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艺术独特风格的形成——美的揉弦

2012-08-15 00:42
戏剧之家 2012年6期
关键词:二胡演奏者内心

二胡,中国拉弦乐器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其演奏艺术丰富多彩。二胡音乐婉转优美,近似人声。揉弦作为极其重要、不可缺少的演奏手段存在于二胡的演奏艺术当中。

美的揉弦在赋予二胡艺术作品生命力的同时,还增强了二胡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不仅如此,美的揉弦在表现二胡音乐内容的准确性上、塑造二胡音乐形象的生动性上、表达二胡音乐情感的丰富性上、突出二胡音乐的歌唱性上,起着其他音乐表现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些作用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了揉弦本身所特有的功能。因此,在二胡艺术的表现过程中要想形成鲜明且独特的风格,完美的揉弦必不可少。

揉弦种类繁多。常用到的揉弦有滚揉、压揉、滑揉等等。有人将揉弦分为两大类,有人将揉弦分为三大类,甚至还有人将揉弦分为十几类之多。不论将揉弦分为多少种类,笔者认为,只要在二胡演奏中,妥当地安排好使用何种揉弦类别去形成特有的表现风格,就是最好的揉弦选择。

不同的揉弦种类从其基本动作来讲都是通过琴弦的长短、张力来表现在速度以及力度上的音乐效果。揉弦是每位二胡学习者必须要勤加训练的基本表现手法,也是每位二胡学习者能够形成独特风格的基本技术要求。

每位二胡学习者都知道,在同一首二胡作品中,即使演奏者采用了同一种揉弦方法,但因人不同而产生的效果大不相同。不难发现,产生该结果的原因往往在于不同的演奏者对乐曲内容的不同理解;不同的演奏者不同的揉弦技巧的娴熟程度;不同的演奏者内心波动幅度的差异;不同的演奏者揉弦频率、揉弦力度上的差异等等。这些都会导致演奏在音色、音质上的差别。

笔者认为,每位成功的二胡演奏家都有其独特的演奏风格。我们对其加以仔细地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要想实现二胡演奏过程中完美的艺术效果,二胡揉弦的运用不可或缺。那么,我们通过什么办法来达到完美的揉弦,进而形成独特的二胡艺术风格呢?

1.通过二胡作品的内容来确定选择何种揉弦

一般说来,明确的前提是达到完美效果的必要准备。从二胡作品的内容上来看:有表现温婉细腻、清新自然,突出描写自然景致的二胡作品;有表现热情豪放、韵味无穷,突出刻画民族风情的二胡作品;有表现扣人心弦、哀怨交集,突出强调主人公内心世界的二胡作品;有表现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突出烘托故事情节的二胡作品等等。为了加深作品内容的深刻性,演奏家在处理作品的揉弦上都别具一格。不同的形式内容采用不同的揉弦类别来加强对上述各种不同二胡作品的渲染。无论选择何种揉弦,我们的目标都是为了表现作品的色彩性、表现性以及风格性。

2.通过娴熟的各种揉弦手法来丰富演奏者对作品的情感理解

完美的音乐艺术需要润色,需要演奏者发自情感世界的对作品的深刻理解。

当然,二胡作为没有血肉靠外界人为作用来体现其本质特色的乐器同样需要润色。这就需要演奏者来完成对一首作品情感表现的加强。而丰富的揉弦就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其特有的功能。

将二胡作品的“无生命”转变为活灵活现且情感丰富的“有生命”的作品,就要通过揉弦手法的丰富来提升对作品情感内容的表达。每次回味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老师演奏的《江河水》,都是那么神韵过人。在二胡作品《江河水》中,闵惠芬老师用其特有的揉弦手法拓展了作品的情感内涵。因此,她演奏的作品会以如此富有魅力、独特的风格突出地展现在所有二胡学习者面前。

3.通过稳定演奏者内心波动的幅度来加强揉弦效果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外在活动都是在受到内在冲击下而完成的。不同的内心活动影响着不同的外在表现。内心活动幅度大小的把握对演奏者稳定揉弦时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不同的作品决定不同的内心情感活动。因此,内心波动的幅度也是要受到作品内容的限制。由此,平稳的内心波动幅度所产生的揉弦效果也就加重了作品独特风格的形成。

4.通过适中的揉弦频率、揉弦力度来增强风格性作品的表现力

揉弦频率,故名思义就是揉弦的快慢程度。我们暂且不去考虑按基本要求揉弦频率每秒钟所波动的次数,而是要相对灵活多变地根据二胡作品内容的需要来调整我们揉弦的快慢程度。因此,在此处笔者强调的是以揉弦的灵活性来加深作品的感染力,进而强调揉弦频率的统一性。

揉弦力度,故名思义就是揉弦的大小幅度。在二胡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些二胡学习者揉弦时用力过猛,而导致作品内容表达的生硬、不具生动性;而有些二胡学习揉弦时用力过小,而导致作品内容空泛、音乐作品缺少了揉弦时应有的韵味。因此,揉弦时力度要适中,既不能用力过大也不能用力太小。每位二胡学习者都应根据作品需要采取适宜的揉弦力度来增强作品风格性的表现。

猜你喜欢
二胡演奏者内心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老头子的二胡
我的二胡梦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
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克服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