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显政
封面坐标CoverFocus
推进和谐矿区建设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王显政
5月9~10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全国煤炭工业和谐矿区建设现场会,来自主要产煤省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大型煤炭企业的代表300多人参加了会议。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作主旨讲话。
召开全国煤炭工业和谐矿区建设现场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交流煤炭行业和谐矿区建设工作经验,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进一步推进煤炭工业和谐矿区建设工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煤炭工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一)准确把握煤炭工业和谐矿区建设的科学内涵。煤炭工业和谐矿区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内涵丰富、综合、全面、科学的概念,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是煤炭工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工程;核心是遵循资源开采型产业发展规律,发展先进生产力,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人与自然融洽相处,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施途径是建立统筹发展机制,促进煤炭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职工生活相协调,推进产业转型、棚户区改造、压煤村庄搬迁与矿区生态再建,努力构建产业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的新型矿区。
一是树立和谐发展理念。矿区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构建和谐矿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煤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矿区资源开发、区域经济、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发展的协调性。树立和谐发展理念就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从矿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坚持依法办矿,把保护煤矿工人的生命放在首位,妥善协调资源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各方利益主体关系,实现矿区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煤炭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矿区与社区和谐发展。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共赢发展。就是要始终把人的生命、人的发展和根本利益作为煤炭工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加快矿区棚户区改造工程进度,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与生态恢复力度,改善矿区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矿区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在发展的同时,矿工、矿区、矿城互利共赢协调发展。
三是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发展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依托的循环经济产业,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走煤电、煤焦化、煤建材、煤炭物流等一体化发展道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构建煤炭与相关产业相互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促进产业转型,提高煤炭经济发展质量,是和谐矿区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
四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先进的资源开发理念,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煤矿,推广煤炭绿色开采与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回收率,淘汰落后产能。因地制宜,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工程,统筹煤矿开采、生态修复与重建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和谐矿区建设的重要目标。
五是建立统筹发展机制。和谐矿区建设要积极争取矿区地方人民政府的支持,发挥煤炭企业和谐矿区建设主体作用,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与煤炭企业发展的关系,调动地方、企业、社区等各方的积极性。从资源开发为了国家、企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矿工、发展成果由社会共享的战略高度,共同促进和谐矿区建设。
(二)充分认识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实质是矿区发展目标、发展方式问题。它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矿区、怎样建设、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稳步推进,能源需求总量继续保持增长。虽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赋存条件决定了煤炭消费总量仍将保持适度增加。资源开发规模扩大、开采强度增加,特别是煤炭生产越来越向晋陕蒙宁等生态脆弱的西北地区集中,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全行业要深刻认识到,推动煤炭工业和谐矿区建设,加快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维护矿区生态环境平衡,促进煤炭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矿区职工生活水平,是煤炭工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树立煤炭工业新形象、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战略选择,是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证。
“十五”以来,在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大背景下,在国家相关政策和地方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煤炭行业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坚持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矿区棚户区改造,提高职工收入水平,矿区和谐发展的理念逐渐形成。
(一)确立了安全发展理念,实现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煤矿安全指标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解决煤矿安全问题,党和政府从体制、机制、投入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截至2011年,26个省(区市)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炭生产企业累计提取安全费用2475亿元。同时,国家加大煤矿安全治理资金支持力度,每年投入30亿元补助煤矿安全治理项目,累计投入180亿元。在煤矿安全生产费用政策的支持下,煤炭企业结合矿区实际,开展煤矿安全技术改造、隐患治理和设备更新。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2003年的4.17下降到2011年的0.564,事故死亡人数首次降至2000人以下。在长期的煤矿安全生产实践中,煤炭工业安全发展的理念逐步形成。
(二)调整了煤炭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调整煤炭产业结构,实现煤炭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提高矿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煤炭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五”以来,大型煤炭企业在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现代煤炭服务业,构建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依托的多元产业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初步统计,在我国煤炭行业100强企业中,近40%的企业非煤产业产值达到了企业总产值的50%以上,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为和谐矿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了科技投入,煤炭科技创新为和谐矿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初步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炭科技投入总额1148.5亿元,占总产值的2.75%;大中型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380亿元,完成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60余项,重点科研课题360余项;实施国家科技大型示范工程项目13个,重点课题近300项。煤炭行业建成了国家级技术中心14个,大中型煤炭企业多数建立了省、市级技术中心,建立了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攻破了一批制约煤机装备制造难题,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有力地推进了煤炭科技进步,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大幅提高。
