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丽,郑紫丹,万晓强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 400014)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现代急救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等因素,导致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我院ICU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感染率为10%~20%。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我院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和各种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防控措施,达到降低我院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12月ICU收治的402例患者,年龄6~99岁,平均59.92岁,其中男性240例,女性162例,住院时间为15 min~2 367 h,平均121.43 h(5.06 d)。
1.2 方法 对所有ICU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医院感染情况、病原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资料,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逐项登记并设计医院感染调查表,将搜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3 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1]2号)。
2.1 医院感染发生率 402例ICU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8例(16.92%),77例次(19.15%)。
2.2 医院感染部位 68例医院感染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51例(75.00%),泌尿道感染8例(11.77%),血液系统感染4例(5.88%),肠道感染3例(4.41%),手术切口感染和伤口感染各1例(各1.47%),其中重复感染的9例下呼吸道感染未统计在内。见表1。
表1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
2.3 医院感染易患因素
2.3.1 医院感染年龄 68例医院感染患者的年龄为13~99岁,其中<30岁6例(8.82%),30~50岁13例(19.12%),50~70岁 17例 (25.00%),>70岁 32例(47.06%)。
2.3.2 基础疾病 68例医院感染患者中呼吸系统疾病25例(36.77%),神经系统疾病21例(30.88%),严重外伤14例(20.59%),消化系统疾病4例(5.88%),急性中毒2例(2.94%),内分泌系统疾病1例(1.47%),其他疾病1例(1.47%)。
2.3.3 侵入性操作和治疗 402例ICU患者中160例使用呼吸机(使用率为39.80%),共有29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VAP),其中气管切开13例,气管插管16例,VAP发生率为18.13%(29/160);泌尿道置管280例(使用率69.65%),8例出现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86%(8/280);深静脉置管170例(使用率为42.29%),4例出现深静脉相关性血液感染,发生率为2.35%(4/170);手术66例,1例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52%(1/66)。
2.4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 77例次医院感染中,共培养出病原菌82株。见表2。
表2 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比
2.5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我院ICU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82.09%,其中治疗性使用占57.27%,预防性使用占39.70%,治疗加预防性使用占3.03%;一联使用占60.00%,二联使用占36.67%,三联使用占3.33%。
3.1 医院感染发病率 我院ICU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6.92%,比郑丽华等(10.54%)[1]国内文献报道的高,较石兆玲等(31.42%)[2]、罗伟文等(20.1%)[3]文献报道的低,在国内居于中下水平。402例ICU患者平均年龄59.92岁,68例医院感染患者中年龄>70岁的有32例,约占一半(47.06%)。基础疾病中以呼吸系统疾病(36.77%)及神经系统疾病(30.88%)为主,与罗文伟等[3]文献报道的一致,与石兆玲等[2]文献报道的(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有所不同。综合分析,患者年龄大,机体抵抗力低下,存在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是我院ICU发生医院感染的一大危险因素。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基础疾病,加强患者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是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措施之一。
3.2 感染部位与侵入性操作 我院ICU患者出现医院感染部位多为下呼吸道感染,与国内文献报道[1-3]的一致。51例下呼吸道感染中,29例使用呼吸机,其中56.86%发生VAP,比郑丽华等[1]文献报道的38.04%高,较石兆玲等[2]文献报道的61.29%低;其次是尿路感染(8例),均为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血液感染(4例),均为深静脉相关性血液感染。本文发现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呼吸机使用率高,是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侵入性操作的应用,破坏了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特别是气管切开、插管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呼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遭到破坏,容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因此,严格掌握各种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严格贯彻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按照卫生部组织专家制定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4]执行,定期对插管部位进行科学规范的相关护理,每天评估各种插管在患者体内使用的必要性,尽量缩短各种侵入性操作的留置时间,是预防和降低ICU医院感染最有效方法之一。
3.3 医院感染病原菌 我院ICU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与国内其他文献[1-5]报道的一致。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最多,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与国内文献报道的相同[3.5-6],但与罗伟文等[3]报道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真菌)和郑丽华等[2]报道的(白色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同,第三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00%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较国内文献报道的(89.1%~95.4%)高[4-5];另外,有真菌8株(占总数9.76%),比国内文献报道的高出2.57倍[5-6]。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多重耐药菌,与马均宝等[6]国内文献报道的相近。根据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谱,我院ICU经验性用药推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及头孢吡肟;感染严重患者经验性用药推荐亚胺陪南,并强调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菌药物。我院ICU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2.09%,二联使用和预防性使用为36.67%,加之细菌耐药性高,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从而加重了细菌耐药性,出现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趋势,造成菌群失调,增加了二重感染(真菌感染)的机会。
综上所述,我院ICU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条件致病菌,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切断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加强病房消毒、灭菌制度的严格贯彻执行,特别要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监控和隔离。同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也是预防和控制重症监护病人医院感染最有效方法之一。
[1]郑丽华,贺亚宁,张旭霞.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监测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7,29(6):532-533.
[2]石兆玲,马应君。ICU医院感染临床分析与控制对策[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5):531-532.
[3]罗伟文,张伟强,罗伟雄.中心ICU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9):3265-3266.
[4]胡必杰,郭燕红,高光明,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
[5]彭卫华,廖晚珍,孙爱娣,等.ICU病人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J].实用临床医学,2008,9(10):12-15.
[6]马均宝,梁杰昌.医院ICU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现状[J].海南医学,2011,22(7):121-123.