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平[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82]
作 者:高振平,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史论。
一
在法国学习期间,庞先生曾和学建筑的同学到德国考察包豪斯风格的建筑设计。并且,受到了同学母亲的启发:你要像歌德一样热爱你的祖国。西方现代艺术的深入学习,使得他的情感诉求必须深入到中国传统艺术中方得安宁,使得他的心灵归属必须回归到自主精神层面才可升华。庞熏回到了祖国立志学习传统,他的父亲帮他借了很多书籍和绘画。庞熏研究中国画史与画论,并联系西方艺术观念完成了《熏随笔》。
二
庞先生后期的绘画,1972年以后的系列瓶花,融江南的自然色彩与人文色彩于一体;融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西方现代绘画于一体;融装饰语言、象征语言、表现语言于一体;融一生阅历与修养于一体;融人情体会与文化记忆于一体。庞熏所画之瓶花系列,几乎都是捡别人丢弃的残花,在斗室里完成的绘画实验。在苦难的现实的激发下,他让江南之灵秀的特质与传统文人画的风骨呈现出新景象。1972年他画的《怀念家乡》这幅画是解开其绘画心灵密码的钥匙。庞先生曾在《自剖》中这样说:
我生在虞山……可见,虞山步步美雅,可惜我笔下未得它的灵秀。虞山傍临湖水,终年沉睡于一个蓝灰色的天下。我虽痛恨我家乡的闲散,然而我深爱我家乡的湖山。为什么我爱用蓝灰色的色调,最好你去问问我家乡的湖山罢。
然而,这时的画面已经由40年代的蓝灰,提升到清新艳丽的“忆江南”式的文化体认的新高度。
“画家应该像小孩子一般的天真,像小孩子一般的真实。”庞先生在1977年《山东之行》与1979年《江浙之行》后,根据速写的水墨画创作,天真幽淡,简洁率性,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放松,也有浓缩了世态人心后的超脱。这是庞先生20多年来首次重回江南,画中仍以青色的秀丽为神采所在。老墙枯藤,时代积淀中的墨迹之上,有新生的希望。看似放荡形骸的墨色中,唯独有一个“真”字。
三
庞先生关于工艺美术教育的思想是蔡元培教育救国、美育救国思想的具体表现,并且与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因此,他们于1946年在重庆相见,一连谈了三个半天。陶先生热情很高,打算负责到国外去筹集资金,与庞先生一起办学。遗憾的是,陶先生回到上海后就英年早逝,他们的希望只能化为历史记忆了。
苦难是命运的必然。人必须有高超伟大的心灵,才能全身心地去做服务人群的工作,因为他必遇见很大的危险和忘恩负义。庞熏一生坎坷,一方面既阻碍了其理想的实现,另一方面,苦难也加重了他的历史厚度。他抱着满腔的热情,却蒙受了长达22年不公正的待遇和罪名。他在逆境中勤奋著述,顽强地完成了《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他虽被迫离开课堂,但是仍在晚上偷偷地拿着手电筒看学生贴在橱窗里的作业。
人文是生命的归宿。当学术与人生相交织时,最后的归宿就是人文力量的形成,就是人文的自信。别人叫他艺术家时,他却感到不自然。他认为他就是一个爱好艺术普普通通的中国人。这是一种境界,越有学问,越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越有经历,越能摆脱世俗的桎梏。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据袁运生回忆,1962年一天晚上他去庞先生家里,庞先生说“:今天的《法兰西文学报》有一张毕加索的画,我看他画这张画还可以。”袁运生当时很吃惊,他从来没有听过一个中国人会这样谈论毕加索。一句“还可以”是经历了多少探索后的文化自信,是山水平远的从容心态。
同样,在对待包豪斯的问题上庞先生说“:我们应该了解它,研究它,同时也要知道,这个时代早已过去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香港传来的“三大构成”基础教学,曾风靡一时。庞熏却认为,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东西,作为教学的基础不能全是那些构成。
在《历代装饰画研究》中,庞先生的正气跃然纸上,不时会有宏论流露。比如谈到顾恺之,庞先生诟病其人品“:倘若以上这些事属实,就可见顾恺之的为人了。像这样的人成为装饰艺术的逃兵,毫不足奇。”庞先生有深刻的历史眼光和顽强的毅力,他一语道破“,装饰画过去的历史,是创造—被霸占—再创造—再被霸占的历史”,这句话包含了一种坚韧顽强的力度。
[4]刘巨德.一代宗师——纪念庞熏先生诞辰100周年[J].杜大恺主编.清华美术,2008,(06).
[5]周爱民.民族性、装饰性、现代性:庞熏与中国现代装饰艺术[J].杜大恺主编.清华美术,2008,(06).
[6]张道一.愿来者多思——写在庞熏先生逝世周年之际[A].张道一.张道一选集[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7]吕品田.设计与装饰:必要的张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办学思想寻绎[A].吕品田.必要的张力[C].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