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分析

2012-08-03 08:44:40江妍枝
医学综述 2012年20期
关键词:年龄段血浆人群

李 黎,江妍枝

(解放军第158医院检验科,广西柳州545006)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是临床常规检测项目之一,除参与体内凝血途径外,其含量增高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和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3],检测其血浆含量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的判断。该项研究选取433例Fg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人群水平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到解放军第158医院门诊就诊的健康人群共433例,其中男247例,女186例,年龄范围1~91岁,平均年龄(41.6±19.5)岁,所有入选对象均无血液病史及肝、肾疾病史。

1.2 仪器和试剂 仪器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CA-51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Fg试剂均使用希森美康生物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产品,标准品与质控品使用希森美康原装产品,各种试剂均在有效期内,质控在控。

1.3 方法 采血前研究对象保持平常饮食,清晨用专用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2 mL(枸橼酸钠抗凝,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严格按照9∶1),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按标准操作规程2 h内完成上机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Fg水平的比较 Fg水平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在21~40岁、41~60岁出现平稳期,60岁后Fg水平升高至峰值(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Fg水平的比较

2.2 各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的Fg水平比较 Fg水平在男、女间各年龄段的纵向比较略有不同,女性Fg水平在各年龄段相差不大(F=1.650,P >0.05);男性Fg水平在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65,P <0.05);随年龄增长 Fg 水平逐渐升高,尤其在60岁后升高更为明显;同年龄段内男、女Fg水平比较,60岁前各组女性均高于男性,60岁后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不同年龄、性别人群Fg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Fg是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4×103的血浆蛋白,作为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第Ⅰ因子而广为人知,Fg同时又是血浆黏度增高的主要因子,更是血栓病的基质,它能增强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提高全血黏度,使血液处于高凝和高黏状态,影响组织血液灌注,促使血栓形成[4]。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Fg含量的变化不仅与凝血障碍有关,而且与脑梗死、冠心病、肿瘤、感染、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应激状态有关[5]。有研究证明,高浓度、高活性Fg水平的机体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较脂蛋白(a)、总胆固醇高[6]。

该项研究显示,Fg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20岁后达到一定值后,Fg水平保持稳态可至60岁,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长,机体活动量减少,血液循环速度的放缓,Fg水平出现明显的升高。有研究表明,Fg水平升高与动脉硬化血栓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7]。

该项研究结果证实,不同性别人群的Fg水平存在差异。60岁以前各年龄段,女性Fg水平均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携带的某杂合基因型频率高于男性有关[8];60岁后男性Fg水平明显升高至顶峰,提示此人群心脑血管发病率较高,是值得社会重点关注的高危人群。因此,应清楚了解并掌握Fg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Bruno G,Gavallo PP,Bargero G,et al.Hyper Fibrinogenemia,metabolic syndrom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a population based study[J].Diabetologia,2001,17(2):124-130.

[2]Acevedo M,Foody JM,Oearce CL,et al.Fibrinogen:associations with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an outpatient clinic[J].Am Heart J,2002,143(2):277-282.

[3]苏庆军,王一男,陈建国,等.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及测定[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273-4274.

[4]苏加云.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探讨及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3):1438-1439.

[5]刘景利,王彩云.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在临床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教育,2008,15(1):44-46.

[6]周新,涂植光.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3.

[7]汲淼,崔娴维,赵威,等.脑梗死溶栓治疗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功能的变化[J].中华医学杂志,2001,25(1):21-22.

[8]马会利,陈纪林.冠心病及健康者男女βHaeⅢ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比较[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0,16(1):32-34.

猜你喜欢
年龄段血浆人群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在逃犯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我走进人群
百花洲(2018年1期)2018-02-07 16:34:52
财富焦虑人群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