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华,王民登,李凤玲,蒙连新,吴标良,罗桂情,李天资
(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广西 百色 533000)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其导致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0~40倍[1]。高压氧联合治疗是近年来新的尝试,但有关高压氧治疗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微环境和血浆纤溶系统影响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观察了高压氧对WagnerⅢ级以下糖尿病足溃疡面的治疗效果,并对创面的微循环和患者血浆纤溶系统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糖尿病足住院患者,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2002版《内分泌学》糖尿病足病诊断标准且糖尿病足溃疡Wagner分级小于或等于Ⅲ级[2],溃疡面积1~20cm2。排除标准:其他原因所致足溃疡,近1年无出血、血栓病史,近期未应用可影响血浆纤溶系统的药物,以排除对血浆纤溶系统的影响[3]。符合以上标准患者96例,男57例,女39例;年龄45~80岁,平均(57.8±5.9)岁;全部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平均病程8年。根据随机摸号球的方法分为治疗组(高压氧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2例,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入组时临床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措施与疗效判断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饮食、降血糖药物、营养神经、局部创面处理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并用高压氧治疗,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观察溃疡面的变化。治愈:溃疡完全上皮化;好转:溃疡面积减少50%~80%;无变化:溃疡面积减少50%以下;恶化:溃疡面积增加。
1.2.2 检测方法 (1)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活性的测定: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中tPA、PAI活性,试剂盒由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按药盒说明书操作。D-二聚体(D-dimer)含量用ELISA双抗夹心法,药盒购自烟台澳斯邦生物技术公司,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4.6%、5.2%和4.0%,批间CV分别为:5.6%、6.0%和5.9%。受试者隔夜空腹,晨7:00~8:00时采集静脉血。(2)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TcPO2)检测:患者取仰卧位,采用丹麦产雷度TCM400TcPO2检测仪检测其双下肢足背处TcPO2。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以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LSD法进行两两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入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ABI、溃疡时间、溃疡面积、TcPO2、tPA、PAI、D-dim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级别 年龄(岁) 糖尿病病程(年) HbA1c(%) ABI 溃疡时间(d)治疗组(n=52) 56.8±7.9 8.6±2.1 10.5±2.4 0.97±0.65 11.4±2.1对照组(n=44) 57.1±8.0 8.4±1.9 11.2±2.3 0.98±0.63 10.3±1.6组别 溃疡面积 (cm2) TcPO2(mmHg) t-PAI(ρ/IU/mL) PAI-1(ρ/IU/mL) D-dimer(e·mg-1·mL-1)治疗组(n=52) 7.66±2.98 26.81±7.55 0.87±0.21 12.07±2.02 0.77±0.09对照组(n=44) 7.36±2.50 24.68±6.05 0.85±0.25 11.28±2.15 0.81±0.11
2.2 两组治疗后糖尿病足溃疡面效果的比较 治疗组治愈、好转例数和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恶化例数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2,P=0.017)。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的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糖尿病足溃疡面面积、创面微循环及血浆纤溶系统指标变化 治疗组治疗前后糖尿病足溃疡面面积和TcPO2、tPA、PAI-1、D-dimer含量差异 有统计 学 意 义 (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糖尿病足溃疡面面积、tPA、PAI-1、D-dimer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PO2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溃疡面积缩小和D-dimer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PO2和tPA明显升高、PAI-1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溃疡面积、创面微循环及血浆纤溶系统指标的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溃疡面积、创面微循环及血浆纤溶系统指标的比较()
*:P<0.01,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P<0.01,与治疗组治疗后相比较。
