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画表演的问题,有人会有这样一个疑问:要影视演员或是影视导演学习表演是正常的,为什么动画创作者也要学表演呢?原因很简单。首先,动画作为影视艺术中的一份子,本身也是需要表演的,只不过它的表演是虚拟角色地表演,而非真人表演。其次,这些虚拟的动画角色是我们创作的,要使这些角色有血有肉,就必须了解表演。只有这样,才能使创造的动画角色更加生动,有更加丰满的形象特征,并为广大观众所接受。无情绪、无性格的运动,“纸片式”的人物,就谈不上是表演,更别说是让观众接受和业内人士的认可与肯定了。这也是许多新人动画作品显得有些乏味的原因之一,由于对动画表演理解的不到位,他们在创作时往往只要求动画角色能动、动的流畅就满足了。这当然是远远不够的。
要让所创作的动画角色很好的完成“动画表演”,那就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即影响影视动画表演的三个因素:角色外部形象的塑造、影视语言及蒙太奇思维的运用、戏剧要素的借鉴与融入。
动画表演和真人表演不完全相同,也不是完全不同,而是有所不同。这就是说,动画表演与真人表演在表演的内涵上是一致的、相通的,他们都是外化的表演。如都需要依靠角色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及其语言来“表达”出他们的情感、体现出他们的性格,反映出他们此时的状态特征。但具体的表现形式、扩展外延及其戏剧性效果是有所区别的。例如动画角色表演的外部形象的塑造,由于动画本身的夸张性,使得动画角色的形象及其动作也有进行相应程度的夸张与变形,这可以是比例上的,也可以是外部形象上的。另外,动画角色形象可以做出很夸张的动作来,而真人角色在表演是就很难做的到。当然,除非是特殊需要,否则真人表演也不需要进行那种程度夸张的尝试。由此可见,外部形象的塑造对于动画表演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于动画表演的外部形象的塑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角色外在形象,包括角色的比例、服装等、角色动作、角色表情、角色的道具。而这些方面就需要在角色设定时下功夫。而外部形象的塑造的依据主要有:影片的美术风格、剧情安排、主题思想等。影片的美术风格方面,什么样的美术风格决定了什么样的造型特点,如果风格写实,角色造型就不能太夸张。影片的主题思想,如果你想表现沉重悲伤的主题,那片中角色的造型特征就不能是喜剧式的人物,如Q版人物,角色的肢体动作也不能是夸张的、搞笑的。
关于外部形象的塑造中的动作方面,在影视动画表演中每一个动作背后都包含着一定的含义。动画角色动作的作用并不仅仅局限在动作本身,没有无意义的动作,因为动画角色在做某一特定动作时,背后是有某种原因、有某种驱动力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动画创作中要避免无任何意义动作的加入。首先,这个无意义动作对动画本身不会产生任何正面的作用。其次,多一个动作就等于给制作团队加了更多的工作量,耗时、耗力还耗成本。
关于外部形象的塑造中的表情方面,主要是指角色的面部表情,虽然说人体的各个部位都能表达情感,但是最容易表达、表达得最全面的还是角色的面部。而关于这一点,即使是体验派大师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是十分重视的,在其作品《奥赛罗导演计划》中曾多次谈到面部表情与语言表情的动作配合。影视动画创作者要学会像演员那样对周围的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对这些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然后做一定的记录。只有这样,才能在创造出更具有观赏性的影片。
最后,动画表演中外部形象的塑造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适度的夸张及变形,之所以是“适度”是因为考虑到了动画作品中也有不少偏写实的作品。我们看的动画作品中的一些动画角色虽然有不少是有一些生活中的原型,但这并不是照搬,而是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而提炼出来的。此外由于动画的夸张性,一些动画作品中角色们做的一些表情跟动作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无法做到的。而这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可以做到,但不合适这样做,如一个正常的男青年在走路的时候活蹦乱跳或走“太空步”,这显然会被说成是神经病。二是本来就做不到,如正常的人是无法做到动画角色那些夸张变形的动作的。而这就涉及到在动画表演中需要对动画角色的动作或是表情进行“合理的”夸张与变形。当然,这种夸张与变型并非是完全无根据的变,它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主要体现在夸张与变形要符合角色的生活背景、心理状态、性格特征、职业、身份地位、生理特点等等。
影视动画中的表演,是一种区别于影视(戏剧)表演的特殊艺术形式。它主要由两个重要的方面组成:一是动画借鉴影视(戏剧)的“影视性”表演,二是角色表现动画的“动画性”表演。前者是动画表演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后者是动画表演的灵魂和根本所在,前者主要是画面分镜头台本来实现,而后者主要是通过动画的角色设定及动画角色带有动画性的表演来实现。影视动画创作过程中画面分镜的创作是很重要的,有一个细致完整的分镜,就会使我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顺利很多,省去我们许多不必要的工作。影视动画不像真人影视作品那样,可以一次不成功再拍一次,画面分镜头台本就好比是真人的预演一样,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如背台词、道具准备等。我们在“创作”或“表演”一套动作的时候,为了使我们的动作更加真实、生动,表演更加到位,那么之前创作的那个细致完整的画面分镜就是我们创作的依据,这样就会使我们创作的动作更加符合影片剧情的需要,而这样动画表演在影视元素方面才算是做到位。
