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分析

2012-08-09 08:40李显戈
财经论丛 2012年5期
关键词:集约边际出口量

李显戈,孙 林

(1.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2.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2)

一、引 言

随着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2002年中国与东盟10国签署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4年签署 《货物贸易协议》和 《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规定除在2004年1月1日已先期进行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敏感性农产品外,从2005年7月20日启动降税过程,分阶段削减关税,到2010年相互取消大部分产品的关税。2007、2009年分别签署 《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完成自贸区的所有谈判。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CAFTA)全面启动,成为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的年贸易总额、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 《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贸易额已从当年约600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311.2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东盟则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因此,改善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对增加我国出口贸易量、优化贸易的地区结构、减少来自欧美的贸易摩擦压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Melitz(2003)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一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沿着集约的边际和扩展的边际实现,集约的边际指已有贸易关系的发展,如以前已经出口的产品现在出口了更多数量;扩展的边际指新增贸易关系引起的贸易增长,如出口产品种类增加、出口公司增加等。因此,弄清我国对东盟出口增长主要沿着哪条贸易边际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贸易边际蕴含着不同的福利含义。如果出口增长主要来源于集约的边际,表明出口产品大多集中于少数企业和产品上,而这可能导致较高的收入不稳定并进一步引起增长波动,同时还可能因为出口数量扩张而导致该国贸易条件恶化,从而出现贫困化增长现象。但如果一国出口增长主要源于扩展的贸易边际,那么增加贸易品的范围而不只是贸易量,不仅有利于出口国提升多元化的生产结构,同时逆向贸易条件效应不太可能发生(Hummels and Klenow,2005;Hausmann and Klinger,2006)。分解二元边际对我国出口增长的不同贡献,有助于正确认识出口增长的路径、性质和贸易利得,尤其是深入考察不同的贸易成本——可变贸易成本和出口固定成本对二元边际的影响,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路径选择具有丰富的政策含义。

二、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从国家/企业的角度看,扩展边际意味着更多的国家/企业参与了国际贸易,集约边际意味着原有的国家/企业发生了更多的贸易量。从世界整体看,扩展边际表示双边贸易关系的增加,而集约边际表示原有双边贸易伙伴贸易量的增加。一国出口增长可以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为以前已经出口的产品继续出口到过去的国家 (老产品-老国家);第二类为过去已经出口的产品出口到新的国家 (老产品-新市场);第三类为过去没有出口的产品出口到新的国家 (新产品-新国家);第四类为过去没有出口的产品出口到原来的老国家 (新产品-老国家)。Bernard et al(2009)基于微观视角,将扩展边际定义为由于厂商进入或退出出口市场导致的贸易变化。

Felbermayr and Kohler(2006)的研究表明,1970-1997年间全世界贸易增长中的15%仅归结为扩展的边际。根据钱学锋 (2010)的研究,对二元边际进行分析的经验文献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关注贸易增长的二元边际结构;第二类主要探讨二元边际的性质及福利含义;第三类文献则主要研究二元边际的影响因素。由于二元边际的分析方法兴起的时间不长,用该方法研究中国贸易增长的文献相对较少。Hummels and Klenow(2005)研究中国在1995年的出口集约边际、扩展边际,由于只有一年而无法分析贸易增长。Amiti&Freund(2007)利用HS-10位数贸易数据分析发现,自1992年以来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种类增加了40%,但扩展的边际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贡献最多不过15%,中国对美国所有产品出口增长几乎都源于集约的边际。Roberto and Claro(2007)认为,中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集约的边际而不是扩展的边际驱动的。施炳展 (2010)将二元边际拓展到三元边际,利用1995-2004年六分位贸易数据,将中国出口增长分解为广度增长、数量增长和价格增长,发现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低、数量高,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广度增长速度次之,两者共同促进了我国出口的迅速增长。杨春艳等 (2011)采用2003-2009年HS-8位数贸易数据,分解中国对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沿着集约边际实现,扩展边际的贡献较小,在提高出口临界值时,扩展边际所占比重提升也较为有限。

