动项目的设置上,淡化竞技性,强调大众性,体现集体参与性,设立具有健身性、创造性、表演性体育项目——广播操、团体操、健美操、集体舞、自编操以及身体素质项目。竞技性体育项目——普及型的田径、球类、棋类等项目为主的体育竞赛和与家长共同参与的亲子比赛 。娱乐性、运动能力性的体育项目——民间体育活动、跳短绳PK赛等。观赏性体育活动——体育表演、体育录象、体育歌曲等。综合性体育活动——体育节节徽、吉祥物设计、体育节口号、啦啦词、体育知识竞赛、体育绘画、自做体育小报、体育摄影、体育征文、体育图片展览等活动和比赛 。
精心选编和整理出师生乐于共同参加的集体比赛项目,便于师生交往互动、融洽师生关系。奥运火炬传递、迎面接力、多人多足行、齐心奔奥运等,为师生提供同场竞技的机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师生共同参与意识。邀请学生家长到场参加亲子体育比赛,家长与孩子组合参与趣味性游戏项目:搬西瓜、大脚板同步行、车轮滚滚、袋鼠迎奥运、翻轮胎、抬轿子、垫上滚翻过河、组合花样跑、组合耐力跑等。
3.3.1 群众基础得以体现
体育节设置的项目类别十分广泛,适合各种层次、各种能力的学生参加,深受学生的欢迎,师生和学生家长全员参与,充分体现了广泛的群众性和良好的生命力。
3.3.2 教育功能充分发挥
体育节活动把体育融入到教育之中,提高师生及家长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刻苦精神,不畏强手、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情感,有目的、有意识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3.3.3 体育兴趣得到提高
培养学生参加比赛的兴趣,激发学生参加比赛的主动性,是学校运动会改革的目标。体育节把趣味性、竞争性、民族性、开放性、实效性、全面性、时代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充满了勃勃生机,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强化体育意识,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体验到参与体育的欢乐,形成体育增进健康的意识和习惯,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和方法,提高体育素养,形成终身体育观念,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3.3.4 运动成就予以满足
体育节活动不仅设置集体比赛,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设置一些具有竞技性的个人比赛项目,使那些具有运动才能的学生得以施展,发挥示范、激励的作用,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3.3.5 个性潜能有所施展
体育节活动给每个学生设置了表演的舞台,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潜能有所施展,活泼好动的天性暴露无疑,校园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使学生充满阳光、校园充满阳光。
3.3.6 学校体育延伸家庭
体育节与广大学生的家庭联系,推动社会对体育的重视,更有利于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提高学校在社区中的形象与地位,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良好结合,有效地拓展体育教育的功能,体现家庭体育,家长与孩子一起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教师、家庭和学校体育结合的三维一体。
3.3.7 集体观念融入意识
体育节中设置的集体比赛项目,学生通过团结协作参与到比赛中,在融入集体和团队过程之中,共同体验比赛的乐趣,培养团结拼搏的精神,体现每一个人的价值和作用,体现班集体的凝聚力,大家感受到团队作风、团结一致战胜对方的境界。
(1)体育节以崭新的理念和指导思想,更具灵活、有效、开放的形式和更易于实施的组织形式,把健康与趣味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满足了学生的参赛欲望,体现了重在参与的大众体育精神。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节,不仅仅是传统运动会的本质回归,同时也是现代人文奥运的体现。
(2)改革学校传统运动会,最大程度地开发了学校运动会的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以此增强了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素养、扩大知识面、增进学生的健康和体育能力。进一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推动学校和谐发展,使之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体育节活动在我校人人主动参与,个个有参赛资格,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节活动之中。通过努力与付出之后,体验成功、团结合作、共同参与的乐趣,为学生展示体育特长,体验竞争的激烈,提供平台和机会。学校的体育节已成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体育盛会,发挥和拓展了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实现学生主动参与体育、体验体育、享受体育的目的。
(4)改革后的体育节,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参加,都乐于参与、都能体验体育、享受体育的节日。体育节节日气氛浓厚,各项活动的开展,更增添了活动的节日氛围,激励了学生的斗志,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体育兴趣与能力的培养、终身体育观的塑造、意志品德的锤炼,高尚情操的陶冶,综合素质的提高。
(1)体育节要进一步充分发挥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的优势和群众竞赛的功能,达到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的目的,不断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技能,使学校体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终身。
(2)体育节是推动学校群体活动开展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作为学校组织者要始终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富有创意的设置科学、有效、简便、有趣、有恒的大众性体育竞赛项目,激发每一个学生对学校体育参与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3)学校的体育运动会改革要始终立足于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终身体育”的主导思想,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观点,坚持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推广。
[1]赖天德.校运会,别落下一个学生[J].学校体育网,2004.
[2]邢树强.新世纪学校运动会的改革[J].体育文史,2002~2006.
[3]高岩松.走出学校运动会的误区构建体育节[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
G807
A
2095-2813(2012)03(b)-0067-02
阮晓燕:性别:女,职称: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学历:大学本科,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考棚小学,地址:南京市秦淮区许家巷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