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奏,就要以“伴”为主,其次才是“演奏”作为音乐的体现者,只有在准确把握人物性格了解剧情及掌握乐器性能和技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独特性能,为剧情服务,为剧中人物服务,从而达到高度的统一。另外,旋律行进的快慢强弱及器乐特殊音色的运用等,都要因人物性格的不同特定环境的需求而改变欲冲必先缓,欲强必先弱把自身融入剧中,化为音符,乐魂就能得到体现。戏曲乐队的伴奏也是千变万化的,它是与演员、观众交流的桥梁与纽带。乐队伴奏要灵活得善于利用剧中的情节、作曲者所提示的人物感情及曲型环境,从戏曲音乐的角度予以补充刻划人物,在情感上达成共鸣默契。
戏曲艺术是一门集文学、歌唱、音乐、舞蹈以及雕塑、美术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戏剧艺术。这些艺术因素严谨地制约于戏曲舞台的美学思想,以其独特的艺术规律有机综合、相互谐调。戏曲音乐是构成各自具有独特风格的许多不同剧种的主要因素。戏曲音乐分为唱腔和配乐两大部分。其素材来源于民歌、曲艺音乐、民间器乐曲以及民间歌舞乐曲等等。戏曲的音乐形象是构成戏曲演出形象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演出起到美化、强化、深化和推波助澜的作用。与其说戏曲的演员和乐队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不如说是鱼水之情更加贴切些。因此,戏曲乐队演奏者的个人演奏技巧,对戏曲音乐的板式、演员唱腔特点的了解等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戏曲乐队分为“文场”和“武场”,也就是现在的民族管弦乐和打击乐。文场是为人物的唱腔音乐服务,武场则是服务于人物的身段表演,因为两者均为服务性质,因此,它们就必须以伴为主,切勿喧宾夺主。
戏曲乐队的编制是根据演出的位置、场地和性质而定通俗的说法,分“大乐队”和“小乐队”大乐队编制齐全,乐手多达五六十人,小乐队则只有十余人编制大而全的乐队在全剧的音乐唱腔中表现力是很强的乐队编制的大小是决定唱腔音乐能否在整台剧目中完整体现的关键因素。怎样才能尽可能地缩小大乐队和小乐队在演出效果中的差别呢?这就要求在改变配器的同时,之改变伴奏方法。另外,传统唱腔和现代唱腔及各大流派唱腔的伴奏方法是有很大区别的,伴奏时也要因唱段而异。
作为伴奏的每一个乐手,首先对自己所演奏的乐器性能要有充分的了解。除了三大件以外,弦乐器一般比较善于演奏抒情性、歌唱性的或欢快活泼的旋律,也可直接跟唱腔演奏;弹拨乐器既适合演奏鲜明流畅的旋律,也可以用不同的弹奏法演奏徐缓抒情的旋律,还可以组成和弦给唱腔以和声衬托,对一些中慢速度唱腔托腔或加处理,比如黄梅戏中二行板,正常由琵琶演奏;乐队伴奏低音声部的主要乐器比如大提琴,它的低音区音色浑厚,中音区壮实,既能演奏戏曲描写音乐中的抒情旋律,又是乐队伴奏中音乐的和声低音基础,正常演奏唱腔拨弦的过门长音。
通常的戏曲乐队没有专任指挥,都由鼓师兼任。鼓师通过手势、打法以及鼓板的点子,来引领其他演奏人员进行伴奏。由于受多种剧种的限制,每一个剧种都有专门的鼓师、主胡。例如京剧的京胡、柳琴戏中的柳叶琴等(他们都受过专门的专业训练,在此不作介绍)。鼓师引领的锣鼓打击乐是戏曲音乐的一大特色。它把唱腔、念白和动作的美感强化出来,使戏有鲜明的外形节奏,因此演奏者必须懂得“锣鼓点”。戏曲音乐,特别是好多地方戏曲音乐,记谱通常都是简谱记谱,这就要求演奏者在具备音乐理论基础的同时,既要懂五线谱又要适应简谱。比如一些演奏西洋乐器的乐手,习惯了“固定调”,在“首调”面前总显得手足无措。
戏曲伴奏不是简单的机械的照谱演奏。对演员的演唱风格、唱腔艺术特点都要有深入的了解。善于变化音量,尤其在演员开口唱时,伴奏音乐要随时把音量适当压低,突出演员的声情。越剧《白蛇传.断桥》中白娘子的一段唱腔,由长笛独伴。起初节奏平稳,后渐慢又还原。演奏者不了解演员的唱腔韵味特点,把握不好语气节奏的轻缓是不可能配合得天衣无缝。《红楼梦.哭灵》中贾宝玉的一段清唱,整个乐队休息,只有大提琴奏出极富表情的复调,通过与演员的情感交流,用艺术的感染力打动着听众的心灵。
另外,同一板式的伴奏方法及表现形式也要以剧中人物所处环境的不同、性格的不同来决定,这一点至关重要。剧中人物的每一段唱腔前和唱腔中间都有或长或短的“过门”,“过门”速度的快慢强弱和伴奏方法,均要以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定的环境及剧情的进展来决定,真正起到“在伴奏中塑造人物、烘托剧情”的作用。因此,在戏曲唱腔伴奏中,一个合格的乐手,除了具备高超的专业技术和音乐素质外,还要充分了解剧情、准确把握剧中每个人物的不同性格。
“伴奏”,就要以“伴”为主,其次才是“演奏”作为音乐的体现者,只有在准确把握人物性格了解剧情及掌握乐器性能和技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独特性能,为剧情服务,为剧中人物服务,从而达到高度的统一。另外,旋律行进的快慢、强弱及器乐特殊音色的运用等,都要因人物性格的不同特定环境的需求而改变欲冲必先缓,欲强必先弱,把自身融入剧中,化为音符,乐魂就能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