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守勤 郑曙峰 侯方高 薛蓓蕾 张文广 董效信 周锡芳 赵晓晶(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266071)
随着时代的发展,军队官兵的社会适应能力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一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能力,即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适合生存的反应。军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军队特勤人员是特殊群体中的精英。特勤人员(空、海、陆飞行员,航天员,潜水员,水面舰艇及潜艇人员等)在特殊军事作业环境从事作战、作业、值班与训练等任务中,他们长期面临高强度军事作业及作业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高风险的复杂性军事任务导致神经紧张、睡眠剥夺和体能消耗[1]。他们入伍时虽然经过严格的医学和心理选拔,但由于作业环境、生活事件、心身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有些人员社会适应能力不良,甚至影响军事作业效能,或对军事作业安全构成潜在的危险,影响军事任务的完成。因此,对特勤人员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估及干预,对遴选职业岗位人才,提高军事作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现有文献对特勤人员体能、心理研究较多,而对他们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应用自编的《特勤人员社会适应能力评定量表》和《中医体质辨识问卷调查表》(中华中医药学会编制)[2],对特勤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0-01—2011-05来我院疗养的特勤疗养员600人,其中飞行员300人 (海勤飞行员190人,陆勤飞行员110人),舰艇人员300人(军官70人,士官230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4.1±14.8)岁。
1.2 研究方法
1)以集体或个别的形式,在特勤人员入院大体检时进行调查。应用我院自编的《特勤人员社会适应能力评定量表》和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编制的《中医体质辨识问卷调查表》进行评定,并与望诊、脉诊相结合,探讨特勤人员的社会适应度及评估特勤人员体质类型状况。
2)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回答《中医体质辨识问卷调查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照标准判定体质类型。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分相加;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体质为偏颇体质。判定标准:平和质为转化分≥60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30分,判定为“是”;转化分≥60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判定为“基本是”;不满足上述条件者判定为“否”。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判定为“是”;转化分30~39分,判定为“倾向是”;转化分<30分,判定为“否”。
3)查阅250名飞行员2010年军事作业绩效考核情况,探讨特勤人员社会适应能力与工作业绩之间的相关性。
表1 特勤人员社会适应能力调查结果[n(%)]
表2 不同类别特勤人员社会适应能力各维度分析
表3 飞行员军事作业绩效考核情况[n(%)]
表4 飞行人员气质类型分布[n(%)]
表5 特勤人员中医体质辨识调查评估结果
图1 飞行员社会适应能力与军事作业绩效相关性比较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的定义:“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处于完好的状态。”定义中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出,对人的健康提出了更高标准。也就是说,健康包括身体、心理、社会适应3个方面,三者都具备且处于完好状态,才是健康人[3]。军队特勤人员因其特殊职业,对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较常人更高的要求。特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也使军人适应不良成为一个日益突出而备受关注的问题[4-5]。特勤人员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军队特勤人员在特殊的工作生活环境中适应生存的能力,即从“普通人”到“特勤人”角色转换过程中适应性表现及状态。
3.1 特勤人员社会适应能力状况及分析 通过对600名特勤人员社会适应能力调查,适应度好占57.7%(346/600),良好占29.5%(177/600),一般占9.2%(55/600),差占3.7%(22/600),我们认为,特勤人员社会适应能力总体是好的。一是与我军注重选拔高素质特勤人员有关,其身体、心理素质及文化素质本身都优于常人。二是与部队各级领导重视,每年常规心理体检,开展社会适应性和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心理综合素质训练和体能锻炼有关。飞行人员社会适应能力总体优于海勤人员。飞行员社会适应度好占飞行员总数的65.0%,差占1.0%,而海勤人员社会适应度好占海勤人员总数的50.3%,差占6.3%。分析其原因:海勤人员由军官、士官、战士组成,成分繁杂且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与飞行员有差异。海勤人员生活在舰艇上,生活空间狭小、封闭,昼夜受高温、高湿、噪音、颠簸、磁场及有害气体的影响,总是处于慢性高应激状态,海上航行生活与外界隔断,生活单调,缺乏有效沟通交际有关。有资料显示,11%的远航舰艇艇员存在心理障碍[6]。
3.2 特勤人员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要素 笔者认为,特勤人员社会适应能力主要包括心理素质、体能状况、品行素养、智力水平、人际关系5个要素(维度)。①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标准是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胆大心细、心理协调、反应灵活、关系融洽。坚强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完善的人格是特勤人员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尤其应注重特勤人员的性格特征和人格培养。因为性格是构成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是一个人典型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特勤人员所处环境特殊,任务特殊,并非各类性格人员都能胜任或适应此项工作。人格培养是社会适应能力强弱的根基和影响因素之一,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者,究其原因与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中健全人格培养缺失有一定关系[7]。提示我们要严格通过人格测试,遴选合适人员,做到人尽其才。②体能状况:特勤人员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重视力量、速度和耐力,灵敏协调反应,很强的复杂环境适应能力。③品行素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积极向上。④智力水平:先天智商高,后天通过教育培养,知识丰富,业务技能好,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认知能力。⑤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是与他人传递思想感情、信息的能力。人是社会人,必须学会与人打交道,融洽人与人的关系。以上5个要素相互关联,环环相扣,构成特勤人员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要件。
