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古曲在钢琴演奏中表现出的美学意蕴

2012-08-15 00:42陕西理工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陕西汉中723000
名作欣赏 2012年15期
关键词:钢琴曲古琴梅花

⊙马 斌[陕西理工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 陕西 汉中 723000]

作 者:马 斌,陕西理工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我国音乐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以及积累,形成了一种与西方音乐不同的音乐体制和相应的民族审美趣味。中国古曲,千百年来一直在音乐艺术圣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典丽深绵,具有独特的古韵风雅。钢琴可以说代表着西洋音乐的最高成就,通过改编古曲,将其移植到钢琴中,并进行演奏,中国古曲延伸了钢琴生命的触角,生发出崭新的艺术魅力,同时也是其艺术演奏的一种历史性突破。通过将古曲用钢琴演奏中表现出的深厚的美学意蕴,对中国古曲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确认,并且在理论上对其审美规律进行总结,这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中国古曲在钢琴演奏中表现出的气韵与意境之美

在中国音乐审美标准中,“气韵”是一项重要标准,钢琴以立体化的多声思维方式来展现中国古曲所强调的“气韵”,表现出了与中国审美传统的融合。气与韵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关系,犹如矛与盾的关系。同样的,“意境”也是我国古典音乐审美标准中极为重要的审美标准。中国古代,古琴是陶冶情操的最理想的乐器,而文人是中国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中国古代文人以琴养德,以古琴修身。古琴音乐强调所谓的气韵与意境,即不已直白为美,而是以含蓄为美,以音求意,追求“弦外之音”。

《梅花三弄》原是一首中国古琴曲,作曲家王建中将其改编为钢琴曲,通过对梅花的动静两方面的逼真描写,再现了原古曲中所表达的美妙的意境,以物喻人,通过傲骨的梅花,表现出高洁轩昂的情操,通过钢琴完全阐释出了原曲的精神内涵。古琴曲《流水》通过对流水铮铮的小溪以及波涛彭湃的江河的描绘,抒发出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曲家陈培勋将其改编为钢琴曲,通过钢琴演绎出流水的动态以及人与大自然搏斗的激动意象。钢琴曲《阳关三叠》为一首三段体结构变奏曲,由作曲家黎英海根据唐代的琴歌改编创作而成。原古曲《阳关三叠》为唐代的著名琴歌,其歌词引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西安》:“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该作品寄情于景,意在抒情,描绘出了古人依依惜别的意境。作者创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意境,运用平和、深沉的旋律音调,音乐旋律古朴凄凉。钢琴曲《阳关三叠》在原古琴曲的基础上,发挥钢琴的特点,运用丰富的和声语汇等,添加音乐的层次感。尽管改编后的琴曲在结构上与古曲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整体结构有所扩大。改编后的琴曲是四为三段式的,变奏六和变奏七是七为二段式的,这与古曲的变奏基本相似,保留了古曲的结构特征。

这三首改编的钢琴曲共同的文化特色就是与传统文化相联系,充分利用钢琴的特点,在继承古曲旋律音调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利用音高、音区、音色的变化,制造出悠远深邃的效果,表现出音乐的内在涵义。改编后的钢琴可以让人联想到古琴曲所代表的人文与历史,让人在艺术感知及心理上产生“通感”,从而具有了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可以说作曲家抓住了古琴音乐的特点,注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二、中国古曲在钢琴演奏中表现出的旋律线条之美

中国古典音乐,尤其是古琴音乐具有一种中国传统的文人性,在审美的趋向上与中国传统文学是相同的,因此十分注重线条美,追求曲折飘逸的“线的韵律”。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琴、棋、书、画这四种艺术类型,基本上概括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传统特征。通过欣赏古代文人的画作,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启迪,即在文人墨客的眼中,绘画的美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画面所描述的自然美,其二是画面线条与结构对于气韵的表达是极为重要的,这是作者主观精神与客观世界互动的结果。因此,古琴在表现手法上突出的就是音乐所独具的线条和旋律。我国古琴的演奏技法与西方有着很大的差异,一方面是乐器本身的特性所导致的,另一方面就是音乐更多偏向于对意境的追求,而是不是一种文字性的叙述。因此,在演奏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滑音和颤音。在西方音乐中,滑音和颤音同样存在,但是它们并非是作为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法,而是一种装饰性的技巧。

