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2012-08-15 00:54衣刚叶奕彤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设置改革专业

衣刚 叶奕彤

(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衣刚 叶奕彤

(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全求经济一体化的高速发展,对现代体育人才的培养和高校教育教学计划提出了更尖端的要求,所以改变高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针对当今社会发展需要,改变原有体育教育教学方法与培养目标,研究体育教育专业新课程的开发,以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以学生实际就业需求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为课程内容设置的主体方向,近而通过新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实用型体育人才,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体育教育 课程 专业人才 改革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现代科学技术一日千里,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高校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体现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高校体育教育是为现代社会输送体育人才的有效途径。高校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改革方向决定着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技术、专业理论知识、社会就业能力是调整课程设置的核心问题。本研究针对教育部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现代体育教学理念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要求,及现代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需求的发展现状,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内容、设置进行深入的研究。

1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历史演变

我国体育教育的在教育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体育教育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健身发展、提高学生运动能力的主要教育表现形式,体育教育教学课程也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手段。高校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体育理论、专项技术、运动技能,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育组织能力、自主锻炼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等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早在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随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 ,经历了课程设置变化的四个方面:

1.1 教学内容发展变化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20世纪80年代前,课程设置受前苏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育环节等基本教学内容,是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培养竞技能力为目标,课程的安排与教材的选择是根据竞技运动训练的要求来决定的。这样直接导致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培养竞技的能力作为体育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单纯注重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成绩,忽略了体育教学的本质,失去体育健身功能无法养成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缺乏体育教学组织能力,失去了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专业计划的调整改革,课程设置上大幅度增加体育教学理论与相关的健康知识,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度减少专业技术与专项技能的培训课程。通过前期的教学实践中意识到单方面的强调运动技术的课程设置,无法实现学生对全方面体育知识的驾驭,所以在之后教学内容中进行了大量的调整,对较难的竞技项目被大量删减如中长跑、撑杆跳高、三级跳、铁饼、链球全部被删除,形成以短跑、跳高、跳远、跨栏、铅球、标枪六个项目教材内容中进行了较大幅度更改。

1.2 教材理论内容的精细划分

20世纪中后期,体育教学教材的理论知识部分,从发展变化中可以明确的观察到教学内容的变革,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对体育的理解与认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体育课程研究也有了新的理解。把原有体育专业学科综合类教材转变成多科目专业化更强的方向发展。如1977年体育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后划分为社会体育学、体育概论、体育学、体质测量与评价等等,精细划分各专业学科课程设置。而且学校体育教育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体育教学类与体育健身类、体育理论类等内容,改革后的体育基础课程设置呈现出学科精细化、培养专业化、教材内容也产生了空前的变化。

1.3 变化课程设置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自改革以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四次教学计划的修订。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中期,我国制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高校体育教学计划为主要培养德、智、体各方面发展的优秀教师。20世纪90年代初期,教育目标是一方面培养体育教育、另一方面是培养科研工作的体育教师为目标。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德、智、体,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体育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等体育教育方面的专门人才;参加工作后能从事体育教学、运动技能训练、体育组织管理、培养社会所需的优秀体育工作者。

综合以上四次修订教学计划的修改,对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从培养专业体育教师到培养从事专门的体育教育人才的变化,必然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现如今社会对专业体育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原有课程体系设置已经无法达到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健身意识及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教育做为促进人体健康和增强人体体质为目的的需求需要进一步的充实改进,因此,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应具体从体育理论、专业技术、训练技能等方面着手进行创新调整。如基础理论部分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体育教育职能的需要为课程设置内容的基本价值取向,来设置基础课程,对其进行科学的调整,在课程功能上开发以学科知识的精选与改良部分,作为课程内容设置的基础,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的基础原则,注重课程适用性,绞架健身运动理论与方法的课程比例,将体育运动中的活动性、游戏性、实用性与教学练习相结合,在技能上围绕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技术与体能等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给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开拓的能力。当前合理科学地构建体育课程设置改革,改变固有教育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从改变课程设置结构入手,不同体育专业项目课程相组合来达到目的。优化课程设置内容,课程设置是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学习需要与适应就业的需求,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的价值观和教学目标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因而,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应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

2 体育课程的基本设置

2.1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完善体育课程

高校体育教育课程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培养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其课程设置必须适应社会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体育课程改革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段的丰富与完善,以满足日趋变化的社会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设置。重视当代社会发展对体育课程设置的影响,增加体育健身理论、方法、手段等内容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按需要设置体育课程,是实现体育课程设置改革所必须遵循的先决条件。

2.2 注重教学思想,重视素质教育发展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强调教与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科学知识,而是教与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双方互动的交流过程,它包含着体育理论知识、体育专业技术、体育专项技能等因素,教育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展开创新的思维,经过专业全面的学习后,从而形成优秀体育专业人才的过程。呼唤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课程设置改革的发展趋势,在实践课程中注重课程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课程教材内容改革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的培养,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调动学习兴趣,形成自觉学习、自学训练的学习氛围,实现教育课程改革的真正真谛。使学生达到满足和适应社会需要。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使体育教学内容设置的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方向,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使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灵活选择更适合学生自身条件的课程,更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的激发。

3 结论与建议

根据我国教育部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对课程改革要针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就业技能、并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各种问题的解决,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最终使学生获得全面的科学素养,拓宽个人发展空间实现一专多能的教育原则。

建议现代的体育课程设置要根据当代的社会需求来变化,内容设置要具有科学性,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一方面要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还要能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且针对不同条件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的激发。从而培养出有一定教学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1]周士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博击- 武术科学,2007(11):81~82.

[2]杨海林.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8): 91.

G847

A

2095-2813(2012)02(a)-0042-02

猜你喜欢
设置改革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部分专业介绍
改革之路
栏目设置一览表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