3.3 社会适应能力与军事作业绩效的相关性 为什么有的人平时是“训练冠军”,即在平常训练中成绩突出,但却在正式比武中失利?为什么有人在趋于关键事件时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趋近动机下降(V型),而另一些人在处理关键事件时沉着冷静,应对自如,趋近动机上升(A型),两者表现出明显差异[8]。从表象看是心理问题导致关键时刻适应不良,但从深层次剖析,还是一个人综合素质是否优秀的问题,致使个体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强弱之分。笔者认为,社会适应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与心理素质、体能状况、品行素养、智力水平、人际关系密切相关。以上5个要素综合素质分愈高,社会适应能力愈好,军事作业绩效越高。反之,社会适应能力、军事作业绩效越低(图1)。
3.4 中医体质辨识有助于特勤人员社会适应能力评估及干预 表5显示,飞行员平和质人数及所得平均分值均高于舰艇人员。飞行员偏颇体质的人数少于舰艇人员的人数。除特秉质外,飞行员偏颇体质的平均分值小于舰艇人员的平均分值,表明中医体质辨识飞行员的生理、心理健康状态均好于舰艇人员。平和质是总体健康水平和心理均正常的体质类型。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血瘀质生理功能均低下。湿热质、阴虚质生理功能较高。气郁质不但生理功能低下,而且影响人的心理情绪。体质与生俱来,差异很大。体质禀受于先天,得养于后天。社会环境影响体质,阴虚、血瘀、痰湿、气郁体质的形成或出现明显偏颇,与社会竞争压力加大、军营生活紧张有很大关系。不良环境可转化体质,长期心理紧张、焦虑、压抑可转化气郁体质;艰苦环境、身体过劳可转化为气虚体质;安逸舒适环境可转化为痰湿体质。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人的个性、体质既受遗传、历史、文化背景、四时与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同时自身又对心理、生理、病理过程产生一定影响。中医学的个性类型、体质、体型分类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称之为“五态人”、“五形人”,其论述较为系统而完备。《灵枢·通天》基于阴阳含量之多少而把人分为五型,即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与阴阳和平之人,称为“五态人”,对“五态人”的个性特征表现、举止、体态和情绪均有详细的描述[9-10]。应用中医理论辨识特勤人员的个性体质类型,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相关性,有助于特勤人员社会适应能力评估及干预,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能更全面掌握特勤人员的身体素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中医调养,维护和提高特勤人员战斗力。
3.5 有2种类型的人更适合特殊军事职业 个性心理特征在特勤人员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选拔特勤人员执行重大任务时,应首先选外向情绪稳定型(多血质)的人员,主要是反应速度快,适应性强,情绪稳定。从事复杂高精细技术时,应挑选内向性情绪稳定型(黏液质)人员。在相同复杂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人能适应,有的人不能适应。排除其他因素外,与属于内向性不稳定型(抑郁质)人员有关,这类人有心理问题,不适合从事特勤工作(表4)。
3.6 特勤人员社会适应能力不良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主要表现: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下降;人际关系紧张,团队意识差;处理问题失当;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业务技能素质不高;心理脆弱;品行修养不够;可塑性不强。
生活事件是造成社会适应不良的客观原因:①家庭矛盾。②工作受挫,压力大。③身体欠佳。④想改行调换工作。⑤出现心理问题(自卑、失衡、抑郁、偏执、焦虑等)。⑥其他重大事件导致的应激反应。
3.7 社会适应能力有5个阶段和过程 面对—接纳—改变—顺应—适应。适应社会,首先要积极勇敢的面对世界,无论环境多么复杂,必须先调整自己的观念,接纳社会并努力改变自我认知,顺应新的环境变化,才能适应社会。在这些阶段过程中,谁完成得最快,谁就适应得快,适应得好。
3.8 增强特勤人员社会适应度应具备“三个能力” ①承受能力。对艰苦复杂环境造成的各种精神刺激及压力的承受力、耐受力。有坚强的意志、毅力和抗压能力。②调节能力。对压力、情感、情绪的控制和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好,才能应对自如。调节能力越强,适应能力越好。③社交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此外,特勤军事指挥员(管理者)还应具备谋划能力:谋划全局、战略部署能力;判断能力:分析判断、辨别虚实真伪能力,超前预警能力;决策能力:危机、突发事件处理及随机应变能力,敢于下决心决断拍板能力;创新能力:变革与创新力度;人格魅力:人品、威望、非权力影响力。
3.9 特勤人员社会适应能力好的标准 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完善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过硬的技术,融洽的关系。情绪稳定,反应速度快,耐受性强,适应性好。
综上所述,特勤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直接关系到军事作业效能和部队战斗力,应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通过科学评估和综合素质训练,拥有完好健康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军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和保打赢的需要。
[1]张卫兵.特勤疗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1.
[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7.
[3]Shelley E.Taylor.健康心理学[M].朱熊兆,姚树桥,王湘,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
[4]张理义,陈春霞,姚高峰,等.中国军人适应不良量表常模的建立及其结果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34(9):1137.
[5]吴金花,谢素芳.军人适应障碍的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5(1):43.
[6]宁淑娥.海军远航舰艇艇员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2001:22(4):311.
[7]丁立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是人格与社会不适应[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7(1):7.
[8][以 ]Reuven Gal,[美 ]A.David Mangelsdorff.军事心理学手册[M].苗丹民,王京生,刘立,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49.
[9]杨秋莉,徐蕊,于迎,等.五态人格、体质类型与抑郁症的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J].中医杂志,2010,51(7):655-657.
[10]郭争鸣,肖跃群,杨小兵.应用心理测量技术编制中医阴阳人格分类测量量表的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06,22(1):4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