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正,解昌盛,向永光,张登荣,敬海霞
(重庆市巫溪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重庆 405800)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以下简称花叶病)是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苗床期和大田期均可发生,烟草普通花叶病毒(以下简称TMV)主要通过汁液传播,易于接触感染,极易在苗床剪叶(特别是漂浮育苗)和大田操作时传播。苗床带毒的病苗、粪肥、土壤中病残体和其他带病的寄主植物是造成大田发病的初侵染源[1-2]。一般认为,TMV不会通过烟草种子传播[3]。病、健叶轻微摩擦造成微伤口,TMV即可侵入,但不从大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侵入后在薄壁细胞内繁殖,后进入维管束组织传染整株[1]。
2011年,巫溪烟区花叶病流行范围广,危害程度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2],全县3400余公顷基本烟田不同程度受灾面积近700公顷,新烟区发病程度较轻,老烟区发病程度较重。调查发现,某些田块蚜虫危害严重,具有疑似复合侵染症状。许多烟株前期未发现带毒症状,但后期杈芽带毒现象明显,在大田生长后期,烟株带毒面积应该远远大于实际的受灾总面积。烟草花叶病的大流行,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着本地区烟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通过对全县烟草花叶病发病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原因分析,同时对现有花叶病防治药物药效进行试验研究,为下一步制定花叶病预防的具体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供试烟草品种:云烟87。
在病区设立病害观测圃,大田发病后定点调查,5点取样,每点50株,共250株,每5天调查一次发病情况,按GB/T23222—2008分级标准,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观察圃在5月7日左右移栽。
药剂防治试验共设两个处理,分别为T1(施用8%宁南霉素水剂1600倍液)和T2(20%吗呱乙酸铜700倍液),喷药时对准烟苗的正反两面叶片均匀喷雾来防治花叶病,试验期间不施用其他药剂。在大田移栽后试验地块出现花叶病症状时进行第一次药剂防治(移栽时间在5月11日左右,出现花叶病时间为5月18日,第一次防治时间在5月19日),以后每隔7~10天药剂防治一次,共防治3次,每次防治时调查烟株发病情况,调查方法同系统调查,在烟株打顶后进行最后一次发病情况调查,按 GB/T23222—2008分级标准,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并在每一次调查结束后,按GB/T23223—2008标准计算药剂防治效果。以不进行药剂防治田块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三次,随机区组排列。
2011年巫溪烟区烟苗集中在5月5日到5月20日之间移栽完毕。已有的研究认为,花叶病的发病温度范围为12~37℃,最适发病温度为25~30℃,温度在28~30℃时发病最重,高于38℃入侵受抑制,低于10℃病症消失[4]。病毒从侵入寄主细胞开始,到出现花叶症状一般需要6~8天,如果气温低、烟株生长缓慢则需要10天以上。在22~28℃条件下,染病植株7~14天后开始显症[5]。从巫溪县彭庄气象站的气象数据来看(表1),4月中下旬开始,除个别雨天外,最高气温大多维持在20℃以上,其中烟苗移栽的15天内有9天(5月5—7日,5月9日,5月12日,5月17—20日)气温均在最适宜发病的25~30℃范围内。4~6月份日均最高气温都在20℃以上,旬日均最高气温除4月上旬外,其余都在20℃以上,尤其4月下旬,5月上旬,6月下旬旬日均温都在25℃以上。
表1 2011年巫溪县彭庄村气象站4~6月份主要气象资料统计表(℃、mm)
由表1还可以看出,4、5、6月份,巫溪当月日平均降雨量分别为 1.31、3.94、8.41 mm,则月降雨量分别为 39.2、122.0、252.4 mm,与 4 ~6 月份常年降雨量 81.3、139、168 mm 相比,分别减少 42.1、17 mm,增加 84.4 mm。前期干旱,移栽后多次大范围降水,由于冷暖变化、昼夜温差变化及温湿变化幅度相对较大,日照时数不足,对伸根期烟株地下部分生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烟株移栽后没有早发快长,抗逆性弱,可能给花叶病的流行传播提供了最必要的客观条件。通过对部分烟田调查发现,在移栽初期即零星出现有花叶病及复合感病现象,从6月上旬开始,当烟株陆续进入团棵期,个别田块烟株花叶病症状明显,6月下旬到7月初,烟株在旺长、现蕾、打顶阶段花叶病有爆发趋势,而适当早栽的田块感病相对较轻。
由图1可以看出,总体上,花叶病发病率呈3个阶梯状有规律增长趋势,而病情指数则是从开始出现病株后呈持续增长态势。在5月16日以后(烟株移栽1周左右),发病率迅速增长,病情指数与发病率同步增长,5月26日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均达到第一个增长高峰,分别为14.8%和5.37。5月26日至6月5日期间,未出现新感染发病烟株,但病情指数在5月31日起迅速增加;从6月5日至6月10日,病株和发病程度增长迅速,并于6月10日达到第二个发病高峰,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21.6%和10.93,病情指数在6月10日以后增幅有所变缓,6月10至6月30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呈平稳增长趋势;6月30至7月10日,发病率出现第三次高峰,并于7月10日达到最高峰,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2.4%和16.93。随后,发病率则呈降低趋势,但病情指数则仍呈增长趋势。
图1 2011年巫溪花叶病发生规律