这三首改编钢琴曲在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即把握我国古琴曲旋律的本质特征基础上进行旋律的创新。这三首改编钢琴曲在节奏、力度、音程、音色变化上对古琴演奏技法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继承,在五声民族调式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方的复调手法,既体现了民族的风采,又充满着现代感。同时,这三首改编钢琴曲都十分注重旋律线条的表现张力,充满旋律线条变化之美感。

三、中国古曲在钢琴演奏中表现出的淡泊至古雅之美

大多数中国古曲都是通过对描绘山水来体现人的情怀气度,追求的是舍弃繁华求淡泊的风范。通过钢琴的演奏,中国古曲最具典范的意义是所表现出来的飘逸超群的古雅典范以及淳朴自然的淡泊,这也是古曲个性化的又一特征。而且在钢琴上演奏中国古曲,拓宽了两者的表现空间。这种审美特征,是美学中最深邃的一种境界。

以《梅花三弄》为例,古琴曲改编而成的钢琴曲《梅花三弄》,通过丰富的钢琴肢体对原曲的精神内涵进行阐释。其引子在旋律基础上,运用八度装饰音这一较宽的音域来表达出空旷深邃的意境;主题第一次出现是通过运用左右手交叉的肢体语言来表达,通过全曲中大量的平行四度和声来给人一种清新透明的感觉,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品质;高潮部分,在翻滚的琵琶音和左右手交叉的肢体语言中,形象地表达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立枝头的姿态;结尾部分采用小二度装饰音,以轻松俏皮的姿态体现出梅花藐视寒冬的神情。乐曲以梅花的不畏严寒来比喻人的高尚品格。乐曲在这里共分为六个小部分:

乐曲的第一部分速度较慢,在缓慢与沉静之中,抒发了一种极为优雅与高贵的情绪。尽管两个PP的演奏力度是较为微弱的,但是在钢琴音效的烘托下,十分稳健地将高音区的四度和二度和弦与低音区的八度完美地连接了起来,这样梅花傲雪独立、淡薄清幽之感就被烘托了出来。

乐曲的第二部分更为活泼一些。通过这部分梅花的性格被树立起来,在钢琴的盈动与机敏中,梅花肢体所具有的风韵,以及疏密兼备和淡雅的美感被凸显了出来。

乐曲的第三部分从之前的缓慢转而加快。在情绪的表现上突出了高昂,充满了活力,十分饱满。在音域上比原曲提升了一个八度。在演奏的技巧上更为丰富,使用了大量的连音。钢琴本身在音色上偏于刚性,因此在梅花形象的塑造上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乐曲的明快与流畅,以及梅花的动感与清劲在这里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乐曲的第四部分在节奏上有所放缓,并且使用了大量的连音。这种编曲技巧表现出了梅花在苍茫大雪之中,不畏寒风凛冽,从容、宁静、刚烈的品质。

第五部分的速度又突然加快,因而情绪上也比之前更为热烈。在低音区出现了六连行的演奏技巧,使两条声部交相辉映,从而旋律表现得更为坚定与铿锵。梅花刚毅不屈的形象被钢琴演奏推向了顶峰,不仅体现出了古曲所具有的苍劲与古幽,更兼具了一种大气与优雅。

最后一段,速度又由快转慢。在演奏中钢琴让整个乐曲呈现出了一种余音绕梁的意境,也把梅花的那种深远清幽、清澈淡泊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钢琴作为一种外来乐器进入我国已经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通过钢琴改编中国古曲的方式极大地推广了钢琴艺术在中国的普及,而钢琴改编曲也在传承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具有新的韵味和审美价值。从这三首作品的表现可以看出,改编钢琴曲既具有中国传统古曲的旋律线条特征。本文中所列举的三首曲目都是以我国古琴音乐为基础,以传统美学为基调的,充分体现了我国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与审美风格。但是,我们也发现古曲中大量的装饰性演奏技巧对于钢琴改变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思考如何完善古曲的改编,让其焕发出新的魅力。

[1]张静薇.中国钢琴作品的古曲审美底蕴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2]李琪.从《山林》看中国钢琴协奏曲之古曲化[J].甘肃高师学报,2004,(03).

[3]杨和平.20世纪音乐美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文学评价[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04).

[4]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5]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6]胡郁青.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现象透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6).

猜你喜欢
钢琴曲古琴梅花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夜的钢琴曲(六)
寻访千年古琴
梅花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梅花引
梅花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