(四)推进了棚户区改造,矿区职工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在国家有关推进棚户区改造政策的支持下,煤炭企业主动偿还历史欠账,加大矿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投入,一大批煤矿职工喜迁新居,煤矿职工切实享受到了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
(五)加大了生态治理力度,促进了矿区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近年来,煤炭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遵循资源开采业发展规律,不断探索煤炭绿色开采、保水开采、矿井热能利用等技术,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与生态再建力度,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六)提高了煤矿职工收入,企业的凝聚力大幅提升。随着近年来煤炭需求持续增长,企业经济效益逐渐好转,煤矿职工收入增长机制逐步建立。2011年,全行业职工年平均收入5.4万元左右,较“十一五”初期有了较大幅度增长。部分企业职工收入水平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七)培育了特色行业文化,煤炭文化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在推进和谐矿区建设中,煤炭文化建设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文化价值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煤炭行业文化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007年,成功开展了煤炭工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今年第二次全行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评选工作顺利推进;举行了两次“寻找感动中国矿工”活动;举办煤炭艺术节、全煤运动会、“乌金杯”大赛等行业文体活动,有力地推进了行业文化建设。与此同时,大型煤炭企业结合矿区特点,文化建设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总结煤炭工业和谐矿区建设经验,我们在看到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我国煤炭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资源开发规模、开发强度不断加大,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部分老矿区转型发展难度大,企业经营还比较困难;受体制机制的制约,和谐矿区建设还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在发展中加以解决。
为进一步推进煤炭工业和谐矿区建设,全行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为目标,统筹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矿区职工生活、产业转型发展的关系,着力推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建设和谐矿区,努力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要坚持主动参与、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则,争取煤矿区地方人民政府支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依据自身发展实力,积极参与和谐矿区建设。
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共赢发展的原则,始终把人的发展作为煤炭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保障安全生产,维护矿区和社区居民权益。
三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树立先进的资源开发理念,努力提高资源回收率,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工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
四是要坚持优化结构、产业转型的原则,发展循环经济,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构建煤炭与相关产业相互支撑、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
经过全行业的不懈努力,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矿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变革,矿区生态环境改善,企业发展实力增强,职工生活质量提高,行业文化得到较大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是科学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煤炭企业制定发展规划要主动与矿区建设、区域经济转型、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等规划有效衔接。构建矿区地方政府、煤炭企业和社区广泛参与的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发展的新机制。实现压煤村庄搬迁与新村镇建设统一规划,有序实施,解放煤炭资源,集约利用土地,促进生产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的新矿区、新矿城建设。
二是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煤炭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实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31898”工程,组织开展煤炭开采利用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总结推广煤层气抽采与利用、难采和薄煤层开采、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等技术,促进煤炭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
三是努力构建以煤炭为基础的新型产业结构。以煤炭开采为依托,以洗选加工和转化为重点,以煤基产业链适度延伸为方向,促进煤电、煤化、煤建材和煤炭物流产业发展。提高煤炭伴生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发展现代煤炭服务业。推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四是不断提升煤矿职业安全健康保障能力。完善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大安全投入,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装备,建设安全高效现代化煤矿。完善煤矿井下应急救援体系,推进煤矿重大灾害隐患治理。加强职业健康体系建设,加大煤矿粉尘治理力度,建立职业病检查机制,完善煤矿职工健康体检措施,注重改善井下作业条件,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
五是因地制宜实施矿区生态再建工程。遵循生态环境内在规律,结合区域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特征,科学制定矿区生态环境再建规划,按照“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宜地则地、宜草则草”的思路实施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工程,促进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六是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与棚户区改造。充分利用国家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扶持政策,统筹城镇建设、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安居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矿区居住条件和环境。
七是完善职工收入增长机制。坚持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完善企业内部分配机制,重点向一线艰苦岗位倾斜,向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向高技能人才倾斜。注重提高煤矿企业伤病人员和伤亡困难家属的生活待遇,使企业员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八是提高煤炭从业人员素质。适应现代化煤矿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企业科学管理需要,优先发展煤炭教育事业,加强企业职工培训,鼓励职工在岗学习,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高技能的职工队伍,为和谐矿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九是加强矿区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以社会法制、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为基础,加强矿区文化建设,实现依法办矿,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文化融合发展,培育煤炭行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将在这次现场会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推广各地和谐矿区建设的先进经验,抓好行业示范试点工作,并跟踪和谐矿区建设进程,分析存在问题,反映企业诉求,不断研究探索发展思路,提出有利于和谐矿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建议,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行业自律,指导煤炭工业和谐矿区建设工作。
(责任编辑:厉克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