由表2可知,第一次调查时,CK、T1、T2三块田地烟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较低,并且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T2的发病率在三个处理中略高为1.47%,T1的病情指数略高为0.16。从随后几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否用药,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随着生育期推进而增加,CK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施用药剂的T1、T2处理。从大田出现病株到第四次调查结束,CK、T1、T2发病率分别增加了29.53%、16.23%、17.08%,病情指数分别增加了 13.78、6.02、6.34。由后三次的调查结果可知,T1、T2两个处理发病率与对照差异均显著,病情指数除T2的第二次调查结果与对照不显著外,其余与对照差异均显著,但发病率和病情指数T1、T2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由表2还可以看出,第一次施药后T1、T2处理药剂防效高达68.25%和57.14%,说明药剂防治对预防花叶病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药剂防治能够明显预防并减轻花叶病的危害。两种药剂的防效在整个调查期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第一次施药防治后的防效分别为68.25%和57.14%,而最后一次调查防效分别为55.54%和53.73%,药剂防效不断降低和病情指数的不断增加则说明虽然施药能够预防并减轻花叶病危害,但是一旦感病后即使施药,对花叶病防治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表2 花叶病大田期药剂防治效果
烟草普通花叶病素有“植物癌症”之称。该病的发生危害已成为烤烟生产向优质、适产、高效目标迈进的一个主要障碍。烟草花叶病主要发生在苗床期到大田现蕾期,这一时段的气候条件对病害流行影响很大。温度和光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病情扩散和流行速度,高温和强光可缩短潜育期。每年4~6月份,干旱少雨,气温波动较大,特别是在烟苗移栽后,由团棵进入旺长的关键时期,如遇干热风或突降冷雨,容易引起花叶病的爆发流行。郑美秀等[6]研究发现:气温要素对烟草普通花叶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以正效应为主,最低气温的影响最大,平均气温次之,最高气温影响最小;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对花叶病发展的正效应在盛发前10天左右极其显著;日照时数对花叶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在进入旺长期后才有较明显的负效应;温度、降水、湿度和光照等气象因子对花叶病发生发展,降水和湿度影响最大,温度次之,日照最小,始发时起主要作用的是温度,流行时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则起主要作用。
本研究对年度气象条件的分析发现,4~6月份异常的气候条件是花叶病发生最主要的外部原因。移栽期干旱,烟株还苗较慢,没有早发快长,从伸根期到团棵期多雨,低温高湿寡日照使烟株地上地下部分长势较弱,抗逆力差。多次大范围降水造成的冷暖变化、昼夜温差变化及温湿变化,日照时数不足,再加上暴雨或暴晴及干热风的影响,造成了年度严重的花叶病危害。
本研究综合气象因素对花叶病发生流行的影响和花叶病在烟株生育期三个发病高峰的发生规律来看(表1和图1),花叶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因素有密切关系,尤其发病高峰出现均是异常气候作用的必然结果。在烟株移栽过程中,大多天数气温均在花叶病易发病的范围内(移栽过程有9天在最适发病温度范围内),而5月18、19日的强高温,加上20、21日10.3 m/s的强风可能是导致第一次花叶病发病高峰的主要气候因素。这与谈文等[5]和杨明等[7]研究的结果一致。第二次和第三次发病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10日和7月10左右,而这两次高峰出现前半个月左右(5月30—31日,6月23—27日)均有大范围降雨,这与郑美秀等[6]认为,盛发期前半个月左右的降雨量对花叶病的流行具有极其显著的作用的研究结果一致,降雨量越大,叶片上越易形成水珠或水膜,花叶病越易流行,因为烟株叶片有水珠或水膜时,有利于TMV入侵[4]。在烟株打顶后,花叶病病情指数虽然在逐渐增强,但发病率却有逐渐减弱的趋势,这可能与后期温度较高,不适于花叶病发病,同时烟株抗性增强,部分轻度感病的烟株花叶症状逐渐消失或转为正常有关。
曾嵘等[8]研究发现,在烟苗未感染 TMV前提前使用药物预防能明显降低感染花叶病的几率。杨明等[7]研究结果表明,一旦烟株感染携带病毒后,在有病原存在的情况下,施药预防与不施药预防几乎没有区别。病毒病在自然状态下具有较强的浸染传播能力,对健康烟株的自然传染能力并未因施用病毒病预防药剂而改变。杨柳[9]研究认为,在烟草感染病毒病后,即使施用各种抗病毒剂,发病株率、病情指数都没有减少。而本研究认为,未感病前施用药物对预防花叶病能够起到明显的效果,对未感病烟株能够起到明显的预防作用,能够明显降低花叶病在田间的传播能力,减少健康烟株感病的几率,但是烟株一旦感病后,施药的防治效果有限,施用药剂并不能减轻已发病烟株的病害程度。
从花叶病的发生条件和发生规律来看,异常的气象因素是花叶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而针对花叶病的防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早施药,早预防。坚持以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在病毒侵染烟株之前采取消毒措施,消除侵染源,并且需要早施药预防,消除病毒的侵染、传播和蔓延途径。
[1]烟草植保在线.烟草普通花叶病[EB/OL].(2011-10- 07).http://www.yczb.org/SbContent.aspx?Qid=40.
[2]张彬,丁伟.重庆市巫溪县烟草花叶病调查报告[EB/OL].(2011-07 -13).http://www.cqyczb.com/tech-Detail.asp?id=409&M1id=12.
[3]钱玉梅,王风龙,陈德鑫,等.烟草种子携带烟草普通花叶病毒测定研究初报[C]//陈江华.中国烟叶学术论文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509.
[4]陈家骅,张玉珍,张章华,等.烟草病虫害及其天敌[M].福州:福建科学出版社,1990.
[5]谈文,吴元华.烟草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6]郑美秀,蒋宗孝.烟草普通花叶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气象科技,2006(6):715.
[7]杨明,徐云,刘启富,等.烤烟普通花叶病毒病田间自然传播能力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4.
[8]曾嵘,滕永忠,张庆刚,等.烤烟漂浮育苗中TMV的发生及预防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1):136.
[9]杨柳.浏阳市烟草花叶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