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儒
(黑龙江省隆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哈尔滨 150000)
防治水土流失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战略措施。水土流失是一种自然过程,但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加剧了水土流失的进程,特别是随着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水土资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生态环境治理缓慢,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十分突出,尤其是近几年频繁发生的干旱、洪涝、风雹、病虫害等等自然灾害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本文就鸡东县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防治措施作以综述。
鸡东县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东南部,地处完达山、老爷岭的结合处,完达山余脉有由东向西环抱着我县,老爷岭余脉由西向东横卧我县南部,穆棱河自西向东贯穿我县中部,南北山地环抱着开阔的穆棱河冲积平原,构成了鸡东县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势。平原区和山区之间由坡岗地相连,形成了低山丘陵、丘陵漫岗和冲积平原三种地貌类型。
低山丘陵区,处于县城南北部,面积为1 175.59 km2,占总面积的36.4%,南部最高峰西大翁海拔882 m,北部最高峰双牙山海拔783 m,平均海拔高300~400 m,地势起伏较大,是县域的林业生产基地。
丘陵漫岗地,处于县域南北低山向穆棱河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其面积为1 926.85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59.7%,地势较平缓,起伏较小,沟宽岗平,平均海拔高150~250 m,是县域的主要旱作物农业区。
冲积平原区,位于穆棱河两岸,其面积为126.34 km2,占总土地面积的3.9%,平均海拔高143~179 m,地势平坦开阔,是县域的水稻主产区。
鸡东县地处中纬度,亚洲大陆东岸,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干燥寒冷,夏季短暂湿热,多年平均气温在4.5℃,常年有效积温2 847.9~3 328.0℃,平均降雨量为519.2 mm。无霜期100~150 d。
流经鸡东县的主要河流为穆棱河,其中穆棱河的支流黄泥河、哈达河、半截河、水曲柳河、石头河、锅盔河是县域内的主要河流,共有中小型水库13座,调控着县域的水源。
鸡东县水土流失面积为90 858.5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8%,主要侵蚀类型有水蚀和风蚀两种,情况见表1。
县域年均侵蚀强度为2 538 t/km2·年,其流失分布情况是:耕地流失78 651.9 hm2,占流失面积的86.6%,荒地流失12 206.6 hm2,占流失面积的 13.4%。
表1 鸡东县水土流失情况表 hm2
全县有侵蚀沟613条,总长度1 226 km,占地面积154.7 hm2,其中发展沟429条,稳定沟62条,沟壑密度0.38 km/km2。
水土流失最突出的危害是跑水、跑土、跑肥现象十分严重,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以及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
1)地力锐减,有机质含量下降,据调查,黑土开垦20 a肥力下降1/3,开垦40 a下降1/2,开垦70~80 a下降2/3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以1‰左右的速度递减。
2)耕地减少,土地利用率低。不少大块农田被侵蚀沟切割分离的支离破碎,耕作管理十分困难,有的沟壑直接威胁着道路、村屯和水利设施。
3)生态失衡,自然灾害频发。随着水土流失的加剧,地表植被率降低,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调节小气候能力减弱,造成气候异常,给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原因,除降雨集中、地形变化复杂等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全县资源开发不尽合理,使土地资源受到破坏和污染,煤矿、砖、沙石场现有和废弃的几十处,造成的废弃地达400 hm2,开矿造成地表塌陷面积240 hm2,随着时间的推移塌陷面积还在不断加大,使土地丧失了耕作条件,加上毁林开荒,坡地耕种,从而使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水土流失的防治应坚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农业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根治水土流失必须广泛宣传,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土流失忧患意识。
水土保持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效益长远的公益事业,只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统揽全局,协调各部门,广泛发动群众,动员全社会力量才能顺利开展起来。
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的动态工程,必须因地制宜,持之以恒规模推进,根据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要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建设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本着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一系列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开发和管理机制,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治理水土流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要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提高全民的水土流失防范意识,才能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利益,才能使我们鸡东的小气候更加风调雨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