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楠 李元,2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 广西北海 536000; 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
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①
陈冬楠1李元1,2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 广西北海 536000; 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
实践教学在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通过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分析,建立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体系,为科学评价实践教学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社会体育 实践教学 体系
实践教学是应用性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合作等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对构成学生的合理知识、智能结构,启迪学生思维、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由于服务对象的广泛性、社会需求的多样性、组织管理的复杂性、市场发展的不成熟性、就业岗位的不稳定性及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完善性等特点,决定了社会是其人才成长的“土壤”,市场是其人才成长的环境,从而决定了教学实践在其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在《教育大辞典》中实践教学的解释:“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理论联系的作风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也有一些高等教育工作者定义为: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在实验室或生产现场,根据实验、设计和生产任务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做结合,以学生自我学习和操作为主,从而获得感性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教学是一种活动过程,构成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即教师、学生、课程、条件等构成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就是由与实践教学活动相关的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它具体包含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管理和条件保障等要素。
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合理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是根本的保证。建立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以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在制定社会体育专业教学计划时,应强调建立整体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学科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领域、实践教学环境和实践教学管理五部分,各部分又由若干个要素组成,使其构成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完整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而发展(见图1)。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师资队伍直接关系到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教师在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建立一支思想稳定、知识十富、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师队伍,是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要着重加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这支队伍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发挥实践教师的卞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和实现是依托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是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合理结构配置呈现的具体教学内容。以体育运动技术能力为主体,按照体育基本技能、体育专业技能和体育技术应用能力为层次,将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使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学到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如下八个具体环节。
社会体育专业是培养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健身技能指导、科学健身咨询及社会体育工作的组织管理、体育经营开发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难以在课堂上直接完成的,需要辅之以大量的实验环节和实践活动。”[5]而社会体育专业的基本任务为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按照这个要求,目前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类型主要有四种类型:即组织管理型,健身指导型,经营管理型,教学科研型。因此,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在以上四个领域。
各类实践教学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主要是指各种教学实践基地。规范的实践基地建设是良好的实践环境的前提。在基地建设方面应该有固定的实习地点,与相关的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互惠互利,共同促进。基地的选择不应该局限于健身房,应该面向社会与体育公司等有专业发挥的地方进行实践,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市场的发展趋势,顺应时代的大趋势的发展。
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习、社会体育活动方案设计、体质测评、体育康复活动等提供可靠保证。因此,建设社会体育实践教学基地是构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我院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成立社会体育教研室领导下的实践教学管理小组,负责学院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宏观管理工作。具体来说同,应负责专业性实训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教学组织实施等实施工作;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践教学、科研、培训任务的下达,质量监督和考评等;校外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共同管理。
构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导向,建立起更能适应社会体育发展的、体系结构合理、内容完整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应坚持突出时代特点,以便能够培养出与社会体育发展现实相适应的专门性人才,进一步面向社会,拓宽专业体现出课程体系统一下的多元化特色,保持高度的开放性。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体育科学,应该从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中汲取营养,进一步分层次、分目标培养的原则,以使学生能够在原基础的情况下突出宽口径的特点,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1]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255.
[2]高林.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54.
[3]康礼志,龚福生.高等眼业教育教学体系特色[J].中国冶金教育,2004(1).
[4]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张岚.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2(3).
[6]姚望.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90~92.
G807.4
A
2095-2813(2012)03(b)-0066-02
陈冬楠(1985~):男,山东人,助教,主要研究领域:高校体育教学。
本文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实施保障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