从研究对象看,目前尚未有运用二元边际分析框架研究中国-东盟国家出口增长的相关文献。

三、二元边际分析理论框架

由于Melitz(2003)的分析框架需要企业层次的调查数据,而这些数据又不易获得,主要是目前我国的国际贸易统计体系以行业大类 (SITC)或产品 (海关HS编码)为口径,较少以企业为统计对象,即便能获得,但因样本数量限制而使结论不够全面。本研究借鉴Kancs(2007)的企业异质性模型,从微观角度对中国-东盟出口增长进行二元边际分解,在理论上刻画二元边际对出口增长的作用机制,其优点在经验研究上不必受制于企业调查数据的可获性,同时可以模拟不同贸易成本对二元边际的影响。

假设所有的消费者对传统商品和工业品有相同的CES偏好函数,消费者CA消费单位同质的传统商品和xj单位的j类工业品,则消费N种差异化工业品的总效用为:

其中,δx>1为工业品替代弹性,α为决定支出份额的消费者需求参数且αA+αx=1,工业品从o国运到d国涉及两类成本——可变贸易成本τod和固定贸易成本FCod,可变贸易成本采取冰山成本形式,而固定成本包括国外营销和分销成本、边境行政成本、满足国外消费者和政府管制偏好而改变产品的成本。

给定企业的最优定价策略和消费者的最优需求策略,企业从o国向目的地d国的出口量为:

其中,φ是企业生产率,Pd是目的国d水平差异工业品的价格指数。假定只有生产率高于阀值的企业才会出口,生产率的阀值对应于出口国o效率最低的企业的生产率水平,企业出口到d国得到的利润恰好等于进入d国市场的固定成本,即

从o国出口到d国的企业数量为:

其中,Nod是双边贸易壁垒、出口国和目的地的相对规模以及目的地的偏远指数的函数。根据定义,总出口量分解为出口企业数量Nod和企业平均出口量eod的乘积,即Eod=eod×Nod,eod为贸易的集约边际,Nod为贸易的广义边际。从o国出口到d国的总出口量为:

总出口量取决于出口国和目的国的相对市场规模Lr/L、多边贸易指数θd、双边贸易成本①为节省篇幅,详细推导过程参见d'Artis Kancs(2007)。。

四、模型、数据与估计结果

(一)模型设定

根据推导得出双边贸易流量方程为:

其中,Eod由国家相对大小Lr/L、目的国d的偏远指数、可变贸易成本τod和固定成本FCod决定。因为方程的估计涉及内生性问题,出口量的增加可能引起劳动需求的增加,因此会造成估计的有偏性和不一致性。采用相对出口量而不是总出口及解释变量的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经过转换变形后得到如下公式:

其中,Δ Eod=Eod/Edo是从o国到d国的相对出口量、Δ FCod=FCod/FCdo为出口相对成本、Δ θdo=θd/θo为相对偏远指数。对上式进行对数变换后可得到:

其中,β1为常数项,β2=1-[r/(δ-1)],β3=r,u为随即误差项。

(二)模型估计

Kancs(2007)模型的优点在于能通过总量宏观数据分解二元边际,克服了企业微观数据难以获取的缺陷。一方面囿于数据可获性,另一方面中国与东盟主要的双边贸易自由化是从2005年之后开始的,因此本文选取2006-2009年间来判断中国与东盟出口增长的边际属性。

1.双边相对出口。因变量Δ Eod通过直接计算o国与d国的双边出口量得到 (见表1所示)。

表1 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相对出口

2.出口相对成本。出口的固定成本等于企业的阀利润,由于无法获取出口企业的平均利润数据,按照钱学锋 (2008)的研究,世界银行 《全球商业环境报告》的 “跨境贸易”提供有关进口和出口一个标准集装箱货物所需的成本和程序,该指标能很好地衡量出口固定成本,但世界银行从2005年才提供该数据,因此采用另一相对完整的指标——“从事商业活动”成本来近似替代出口固定成本。中国与主要东盟贸易国家的相对出口固定成本如表2所示。中国-文莱、中国-老挝、中国-缅甸由于贸易量较小和其他原因并没有完整的统计数据,不在本研究范围内,由于其占中国-东盟贸易比重小而不会对研究结论产生较大的影响偏差。

表2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对出口成本

其中,Eod、Edo分别为o国到d国、d国到o国的商品和服务出口,Eoo、Edd分别为出口国o和d进口国的国内销售。根据贸易自由度和各国劳动力禀赋,利用偏远指数的定义就可以计算其值 (见表3、4所示)。