相信看过日本悬疑动画《红辣椒》(又名《盗梦侦探》)的人,都会觉得它的画面非常的细腻,镜头感特别强。原因很简单,因为它的创作者——日本著名动画导演今敏在前期创作分镜头时,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到位。而细致、到位的原因是导演在动画创作时十分注重动画的“影视性”表演。因此,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做好前期的分镜的准备,让我们的影视动画表演的影视元素更加丰富多彩。
说到影视动画的影视创作元素,主要指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视听语言,而视听语言是指人类创造并使用的,同时依托视觉(眼睛)和听觉(耳朵)两种感觉器官,以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形态进行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它的功能是叙述、议论、说明、抒情、虚构。我们在影视动画创作中要很好的利用视听语言,使影片的叙事性更强、表意功能更加全面、完整。
此外,关于动画剪辑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影视动画的独特的创作形式就认为影视动画就没有剪辑一说,影视动画中也有剪辑。只不过这种剪辑是区别与影视创作中的剪辑,它是一种前中期创作时的剪辑意识,一种蒙太奇思维。也就是说,在前中期的动画创作中,动画导演需要在剪辑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创作,而这种剪辑意识主要就体现在画面分镜的创作上。动画中的剪辑与实拍影视的剪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都属于影视视听语言的运用范畴。但是,动画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影视作品,在剪辑处理的具体手法上就存在一些与实拍影视的区别。动画剪辑首先也遵循一般影视剪辑的基本规律:影视动画同样需要影视化的镜头安排。在设计画面分镜的时候,动画创作者可以借鉴实拍影视的一些手法,如蒙太奇的运用、转场技巧等处理手法,以及加减法原则、流畅性原则与时空补偿原则等剪辑法则,通过这些手法的运用会使我们创作的动画作品更具影视性,进而就更具观赏性。
影视动画的戏剧要素也是构成一部成熟影视动画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影片是否吸引人,戏剧冲突起到很大的作用。普通观众很难会对一个平淡无奇的东西感兴趣。在影视动画创作过程中,合理的安排冲突是很关键的。表演大师卓别林的作品,为什么我们在看时一直在笑,因为他总是用他的表演给观众出其不意的感觉。在他的影片中我们能看到很多的戏剧冲突,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能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
现在的影视动画作品多少都带有一些喜剧色彩,很多人甚至觉得动画就是一个轻松的艺术表演形式。喜剧这种集幽默、风趣、滑稽、诙谐、嘲讽、戏谑于一身的剧种,用荒诞离奇的手法制造出包袱和噱头,用小人物自我暴露缺陷的伎俩来刺激观众的神经,撩拨观众的笑肌,使观众在笑声中认识社会、反省自身、洗涤灵魂,是集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商业功能和审美功能于一身的艺术形式。大家仔细回想一下自己所看动画作品,有不少都具有这一特征,原因很简单,它是动画娱乐性的体现。动画作品在动作设计上追求滑稽可笑、诙谐逗乐、风趣活泼,在情节设计上比较简单、但都是离奇荒诞,利用夸张无厘头的设计抖出令人捧腹的包袱噱头。动画表演对于喜剧的借鉴有很多:像是借鉴棍棒喜剧(追逐打斗喜剧),多在动作上制造超出逻辑但幽默搞笑的噱头,如《倒霉熊》等;超越喜剧人物、动作设计上极尽夸张、突破自然规律,如惯性或是地球的引力等,迪士尼、梦工厂出品的动画中的许多动画角色的表演都是如此;借鉴喜剧表演,创造丑化表演,如《美丽三重奏》中角色的设计不少都是夸张或者丑化的。
我国早期创作的许多动画作品如《大闹天宫》等都加入了戏剧要素,结合戏剧的程式化来分析一下影视动画表演对于戏剧的一些借鉴:首先,程式化的动作,以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来代替真实的行为,像《大闹天宫》孙悟空耍金箍棒的的动作很像戏剧中的武生们耍枪的动作;其次,戏曲中表现情绪的声音很多,各种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发声,音效也同样是动画表演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只是有台词,还有很多特效声音的加入,为影片增加更多的色彩。
在影视动画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们重点要解决就是有关动画表演的问题,而只有把关于动画表演所包含的三个元素做到位,才能算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动画表演。因此,我们在动画创作时,就要考虑到并重点把握有关动画表演的问题,并把关于影视动画表演的角色外部形象的塑造、影视语言及蒙太奇思维的运用、戏剧要素的借鉴及融入这三个方面的创作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创作的影视动画作品完成一次质的飞跃,才能让业内人士认可、让观众接受和喜欢。
[1]伍振国,齐小北.影视动画表演.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M].2009.
[2]米高峰,马偲远.影视动画的“影视性”表演与“动画性”表演[J].电影评介,2010(12)
[3]米高峰,刘玉源.论动画创作中的“先剪后接”意识[J].长城,2011(02).
[4]米高峰,刘晶莹.试论影视动画表演的类型设计与意识培养[J].学术探索,2011(03)
[5]米高峰,巩梦.影视动画传播中的动画表演创作思辨[J].电影文学,2011(04).
[6]米高峰,刁天明.戏剧、影视与动画表演的真实性与虚拟性思辨[J].电影评介,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