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大学导师制下学生早期科研素质训练研究

2012-08-07 07:18陈满娥罗玮来王瑾红
老区建设 2012年12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陈满娥 罗玮来 王瑾红

[提要]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借鉴国外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一种新的工作机制。探讨导师制的实施对于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生早期科研素质训练的意义,并重点介绍了其实施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地方综合性大学;导师制;学生;科研素质;训练

[作者简介]陈满娥(1970—)女,井冈山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罗玮来(1973—),男,法学硕士,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王瑾红(1968—)女,井冈山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研究。(江西吉安343009)

本论文为2009年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地方综合性大学导师制下学生早期科研素质训练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9YB074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导师制下学生早期科研素质训练的意义

(一)实现高校办学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教育应当使本科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技能和相关的的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是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二)提升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瞄准人才需求市场

本着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高校应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社会要求本科生具备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而地方综合性大学多为新建本科院校升格而来,对本科生的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对于地方综合性大学是一项新课题,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导师制的引入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可以解决目前本科生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本科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高校扎实办学奠定基础。

二、理论依据和现实条件

(一)导师制的渊源

本科生导师制是15世纪初由英国牛津大学的威廉?威克姆首创的;其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名牌大学相继采用。在国内,最近几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都在实行导师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谓本科生导师制,是指由高校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导师,对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提供教育和指导。

(二)导师的条件

指导教师在导师制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是保证实践性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的做法是:尽量选择科研能力强、具有丰富科技开发实践经验的教师担当指导教师,原则上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并负责或者参与一定数量的纵向或横向研究课题;因此都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在专业学习方面,因为导师一般都是本专业的资深专任教师,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及将来可从事的工作都很熟悉,在与学生接触时,很容易成为学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导师更可以利用自己在科研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优势, 带学生介入科研和专业实践,更直接地激发并保持学生的专业兴趣。

(三)导师制下学生早期科研素质训练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应该使学生达到系统巩固并扩大所学的知识;把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的工作技能和科学研究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科生的四年学习时间中,能否达到上述要求,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学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毕业生一出校门就要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要自谋职业,参与竞争,独立工作,自我生存。因而,独立自主的工作能力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与开发能力,无疑已成为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如何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地方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基础较弱,能否与其他重点高校的学生具有同样的竞争力,是我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实施方法

基于导师的科研能力,在学生一年级到毕业的四年大学生涯里,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实践活动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研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掌握一般工作程序;培养参与各种科研的兴趣;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1.在一年级时,由导师公布自己的学术方向,师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由于受精力、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一名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不超过五名。

2.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活动。

3.引导学生成立各种专业社团,并加强对各种专业社团的管理、指导和支持,使其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

4.在导师的指导下,组织兴趣小组,自办学术期刊,发展学生的科研成果。

5.以课题研究进行实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导师的研究方向,指导学生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受科学思想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锻炼。基于导师制的实践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导师不再是直接的授业者,他们把学生引入专业领域后,多数都会让学生参与实际的科研课题,在课题完成过程中学习和吸收必要的知识技能。

具体做法是:学生可以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和导师一起开展调研,参加实验,收集、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提纲、调研报告或实验报告,参加开题、结题等科研活动,从而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方法。由于学生缺乏工作经历, 要求他们去做一个服务于真实世界的项目, 即使是大学校内某部门的项目, 也都会有难度。因此, 教师应仔细检查所有将要开展的项目, 保证这些项目与所学学科有关联, 并将项目大致完成时间限定在合适的范围之内。

6.在高年级阶段,指导学生撰写学科论文或毕业论文。

7.建立激励制度和正确的本科生导师评价机制。

把学生的学术成果作为学期成绩考核和导师业绩考核的一项指标。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导师互评、领导评价、专家评价多元主体的本科生导师评价机制。而学生评价、导师互评、领导评价、专家评价对于本科生导师“内省”和“反思”的“自我评价”具有积极作用。导师建设性地对待被导学生的评价、导师互评、领导评价、专家评价,可以获得关于组织要求、外部期望以及自己工作的实际效果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导师明确组织目标和自己工作的目标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组织、同事、学生乃至社会对自己的期望,了解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为改进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支持。高校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工作评价,实质上是一种全员参与的评价活动,管理者、被管理者都参与到评价的实践之中。通过评价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宣传本科生导师制,使学校全体师生进一步认识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对于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重要意义,使他们在主动、自愿的动机下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实践之中,从而切实提高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实效,真正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从这一意义上说,评价是本科生导师制健康发展的有效动力。

四、结束语

对于本科生来说,课程学习难度很大而且枯燥无味。但如果参加了导师制的学习,需要实际来应用这些知识,就会激发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其次,在导师制中参与科研为本科生盲目的学习过程找到了一定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导师可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

完成科研任务,启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本科生导师制究竟如何实施,还得根据各所高校的具体情况而定。各高校在实施过程中应视类型的不同和自身情况的差异而有所区别。可以根据自身的师资条件、教学科研状况、学生素质等选择不同类型的导师制。导师制对于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积极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可以提高本科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至关重要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对于教师而言,导师制提供了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培养科研型人才的过程是非常有意义的。总之,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是师生双赢。

[参考文献]

[1]邓琥,马有良. 基于团队导师制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6).

[2]郭嘉.基于团队的新型导师制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 1) .

[3]纱小岗,秦玉军.研究性实验教学项目创设及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1,( 1).

[4]孙凌宇.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本科教育导师制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 2).

[5]韦卫星.基于导师制的本科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5,( 2).

[6]肖晓萍.师生共建型科研创新团队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 ( 2).

[7]耶晓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 ( 3).

[8]周权锁, 陈巍, 李辉信, 高彦征. 注重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制新模式构建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6).

[责任编辑:欧阳小芹]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导师的猫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