组别 溃疡面积(cm2) TcPO2(mm Hg) tPA(ρ/IU/mL) PAI-1(ρ/IU/mL) D-dimer(e·mg-1·mL-1)治疗组(n=52)治疗前 7.66±2.98 26.81±7.55 0.87±0.21 12.07±2.02 0.77±0.09治疗后 2.32±1.86* 50.56±6.15* 1.20±0.12* 6.31±1.03* 0.48±0.11*对照组(n=44)治疗前 7.36±2.5 24.68±6.05 0.85±0.25 11.28±2.15 0.81±0.11治疗后 3.74±1.69*▲ 25.82±3.96▲▲ 0.96±0.11*▲▲ 7.52±1.22*▲▲ 0.56±0.13*▲
Mugambi-Nzuribi等[4]分析了200多例卧床糖尿病患者,发现有33%的患者存在糖尿病足病风险,其中42%的患者存在神经病变,12%的患者存在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溃疡由于常伴有微血管病变及组织细胞代谢异常,常出现创面组织供氧减少、局部抗感染能力下降等,导致糖尿病足溃疡微循环紊乱使伤口经久难愈。Jeffcoate等[5]报道,糖尿病足溃疡治愈率可达66%,截肢率为5%。所以临床在不断探索各种方法以促进糖尿病伤口的愈合。TcPO2测定能很好地反映出下肢血管尤其踝以下皮肤微循环状态,进而反映周围动脉灌注情况,有效判断下肢动脉、毛细血管病变所致的缺血缺氧[6-7]。本研究发现,高压氧联合治疗8周后的糖尿病足溃疡面积愈合率达30.8%,好转率53.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TcPO2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可能原因在于:(1)高压氧能迅速增加机体各组织的氧供,改善病变部位的缺血缺氧状态和微循环功能,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促进病变部位的细胞(神经细胞、视网膜细胞等)正常新陈代谢功能的恢复,从根本上缓解和减轻神经、血管组织因缺血缺氧引起的损害;(2)高压氧能抑制细菌的生长与繁殖,增强白细胞与抗菌药物的抑杀菌能力,使创面感染得以控制,加速其愈合,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3)高压氧能使血氧分压增高,物理溶解氧大幅度提高,增加组织氧含量和储氧量,提高氧的有效弥散距离,有效地改善了组织缺氧状况。此外,2型糖尿病足患者常合并大血管病变,这与糖、脂肪代谢紊乱和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共同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其中PAI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有动物模型证实,高压氧作用下内皮功能恢复且血小板黏附性可降低,利于血栓溶解,使微循环明显改善,从而增加局部灌流量,并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8]。本文发现,高压氧联合治疗后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tPA明显升高、PAI、D-dimer有所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机制为:(1)高压氧迅速改善缺氧组织的氧供,促进有氧氧化,保护了线粒体功能,促进了能量生成,加速了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2)由于能量供应改善,细胞膜上的离子泵得以保护,抑制了钙离子内流,进一步减轻了内皮损伤;(3)高压氧干预后可迅速影响特异核苷酸的表达,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tPA和PAI,促进f纤溶系统激活[9]。
综上所述,高压氧可通过改善微循环以及对血浆纤溶系统的影响,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故在糖尿病足溃疡临床治疗中,高压氧可作为一种有效、经济、方便的治疗手段加以推广应用。
[1]Zgonis T,Stapleton JJ,Girard-Powell VA,et al.Surgical management of diabetic foot infectionns and amputations[J].AORN J,2008,87(5):935-946.
[2]Boulton AJ.Foot problem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M].In:Pickup J,Williams G,eds.Textbook of Diabetes.2nd ed.london:Blackwell,1997.
[3]钟宁,高海青,朱媛媛,等.长期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凝血、纤溶和 抗凝系统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5):398-399.
[4]Mugambi-Nturibi E,Otieno CF,Kwasa TO,et al.Stratification of persons with diabetes into risk categoriesfor foot ulceration[J].East Afr Med J,2009,86(5):233-239.
[5]Jeffcoate WJ,Chipchase SY,Ince P,et al.Assessing the outcome of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ic foot ulcers using ulcer-related and person-related measures[J].Diabetes Care,2006,29(8):1784-1787.
[6]Rossi M,Carpi A.Skinmicrocirculation in peripheral arterial obli-terative disease[J].Biomed Pharmacother,2004,58(8):427-431.
[7]李秋,廖琳,管庆波.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及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J].山东医药,2008,48(10):106-107.
[8]李雁,韩涛,姚祖武,等.高压氧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大鼠纤溶系统和血小板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3,3(10):42-44.
[9]高博,任为,张彦,等.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肢体骨骼肌形态和组织中细胞因子变化及高压氧的干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20):3874-3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