表3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自由度

表4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相对偏远指数

(三)估计结果

采用混合效应的模型1估计表明,双边相对出口与固定成本呈负相关,与偏远指数呈正相关,模型2、3的变量不显著,因此采用模型1的系数来估计相关的参数。根据β2=1-[r/(δ-1)]、β3=r,我们可以得到δ=14.5994、r=27.2138,r值越小,企业之间的异质性越大,即更多的产出集中在少数规模更大、效率更高的企业 (钱学锋,2008)。与Kancs(2007)对东南欧国家的估计结果 (r=0.377)、钱学锋 (2008)对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出口增长的估计结果 (r=0.377)比较后发现,中国对东盟的出口更多地通过企业进入出口市场来实现,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增长主要沿着扩展的边际实现 (见表5所示)。

表5 中国与东盟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流量估计

因为多边阻力衡量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贸易成本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会对贸易边际起着负面的影响。可变贸易成本的下降不仅能增加出口企业的平均规模,还能吸引新的企业进入出口市场并开始出口。然而,固定贸易成本的变化比可变贸易成本变化对出口贸易流的影响相对要小,主要是因为集约贸易边际并不对固定贸易成本的变化产生反应,当固定贸易成本变化时,所有的调整都是通过扩展边际发挥作用的。正如Pacheco et al.(2008)所指出的那样,贸易成本下降会对出口广度和出口深度产生积极影响。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主要依赖扩展的边际实现,意味着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出口市场,而不是仅仅依赖少数规模大、生产率高的企业。随着中国与东盟签订区域自由化贸易协定,贸易壁垒逐渐降低,使原来生产规模不大、生产效率不高的企业能在出口门槛降低的情况下进入出口市场,扩大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量,因此出口激励政策应更关注于如何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及贸易的行政程度,为更多的企业进入出口市场提供便利。如果出口的增长依靠集约的边际,则往往导致出口收入波动和贸易条件的恶化,而扩展边际是新的企业和新的产品种类进入出口市场,它可以维持出口收入的稳定,因此中国目前对东盟国家出口的战略是有利于我国出口增长和贸易条件的维持。

[1]钱学锋,熊平.中国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及其因素决定[J].经济研究,2010,(1):65-79.

[2]施炳展.贸易如何增长?——基于广度、数量与价格的三元分解 [J].南方经济,2010,(7):50-60.

[3]杨春艳等.中国对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基于贸易二元边际的研究 [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3):54-60.

[4]Antras P.Firms,Contracts and Trade Structure[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3,(11):1375-1418.

[5]Bernard A.,Eaton J.,B.Jensen and S.Kortum.Plants and Productivity in International Trad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93):1269-1290.

[6]Bernard,Jensen,Redding&Schott.The margins of U.S trade[J].NBER working paper,NO.14662.

[7]Amiti M.and C.Freund.An Anatomy of China's Trade Growth[J].Paper presented at the Trade Conference,2007,IMF.

[8]Bernard A.B.,S.J.Redding and P.K.Schott.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Heterogeneous Firm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7,(74):31-66.

[9]Chaney T.Distorted Gravity:The Intensive and Extensive Margi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8,(4):1707-1721.

[10]Hansen J.D.and U.M.Nielsen.Economies of Scale and Scope,Firm Heterogeneity and Exports[C].Working Paper,2007a.

[11]Hansen J.D.and U.M.Nielsen.Choice of Technology,Firm Heterogeneity and Exports[C].Working Paper,2007b.

[12]d'Artis Kancs.Trade growth in a Heterogeneous Firm Model:Evidence from South Eastern Europe[J].The World Economy,2007,(30):1139-1169.

[13]Marc J.Melitz.The Impact of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J].Econometrica,2003,VOL.71,No.6:1695-1725.

猜你喜欢
集约边际出口量
3月份我国化肥出口量同比减少40%
2020年我国己二酸的出口概况
超可加对策的边际等分集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上半年我国化肥出口量下降15.2%
今年化肥出口量价齐降
牢筑节约集约“高压线” 严守国土资源“生命线”——玉环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基于方差分析的回归元边际贡献的实证研究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