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秦 华
我是这片竹林出走的一片竹叶,根植于故乡的泥土,铭印我心底的竹海情。
我俯视长江源头的第一名人名城,触摸到酒香誉满的天空。
千年的沉淀、千年的吟咏,把千年的竹仰视。
我聆听从清朝飞来的虫虫歌,飞出王家湾的牛头,与散文诗人一起游走。
我们家族在漫山遍野流动,流动成涛声依旧的海。我从谦虚的内心开始,在竹节登高处幸福着。
我过滤人的情思,陷入幻想的文字,浪漫成一幅落满母语的的风景。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从世俗的珠胎里挣脱,破天而立。
一个民族的图腾就重见天日。古朴的民俗民风不作沽名钓誉,只用竹语叙说春色。
我触摸大地的灵魂,水土保湿,蓝天报恩。“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仍虚心”。扬起我的脸,渐行渐近,又渐行渐远。融入世界。
我愿民族昌盛,长安长宁。
我漫步翠绿,墨溪雅句,“竹林七贤”。幽径石桥、亭台溪流瀑布,动与静的诗歌意象,循着词赋的韵脚溯溪而上。用一声笛箫回归童真,心泊在那山那水那竹,自然安静。
我知道竹海流韵的诗情是飘动的竹香,从泥土中脱颖而出。
一串眼睛,一串情思,用真心书写“出而忘忧”,生成一枚竹的赞歌。
融入怀抱的雨露,就是忘却忧郁的泪滴。那些跌落的长叹顺势而下,埋于山水深处。
山笑了,笑弯了竹子,笑直了竹笋,笑得流水跌落山坡。
水笑了,飞流直下,“九天瀑布”拥抱着青春走天涯。
竹笑了,扭动腰身跳恰恰。
人笑了,笑声芬芳成无数个被静心潭清洗的影子,飘在竹的海中。
我无法掩饰我的笑声。特别清脆,特别虚怀若谷。
跳出三界外,进入欢乐,流连忘返。
五行的青山绿水竹海融化了忧愁。
我陶醉清氧的甜润。
竹间细雨蘸饱一滴雾霭,从笼藏第一颗稚嫩的笋尖开始,磅礴恢弘。
我陶醉雨雾蒙 的万顷碧波。
雾气氤氲于竹林间,熏染满山旗枪的那一管笔,书写所有热爱大自然的生命。
我拥抱飞扬的雨雾,把心语放逐出满山的乐章,让春雨引来天籁。
丢弃矜持,醉卧山涧,眼眸里的热辣穿过一道春天的翡翠长廊,伸向远方,看见伊笋家的四世同堂,窃窃私语。
竹海里,拔节的声音漂白青丝,翻滚的青绿摇撼着涌动的林海。
一幅幅典雅清秀的水墨画,蔓延开来。
春意的宝贝抖落秋霜,弹响竹琴,一曲竹林歌的音符飘逸透心。
每一片叶子都匍匐在浩渺的辽阔里,大地穿上的厚衣,是劳作人们的地毯,任自然分化化作竹海的神奇和独特;化作“雪裙仙子”的一粒孢子,在我身体的营养作用下,孕育出竹荪的子宫,胎盘,胎儿,伞帽和裙裾。
“真菌之花”、“植物鸡””,美味的竹荪家族——“四珍”(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草八珍”之誉。美味的竹耳、竹花、竹蛋,竹鸡、竹蛙丰富了餐桌,是您喜欢的佳肴。
农家乐旁,才露头的小荷与枯枝倒影,听“全竹席” 嘉宾的赞誉,看四海宾客做一次快乐的大熊猫,食遍竹海百味。
“竹荪芙蓉鸡片汤”在国宴上“推窗望月”。
谁推开那扇心窗,在竹海中徜徉?生活拽着文字的衣襟自由舒展。
是你,是我,一枚笋采天地精华破土而出,挣开襁褓,伸出的白青不断盘升。
是你,是我,依偎在楠竹下拔节,与龟背竹、云竹一道击碎疲惫,在慈竹下返璞归真。
做君子,傲视天宇的翠绿,不在竹间争艳,尽情书写修竹的神韵。
顶风沐雪,接纳风雨雷电,接纳天成之合,柔性中透露出少有的内涵。
女人泪撒竹雨,男人诗作竹风。翻飞的泪痕让真爱“石破天惊”。
一些竹孩子躲在一只只竹背篼离家出走。而留守者,“个个”蓬勃伸展,冲天而长。
观绿,听绿,嗅绿,凝结成竹海绿韵野趣。
那些令人遐想的梦幻意境,是我们的骄傲。
我就是那一片幸福的竹叶,沐浴着雨后的七彩光,在这个春天享受自然的古朴情缘。
牛兴古街、周洪谟古里,仙寓洞、七孔洞、佛来山、龙吟寺、观海楼。
竹茶、竹筒饭、竹海腊肉、竹海黄粑、竹林鸡鸭。
慈祥的佛、飞舞的龙、展翅欲飞的鹰、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竹雕、竹制品、竹炭制品。
阳光、雨雾、春风。它们、你们、我们,人仙神不期而遇,与生命结缘。泊在安静的时光里,把每一个记忆永远珍藏。
中国人爱竹,中国人像竹。
曾几何时,坎坷,曲折,静默宽广的胸怀。人已去,物还留,物是人非。
人面竹、罗汉竹、香妃竹、龟背竹、鸡爪竹、算盘竹、花竹、绵竹、凹竹、箭竹……用心凝思竹的海,更觉竹渺无边。诗韵、禅意泻满雅静平和。
沉淀的历史文化如竹,化进骨质。经历时间的磨练,更加苍翠,更加向上。
透过一段段历史,向天地诉说竹海故事。心底的尘埃随意飘落,留下爱的语言。
远去的足音,缩影巴蜀文化。呈现一个又一个永恒。
我这片幸福的竹叶只能见证历史的一个瞬间。而永恒留给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