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帽》改编之我见

2012-08-15 00:50李传
电影评介 2012年2期

对于那些历经淘洗但依然焕发生机的民间童话故事,改编无疑是让旧有题材历久常新的内在动力。《小红帽》这个伴随过无数人成长的经典童话可谓是家喻户晓,历久弥新。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她被赋予了更多符合时代思潮、人文价值观念和大众审美趣味的崭新内涵。现在为大家讲述的是一个被搬上银幕的凝聚着更多戏谑与搞怪因素的“小红帽”,她出自美国导演之手,是一部充满现代气息的动漫电影,她与我们传统上耳熟能详的“小红帽”相比,无论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故事情节,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一、新奇独到的改编

这部电影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小红帽,让小红帽的故事变得丰满离奇,却又充满了幽默感。青春迷茫的送糕点的小红帽,身为记者而执着追求真相的沉稳大灰狼,喜欢极限运动却又要掩饰自己的超级点心师傅祖母,梦想成为演员的憨厚的伐木工等角色,让整个故事饱满而且丰富。影片借鉴推理片的方法,通过各位涉案人物不同的回想画面,拼出了一个完整的事实,讲述了各种人物齐心协力共同破获一个专偷甜点店秘方的盗窃集团的故事。经典童话故事被改编成一个集搞笑、悬疑、侦破、动作于一体的大杂烩,不同的角色通过不同的视角对相同的事件进行描述,想象力奇特丰富,情节紧凑,过程刺激,饶有趣味。

这部影片视觉上夸张前卫,各种画面被剪贴拼凑在一起形成电影的线索,各种富丽堂皇,惊心动魄的影像穿插出现,体现了现代高科技的高超数控声光影技术。传统的童话元素在这里保留的并不多,故事中的人也被赋予现代化的职业和头衔,比如小红帽是空手道高手,大灰狼是记者,猎人是演员,老迈的祖母更成了一个冒险家,留恋于滑雪、冲浪、登山等现代运动当中。

二、传统形象的颠覆

在这部电影中,传统的人物形象都被改变了,我们可以从剧中的主角人物看起。电影中的小红帽已经完全脱离了乖乖女的轨道,是英雄勇敢和正义的化身。她多次获得空手道比赛冠军,大灰狼这类彪形大汉也手到擒来;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祖母婉言拒绝的情况下,仍然只身护送甜点秘方进入森林;面对青蛙探长的质问,她也不再像洋娃娃一样乖乖地回答,而是非常个性犀利的应对,让青蛙探长有口难言。从传统的单纯的乖乖女形象到现代的机智儿童形象,小红帽的形象可谓有了很大的改变,但这是符合时代需求的,是适应复杂时代特征的集中体现。

传统小红帽的祖母是一个柔弱无力的、疼爱小孙女的形象,是典型的老弱妇人和家庭妇女形象的集合体。但电影中的祖母完全颠覆了这种传统妇人的形象。她是一个像年轻人一样朝气蓬勃,充满冒险精神的现代老太太,过着双重生活,充满神秘的欺骗,连她最亲爱的孙女也被蒙在鼓里。她说有两件事情她是不会干的:一是撒谎,二是极限运动,这完全是在撒谎。她将自由个性摆在情感生活前面。孙女来看望祖母在传统的老人看来是件很幸福很要紧的事,她却为了自己比赛而屡次推托。她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呆在家里的、生活情感里只有儿女孙女的老人家。她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有自己的现代生活,是一个崭新的祖母形象。

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大灰狼也从狡猾的反面角色变为一个敬业的记者,为了挖掘新闻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为找到偷窃集团而奋不顾身,充当了一个正义的角色。

三、变革与修正中探索崭新道路

传统的《小红帽》故事已经被从头到脚重新进行了修订,导演充分将新时代的人文价值观念和现代社会场景融入到了影片当中,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所代表的那一类型的人就和现实社会中的人一样存在着,并按照他们的那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生活着,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童话故事就是一个饱含文化的生命体,随着时代背景变迁而改变,其主题为配合时代的现实,必然会产生无数的变异。各种变异版本,反映了不同的社会道德、人文意识的变迁,是童话从古典走向现代全新路径,也是透过童话故事去理解一个时代价值导向和社会潮流的重要文献。

《小红帽》的故事无疑是经典的,通俗的。 “小红帽”这个极富民间文学色彩的角色已被多次改编,各种各样的版本丰富多彩。各种版本的“小红帽” 都被赋予了更多动态的意义,极具阐释性。每一次改编都不是简单的,都是可以做出不尽阐释的。不同的版本,会让人读出不同的涵义。同一版本对于不同的读者,对于处于不同时期和时代的人们,意义亦是多样的。或许到现在为止,《小红帽》故事中的涵义并未真正的为我们所理解,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岁月的变迁,更多传媒科技元素的加入,会使更精彩的“小红帽”版本会脱颖而出,并会以各种各样的载体和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个长盛不衰的童话主角会被赋予更多现代化的内涵,从而在民间文学的研究领域中继续大放异彩。

[1]王奕颖.从新版《小红帽》看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童话的颠覆[J]. 儿童文学研究,2008.

[2]]凯萨林•奥兰丝妲.百变小红帽[M].杨淑智译.台北:张老师文化,2003.

[9]史可扬.寻找迷失的诗意[J].戏剧艺术,2001.

[8]史可扬.新时期中国电影的美学困顿[J].影视艺术,2007(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